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5-19 生效日期: 2008-05-19
发布部门: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淄政发[2008]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十九日

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8-2010年)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淄博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结构调整是主线、节能降耗是关键、环境保护是命门”的总体要求,以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以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可持续消费体系为目标,积极推广十个方面的关键链接技术,加快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区域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和舆论宣传,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良性互动的循环经济工作新格局,促进我市由传统工业城市向循环经济型城市转型,推进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步伐。
  主要任务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主要污染物COD、SO2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8%和30%左右。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初步建立起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可持续消费体系,各类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排污总量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压力得到缓解,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社会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转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并通过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保证资源的循环与再生利用,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减轻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坚持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关键技术攻关和适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管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着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个层面的良性互动,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五)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行业、产业、区域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财税、价格、信贷等手段,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三、主要任务
  立足我市重化工产业结构特点和原料基地优势,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为方向,以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可持续消费体系为目标,着力推广十个方面的关键链接技术,推进“345工程”(重点培育3个循环经济型区县、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5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实施,围绕重点产业合理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构建适合我市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在全社会普及循环经济理念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念支撑。要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共识,为我市循环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资源观和发展观,增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要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合理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调节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要引导广大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广应用以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调整,充分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结合起来,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公众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参与渠道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力度,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披露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抓好四大体系建设
  1.建设资源环境保障体系
  对矿产资源实施保护性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把采矿权立项审查关,认真抓好资源的整合工作,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强对矿山“三废”的治理,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逐步建立水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突出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开源、节流、涵养水源三位一体,努力建设节水型经济。农业用水要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抓好 “三灌”技术的推广利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灌溉水平。工业用水要围绕产业升级,对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制度,注重运用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节约用水,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水;对重点行业、重点耗水企业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循环利用率控制和污水排放控制,推进企业、园区内部和建筑工程的循环用水;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水源涵养,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水资源调配,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划定非农业用地范围,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为主,限制用地规模的扩大;提高土地使用市场准入门槛,推进城区、工业区改造和内部挖潜,提高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水平。
  2.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树立新的资源观,拉长产业链,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工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上游工业产品集中的优势,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依托,集中发展六条特色鲜明、增值空间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链网。一是依托齐鲁石化公司等化工企业提供的上游基础化工原料,以齐鲁化工区为平台,搞好下游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塑料、橡塑、新材料――零部件、工业以及日用产品等”为主线的产业链;二是依托山东铝业公司、张店钢铁总厂、淄博汽车制造厂等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形成“矿山开采或矿石引进――冶炼――铝锭、钢坯――型材、线材、粉材、新材料――导电材料、配件、建材――机械装配和汽车生产”产业链;三是充分发挥我市纺织行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在化纤及服装、高档色织布及服装、牛仔布及服装、家用纺织品、针织面料及服装等行业,进一步完善配套能力,加大印染后整理及服装生产能力,形成“化纤、棉纺――印染、整理――服装、装饰设计与生产”产业链;四是依托新华医药集团,重点发展直接面向终端医疗消费的成品药,形成“原料药――成品药”产业链;五是依托东岳集团等骨干企业,以东岳国际氟硅材料产业园为载体,通过氟硅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形成“无水氟化氢――绿色制冷剂――聚四氟乙烯――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离子膜”为主线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六是依托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淄博工陶等科研机构和陶瓷企业,形成“高岭土――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陶瓷新材料――高技术陶瓷、陶瓷复合材料”产业链。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要充分借鉴生态区县、生态村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形成“农田――粮食、秸秆――人畜排泄物――有机肥――农田”为基本途径的营养循环链条。二是继续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完善“种――养――加”、“猪――沼――果”等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苹果、葡萄、干果等林果产业和黄烟;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花卉、蔬菜保护栽培和农产品加工业;北部平原重点发展奶牛、肉牛、水产和优质专用粮,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四是加强循环农业经济载体培植。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规模化畜牧小区建设。
  以建筑节能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建筑行业循环经济。在建筑节能方面,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屋面保温、节能门窗、节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空调制冷、绿色照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实施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制度,开展建筑能耗性能评级和绿色建筑性能评定分级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和供热管理方式改革,逐步推行采暖按户计量收费制度。重点解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太阳能及地热能利用、建筑中水回用等环节,促进建筑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3.建立和完善资源再生利用体系
  固体废弃物方面,重点整治尾矿、粉煤灰、工业废渣、污泥、赤泥、垃圾及黄河淤泥等各类固体废弃物。尾矿:主要用于生产建筑材料、井下填充、制造肥料、复垦填充;粉煤灰、工业废渣:主要用作制砖、水泥的生产原料,也可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材料;污泥:按行业进行分类集中处理,可用于提炼重金属,也可用于生产农肥、建材等;赤泥:提取镭、钾、钼、铝等金属,加大综合利用力度;黄河淤泥:主要用作制砖等建材原料;垃圾:加大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和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10年,建成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
  再生利用方面,突出抓好再生资源购销网络、分拣体系、调剂市场、加工利用体系等重点环节建设。购销网络:主要依托大型购销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建立覆盖城乡、社区、重点企业的购销网点,实行统一收购、统一挂牌、统一编号等规范服务;分拣体系、调剂交易市场:设立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和调剂交易市场,按物资类别进行挑选和分拣,有使用价值的进入调剂交易市场,其余进入外销便捷通道;加工利用体系:针对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传统再生资源,培植一批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加强再生资源处理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探索开发符合淄博实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逐步实现再生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及报废汽车的拆装、交易及废弃物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发展绿色流通、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目标,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健康、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对旅游、住宿餐饮、运输、商贸流通、包装行业和专业市场进行生态化改造;配套发展物流产业,提升物流产业层次,建设生态物流产业园;大力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形成“吃、住、行、游、娱、购”旅游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文化传媒、电子商务、金融增值业务等新兴服务业。规范生产、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严格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使用,禁止过度包装、过度消费行为的发生;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到2010年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所占比例超过80%;推进节约型社区(机关、学校)等建设,促进节约型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抓好十个方面关键链接技术的推广应用
  1.生态恢复技术和重要环保技术与示范。探索和完善马踏湖、四宝山及采矿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技术;重点推广燃煤装置烟气脱硫、脱氮和除尘技术,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粉尘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示范。资源保护性开采主要涉及铁矿、铝土矿、高岭土、石灰石、水、能源等资源的保护性开采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矿石、矿渣、尾矿、废催化剂等回收利用技术;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碱渣、电石渣等化工废渣在建材产品中的应用技术;电厂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堆肥等综合利用技术;建筑垃圾的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利用技术。
  3.水资源节约、中水回用与企业、区域污水零排放技术与示范。大力推广企业节水技术。在热电、钢铁、电石等企业大力推广干法除灰(输灰、输渣)等节水输灰排渣技术;在冶炼企业推广干法收尘净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推广利用加氢精制工艺,淘汰油品精制中的酸碱洗涤工艺等。在社区、企业、园区和区域层次上推广污水零排放技术。在城市居住小区积极推广应用中小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再生水利用技术。
  4.再生能源、替代能源开发应用技术与示范。利用农村及城镇酒厂、糖厂和畜禽养殖场的有机废弃物,生产沼气、有机肥及进行其他综合利用,同时搞好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规范设计和设备的成套供应。积极研发太阳能利用技术,努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和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积极探索推广应用风能技术,在有条件的偏远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风能发电技术。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化工等企业推广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可燃性气体为燃料及原料的节能改造工程。
  5.重点耗能企业、设施节能改造技术。在重点企业推广应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包括钢铁行业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水泥行业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纺织行业冷凝水回收;铝生产企业、化工行业余热利用等。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开关磁阻、变频调速电机等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利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对企业高耗能设备和各类建筑(办公、住宅、商业)进行节能改造。
  6.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态设计及清洁生产技术与示范。针对资源消耗大户和重点行业,开发和推广资源消耗源头控制(生态设计或绿色设计)和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7.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园区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与示范。研究重点企业、行业和园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链网构建中的关键技术,为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8.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依托我市电机、泵类等产品优势,重点开发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技术;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利用中心,开发电子垃圾资源化技术。
  9.农业、建筑业循环经济技术集成与示范。以节水、节种、节能、完善营养循环、保证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和示范推广;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健康为目标,对建筑业循环经济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和示范推广。
  10.循环型社区、循环型区域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资源循环与节约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对社区或区域生产生活管理、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和示范推广。
  四、工作重点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项目和投资,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节能评估的法规政策,严格能评、环评和安评等八项必要条件的管理,完善项目审核部门联动机制。培育壮大石油化工、机电装备、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医药等支柱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资源消耗低、吸纳就业多、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产业。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和148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进一步夯实企业节能管理、计量、统计、定额标准等基础工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着力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组织实施“三个节能30项”工程(即“十一五”期间组织推广30项节能技术和装备、实施30项节能示范项目和30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267万吨标准煤。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将淄博新区建成建筑节能示范区,力争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积极推动采暖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共设施、宾馆商场、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节电照明产品35万支。优先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大力培育再生能源企业,支持宾馆和高校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实施阳光宾馆、阳光高校工程。
  (三)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区县、园区、企业。争取用3年时间,培育3个循环经济型区县、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5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名单附后)。通过培育循环经济型区县,探索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统筹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形成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培育循环经济型园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发展相关产业,探索园区集约用地、集中供热和废物集中处理方式,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通过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企业要围绕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链接技术和关键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构建企业内部的循环发展模式。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区县、园区、企业要抓紧工作,制定和实施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方案,力争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纺织、造纸等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监督,每年完成20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使用有毒原材料或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严格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培育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建立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库,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自愿审核。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培育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淄博市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的意见,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焦化、平板玻璃、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淘汰立窑水泥生产能力700万吨,压减中心城区及周边钢铁落后产能199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0万千瓦以上,淘汰高耗能变压器5000台。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安排投资项目,实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逐步扩大实施差别电价的范围。切实落实超耗能加价政策。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上大压小”、补贴、赎买等多种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度。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受资源、能源等基础生产要素制约,难以在我市实现更好发展的企业,加快向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或境外发展。
  (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以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为重点,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引导和支持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充分发挥电力、建材、轻工等行业对废弃物的消化功能,实现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和“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到“十一五”末,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形成废旧物资产生、回收、利用联动发展的产业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生物转化、能源转化,提高无害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监督。充分发挥淄博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在制定地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区域开发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学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市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市节能专项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建设以及节能降耗奖励。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淄博市节约能源条例》,全面落实《淄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淄博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2008-2010年)》,制定节能环保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加快科技创新,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集中研究和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推进节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四)抓好舆论宣传和专业培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和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在全社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的业务能力。积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信息平台,通过专业信息平台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有关废弃资源、产业链接机会、技术、人才、政策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推进产业关联和资源充分利用。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