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梯度培育中小工业企业工作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6-03 生效日期: 2008-06-03
发布部门: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泸市府办发[2008]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推进和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实施,我市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 年,全市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25.8 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02.9 亿元,占全市社会工业增加值的63.8%。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各区县工业经济的主体和全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推进“三化”进程、开发新产品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对开展梯度培育中小工业企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凝聚全民创业能量,激发全民创新热情,优化企业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生成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构筑我市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中等规模企业为骨干、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梯度发展新格局,实现泸州工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目标。今后3 年,每年新创办工业企业300 户、新培育规模企业50 户,有效地拉动创业就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每年滚动培育30 户重点企业,集中政策扶持,促其做优做强,率先发展。力争到2010 年,全市销售收入上5 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 户、1 亿元以上企业60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0 户。
  二、主要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合理引导创办工业企业
  1. 大力发展规模以下企业。深入开展创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活动,支持、引导、鼓励各类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创新。鼓励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等自主创业,大力支持各类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
  2. 加强创业辅导服务。通过培训和利用社会创业服务资源,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指导队伍,开展创业咨询、创业者培训、创业商业计划书指导、代理申办手续等一条龙的服务,帮助创业者成长;根据企业创业期出现的问题,适时提供管理咨询、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人才供应等服务,提高创业小企业的成活率。
  3. 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人才队伍等建设,加强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强化创业基地孵化功能,鼓励处于创业期的研发、设计、创意型企业在基地内孵化成长,催生规模以下小企业。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厂房等,改造为适合小企业发展的创业基地,为创业企业提供功能齐备的生产厂房、公用工程、物业维修以及公共场地设施服务,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
  4. 逐步完善创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服务职能,简化创业审批手续,减少行政收费、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对新创企业的产业政策引导,支持科技型、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全力培育梯度企业群,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1. 建立阶梯式扶强助小服务机制。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扶持”的原则,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建立阶梯式扶强助小服务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调配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引导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支柱产业、重点产品的带动效应,努力培育一批市场份额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以扶优为前提,抓大、促中、帮小,加速形成梯度滚动发展的企业群。
  2. 优先发展5 亿元以上企业。对销售收入达到5 亿元以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在企业所需煤电油气及发展场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给予重点保证,在企业融资、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推动中海沥青、长起公司、吉农食品、硝化棉公司等现有年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中型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0 年,中海沥青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0 亿元以上,长起公司、吉农食品、北方硝化棉公司等销售收入达到10 亿元以上。
  3. 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达1 亿元以上企业。按不同行业筛选出一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较快、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实行动态滚动管理,重点扶持。加大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支持,建立“要素协调”保障机制,避免因天然气、电力等生产要素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严格兑现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华明酒业、四川银鸽、希望饲料、四海发展、金诺石化、邦立重机、天兴玻纤、长液公司等企业,力争2010 年上述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 亿元以上。
  4. 积极引导5 千万―1 亿元企业。引导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创优、产品创牌、企业创名活动,大力推行各类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引导企业管理层加强学习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素质良好、活力旺盛的企业经营者队伍,拓展新的市场和新的发展空间。对现有销售收入达到5 千万―1 亿元的50 户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帮助部分发展前景看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部分行业前瞻性不够、产品滞销的企业引导其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实力。力争到2010 年,年销售收入新上亿元企业10 户。
  5. 着力培育一批小企业上规模。鼓励各乡镇、村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批粮食、果品、肉类、竹笋、茶叶、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好规模以下企业的培育,扶持更多的规模以下企业发展壮大和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力争到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 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50 户。
  (三)着力推进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1. 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加快酒业集中发展区、纳溪化工园区、长江机械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各园区周围零散工业用地与小型工业区的整合改造,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区、小企业基地聚集。各区县规划的工业园区要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和省命名的小企业创业基地,争取政策扶持。
  2.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以公共服务、公益性服务、商业性服务为一体的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的建立。整合我市中小企业公益性服务机构资源,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将服务内容扩展到信用担保、投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人才引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产权交易、政务代理、法律咨询、国际合作等广阔领域。力争到2010 年形成“市区县联动、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受益度高”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3.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授信额度,建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融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推介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资。严禁各种乱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推进技术平台建设。加大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科技资源保障平台,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检测服务平台。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构建研发试验中心、加工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检测认定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5.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配备必要的设施和技术管理人员,加快对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的改造升级,尽快建立区县中小企业信息网站;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建立起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站,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上网并开展电子商务,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国家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前沿技术、优惠政策及其他服务信息。
  三、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一)继续推行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市重点项目阶段性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一个项目均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时点要求、第一责任人、相关责任单位。制定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对1 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每月须向市政府报告项目实施进程。
  (二)加快培育中小配套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鼓励大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将零部件生产及特定生产工艺向中小企业扩散、延伸。紧紧围绕酒类、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拉长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套,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本地配套化率达到50%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实行奖励。
  (三)加强融资担保服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重点支持全市四大优势产业链的科技成长型、协作配套型、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等6 类中小企业发展。对为列入梯度培育计划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给予扶持,鼓励担保机构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四)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有计划地组织成长型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组织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对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和占领市场。
  (五)强化企业成长激励机制。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及其他财政性扶持资金,要优先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和技术创新。各区县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成长激励机制,增强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二○○八年六月三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23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