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太湖蓝藻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5-22 生效日期: 2007-05-22
发布部门: 无锡市政府
发布文号: 锡政发[2007]217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太湖蓝藻防治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迅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无锡市太湖蓝藻防治应急预案

   今年4月下旬以来,太湖蓝藻迅速发展,时间比过去提前一个多月,整个湖面蓝藻随南风飘移集聚到梅梁湖等岸边水域,不仅给我市沿湖旅游事业带来影响,而且给无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从今年蓝藻暴发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太湖水温高于正常年份,适宜蓝藻生长,这是蓝藻提早发生的主要因素;太湖水位偏低,光照较强,促进了蓝藻生长;偏南风较多,使其他湖区的蓝藻易于向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湾集聚。
   目前,整个太湖蓝藻已呈全湖性分布,我市贡湖、梅梁湖、竺山湖岸边集聚了大量的蓝藻。随着今后几个月的气温升高,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有可能持续4—5个月时间。为减弱蓝藻的生长和控制其蔓延,必须迅速建立并启动太湖蓝藻防治应急处理机制和工作体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太湖蓝藻的危害程度,特制定太湖蓝藻防治应急预案。
   一、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无锡市太湖蓝藻防治应急指挥部,毛小平市长任指挥,黄继鹏、吴建选、刘鸿志副市长任副指挥,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农林局、卫生局、园林局、蠡湖办、市政公用事业局、物价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负责太湖蓝藻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太湖蓝藻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太湖蓝藻防治的日常工作和应急方案实施的协调工作,牵头制订各类应急方案,并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技术论证和确定工作。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市环保局:立足于长期治理,制订专项规划和减排方案;对流域内点、段、面水质情况监测,定期上报,做好水质变化的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强化环保监察,严格控制点源排放,坚决查处偷排行为,监督好各部门防治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负责组建太湖水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确定各种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环保专项经费要重点用在水污染防治上。
   市水利局:负责太湖蓝藻应急处理工作的总体协调,负责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牵头制订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太湖、梅梁湖调水工作和沿太湖水闸、环蠡湖水闸控制运行工作。
   市农林局:负责制订蓝藻打捞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做好蓝藻打捞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二次污染。
   市园林局:在鼋头渚风景区至大箕山设置拦截蓝藻设施,减少太湖蓝藻在鼋头渚景观区的集聚。
   市蠡湖办:严防死守,确保蠡湖不暴发蓝藻;牵头研究蠡湖水的现状、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
   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最大限度地进行截污,及早研究和落实太湖供水保护与用水安全;加强锡东水厂、贡湖水厂等水源地保护,逐步关闭梅园水厂和小湾里水厂。
   市科技局:总结“863”计划在蠡湖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并积极运用到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加强研究科学有效防治太湖水污染的措施;与市环保局一起,组建太湖水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
   市经贸委:联合市环保局对古运河、太湖周边排污企业开展联合执法,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结合水污染治理,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搬迁方案,加快沿湖、沿河污染企业搬迁步伐。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好太湖蓝藻防治资金,做好资金落实保障工作。
   三、应急措施
   梅梁湖蓝藻水华主要由其他湖区蓝藻随风和湖流集聚而来,加上梅梁湖内蓝藻自身生长而形成。解决蓝藻问题根本上要靠水质的改善,同时为了减小太湖蓝藻对我市形象和旅游业的影响,根据梅梁湖蓝藻形成的特点及相对成熟的办法,主要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建立太湖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预报工作机制,组建太湖水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由市环保局负责实施。详见市环保局制定的《太湖梅梁湖藻类水华预警工作方案》。
   (二)实施引江济太和梅梁湖泵站调水,严格沿太湖水闸控制运行,遏制太湖蓝藻进一步暴发。由市水利局负责实施。详见市水利局制定的《太湖梅梁湖蓝藻防治调水工作方案》。
   (三)不间断地打捞集聚在岸边水域浓稠的蓝藻,减少蓝藻数量,减轻蓝藻危害,妥善处理打捞后的蓝藻。由市农林局负责实施。详见市农林局制定的《太湖梅梁湖蓝藻人工打捞工作方案》。
   (四)把外太湖蓝藻阻隔在沿湖景观区外,设置蓝藻拦截设施,减少蓝藻在岸边集聚数量。由市园林局负责实施。详见市园林局制定的《太湖蓝藻拦截工作方案》。
   (五)在梅梁湖蓝藻高发期间,由指挥部定期或不定期的主持召开会商会,专题讨论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各分管市长、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市水利局、农林局、园林局、环保局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各部门与指挥部的沟通联络工作。
   四、建立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研究提出或论证确定防治太湖水污染及太湖蓝藻的综合技术方案。近期内提出减缓梅梁湖、贡湖蓝藻生长发展的具体技术措施,为我市开展蓝藻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委员会设置在市环保局内,人员构成按“少而精”的原则,邀请高水平的专家组成。具体由市环保局、科技局在近日提出和落实。

附件1:太湖梅梁湖藻类水华预警工作方案

   为了能及时掌握夏季梅梁湖地区水文、气象及水质状况,监视梅梁湖及周边水域蓝藻水华的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对梅梁湖藻类的产生和水华的形成作出尽可能的预判,规避藻类水华对我市的影响,保障无锡市饮用水安全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藻类的生长和聚集,主要受水质、水文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要做好藻类水华的预警工作就必须通过监测收集和掌握这三类资料。
   (一)藻类及水质监测
   为了解梅梁湖(包括周边水域)及周边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状况,掌握水体藻类生长的内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由市环保局组织对梅梁湖、梅梁湖周边水域及周边入湖河道的水质进行监测。
   (二)水文、气象要素的监测
   市水利局、气象局每天做好水文和气象参数的监测工作,提出未来一周到10天的水文气象预报,市环保局负责收集并利用。
   二、蓝藻水华的预警
   分析夏季梅梁湖水域藻类集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即:严重富营养的水质、独特的水文条件、适宜的气候气象因素、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在目前梅梁湖这种独特且相对稳定的水质条件(内因)下,对藻类生长及集聚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后三个条件(外因)。
   鉴于以上原因,本方案拟从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及集聚两个方面来对梅梁湖的藻类水华进行预警尝试。
   (一)气温及光照对藻类的生长起主导性作用,而水体中藻类的繁殖生长又会使水中叶绿素含量、溶解氧含量和PH值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市环保局将在大量监测的基础上,研究梅梁湖水体中藻类数量与上述三个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再尝试通过对以上三个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来间接对藻类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行反演预判。
   (二)除了本身生长的因素外,梅梁湖藻类的聚集,主要受风向和风速的影响。为此本方案拟在通过监测掌握梅梁湖及其周边水域水质情况的情况下,收集未来一周到十天的气象预测资料,在对上述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梅梁湖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及可能的集聚进行预判,并在此基础上定性地对藻类水华可能涉及的范围、可能出现的区域、可能持续的时间进行预测,然后适时地发布建设性的预警信息。
   三、预警信息的发布
   (一)在藻类高发(每升水中藻类数量大于1000万时)的正常期,市环保局每周一发布一期“梅梁湖藻类预警监测报告”,主要内容有:①上一周梅梁湖水域及水厂取水口藻类数量;②下一周梅梁湖水域及水厂取水口藻类数量的大致水平和藻类水华可能出现的区域。
   (二)如有特殊情况,尽快在第一时间发布可能的预警信息。
   四、其他
   (一)市环保局负责进行高频次、大范围的水质预警监测。
   (二)市气象局提供气象预测资料。

附件2:太湖梅梁湖蓝藻防治调水工作方案

   为防止和有效控制梅梁湖蓝藻的污染,尽最大努力遏制和减缓蓝藻生长,特制定调水工作方案。
   一、实施望虞河引江济太,增加太湖水量,适当提高太湖水位,降低太湖水温,减缓蓝藻生长繁殖速度
   市水利局于5月4日紧急报请省水利厅、太湖局要求启动引江济太后,望虞河常熟枢纽已于5月6日下午6时开机抽长江水入望虞河,抽水流量达170米3/秒。5月9日下午,太湖局专门在常熟泵站召开引江济太协调会,部署进一步做好引江济太工作。待望虞河水逐渐变清后,5月11日下午2时,由太湖局管理的望亭立交开启闸门,长江水已于5月11日下午进入太湖。目前望虞河常熟枢纽泵站抽水流量为170米3/秒,每天抽引长江水1390万立方米。靠近太湖的望亭立交过闸流量为88米3/秒,每天进入太湖的长江清水约为720万立方米。据分析,通过实施引江济太,10天内太湖水位将提高2.5厘米,1个月将提高7厘米左右,太湖水体水质将有所好转,从而遏制太湖蓝藻的暴发。
   邀请太湖局、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有关领导来锡现场察看梅梁湖蓝藻危害情况,以进一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引江济太工作。
   二、启动梅梁湖泵站调水,加速太湖水体流动,尽力遏制太湖蓝藻生长
   由于管社山工程正在施工,梅梁湖泵站进水口筑了施工围堰,目前无法启用梅梁湖泵站调水。因此,必须切实加快管社山清淤工程建设进度,力争5月底拆除围堰,为梅梁湖泵站调水创造条件。
   梅梁湖泵站调水方案:抽梅梁湖水进入梁溪河,再进入京杭大运河。当梅梁湖水体中蓝藻含量较少、水质较好时,也可打开仙蠡桥水利枢纽地涵使梅梁湖水进入无锡城区河道,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实施该方案的优点是使大太湖的水逐步进入梅梁湖,使梅梁湖水体能流动起来。缺点是调水时梅梁湖含有蓝藻的水进入梁溪河,对梁溪河有一定影响。
   在实施梅梁湖泵站调水时,要正确处理好调水与防汛的关系。当无锡水位(大运河仙蠡桥水位)低于警戒水位3.59米时,可实施调水。当无锡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59米时,调水服从防汛,停止调水。实施梅梁湖泵站调水改善梅梁湖水质时,5台水泵全部开足,调水流量50米3/秒。当需要调水改善无锡城区河道水环境时,则调水流量为30米3/秒。
   在调水期间,根据市环保局提供的太湖、梅梁湖、梁溪河、城区河道等水质监测情况和太湖局提供的引江济太情况,适时调整调水时间和流量,以求得调水最佳效益。
   为减少梅梁湖水体中蓝藻进入梁溪河,在梅梁湖泵站进水口设置一道拦截设施,由市园林局负责设置,市农林局负责打捞拦截装置外集聚的蓝藻。在梁溪河梁湖大桥北侧设置一道拦截设施,由市水利局负责设置。
   三、加强沿太湖水闸和环蠡湖水闸关闸控制,防止太湖蓝藻侵入内部河网
   近期内河水位高于太湖水位15—20厘米,为防止内河污水流向太湖,同时防止太湖蓝藻随风侵入内河,沿湖水闸一律关闸挡污。环蠡湖11座节制闸全部关闸控制,五里湖节制闸从5月10日起,停止雪浪轨钢厂运输船只开闸通航,不再开启。今后当蠡湖进水口外围水质好于蠡湖水质,且水位高于蠡湖水位时,才适时开启水闸。主汛期下暴雨当蠡湖水位迅速提高,按防洪调度方案和具体情况进行环蠡湖水闸调度运行,确保防洪安全和蠡湖水体水质。

附件3:太湖梅梁湖蓝藻人工打捞工作方案

   为了尽快有效地减少太湖蓝藻对水体的影响,降低蓝藻暴发基数和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及蓝藻死亡后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根据我市梅梁湖的实际情况,把采取人工打捞方法作为治理梅梁湖蓝藻问题的一种比较直接、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打捞蓝藻的范围
   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梅梁湖受东、西南季风的影响,蓝藻沉积范围主要在梅梁湖底。蓝藻盛发的时间为6-10月,大量沉积的区段为三山——鼋头渚、渔港喇叭口、十八湾、闾江口、千波桥。2007年起,计划对该区段水域实施打捞蓝藻,涉及水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
   二、打捞的时间
   梅梁湖蓝藻发生期在5月——11月,盛发期在6月——10月。因此,适宜打捞蓝藻的时间确定为5月-10月。
   三、打捞的方法
   打捞蓝藻的方法必须根据蓝藻生成的状态确定。影响水体和大气环境的主要是已经死亡和濒临死亡的蓝藻,并已形成水华,以胶粘膜状态漂浮在湖面,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只要将这些蓝藻打捞出水体,应能减轻腐败的蓝藻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和腐败的蓝藻对水体的污染。根据蓝藻存在的状态,打捞的方法采取:(一)人工捞取;(二)机动表层抽吸。
   四、打捞后蓝藻的处理
   打捞出水的蓝藻、水面漂浮物等通过车辆或船只直接运送到指定场所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建设沼气发酵池,利用蓝藻发酵产生的气体作为能源;
   (二)通过蓝藻发酵,作为有机肥料。
   五、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林局组织专门人员和工作班子,立即着手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加强探索研究,提高蓝藻打捞的效率,提高蓝藻的科学处理水平,并迅速研究建立蓝藻打捞的长效机制。

附件4:太湖蓝藻拦截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现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原有防治蓝藻经验,提出拦截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实施拦截工程
   抓紧采取拦截方式,通过建设围栏设施,切实将蓝藻围堵在外太湖并进行打捞。该围栏可抵御太湖波高1.2米以下风浪冲击,高度可随湖泊水位变化而变化,太湖平均波高30厘米以下时,栏外藻类等漂浮物不会越过围隔进入。围栏浮体可抗紫外线辐射,3年内不发生老化现象,5年内主体可保持完好。围栏纵向固定,横向位移基本不超过5米,围栏下部用链条配重,保障下部不会飘浮。
   (一)围栏范围
   围栏分三个区域:一是沿芦湾、充山自来水厂、中犊山离湖岸200米处,建围栏工程,以保证鼋头渚、党校、省干部疗养院水域;二是从小箕山到中犊山建一条围栏工程,以保证锦园国宾馆等水域;三是沿三山周围200米建一条围栏工程。
   (二)围栏工期及资金
   经同厂家联系,自合同签订起,可望在1个月内抢制完成。围栏造价约每米470元人民币,按照10000米长度计算,结合其他有关费用,所需资金约500万元人民币。
   (三)围栏工程的实施主体
   围栏建设资金由市财政予以保证,市园林局作为建设责任单位抓紧落实,具体工程由鼋头渚景区组织实施。
   二、拦截与打捞并举
   (一)组织专门打捞队伍
   在实施拦截的同时,明确以鼋头渚景区为主体,切实承担起景区范围内的蓝藻治理和围栏外的蓝藻打捞工作;鼋头渚景区成立蓝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治理蓝藻突击队,一共10艘船、近50人具体负责各项治理工作。
   (二)明确重点打捞范围
   从鼋头渚灯塔至渔人码头沿湖边,太湖仙岛游船码头一侧沿湖边及围栏拦截湖区,重点区域为:具区胜境、长春桥荷花池、快艇码头和游船码头周围、游船码头等。
   (三)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1,设置围栏打捞:从鼋头渚灯塔至游船码头沿湖边,用泡沫网纱进行围栏阻挡,集中收集打捞。
   2.机械吸:投入2寸吸水泵4台,快艇2艘,汽车1辆,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将围栏以内浮在水面浓度很高的蓝藻抽吸至异地处理。
   3.人工打捞:对长春桥荷花池内和渔人码头的蓝藻,以及其他蓝藻集中的地方进行人工打捞。
   4.打通水上通道:在太湖仙岛会仙桥下挖掘土石方,打通内湖和外湖的水上通道,保障水流畅通,减少蓝藻的滞留,对水湾死角蓝藻用吸水泵抽走。
   (四)做好资金保障
   市园林局和鼋头渚景区对相关工作所需资金,及时予以保障,并随着工作的推进,不断加大资金保障的力度。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2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