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有关单位:
《金昌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七年十月十二日
金昌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电子监管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企业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全国性网络系统。该系统是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入网企业的每一个产品无偿提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消费者可通过电话、短信和无偿提供的网络、终端等途径查验商品真伪,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可通过网络迅速掌握产品营销信息,执法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有关假冒产品的信息并采取处置措施的网络系统。为进一步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办联〔2006〕24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做好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工作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质检质〔2006〕64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12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
(一)工作目标。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抓住重点产品,分步推进实施,力争到2010年底,全市所有适合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全部入网,在全市城乡销售网点布设信息查询终端300台以上,建成质监系统市、县(区)两级执法打假指挥监控系统和执法部门信息化联动系统。
(二)进度安排。
1.重点突破阶段(2007年)。
(1)15家企业首批入网,3个商场设立信息查询终端,设立20台方便广大农民的信息查询终端(村村查),实现通过电子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目的。
(2)电子监管宣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消费者普遍认同和支持电子监管,电话、短信、网络、终端查询量大幅度增加。
(3)质监部门电子监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初步建成质监系统市、县(区)两级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有效发挥电子监管功能。
(4)电子监管网基本满足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流通、保护群众利益、支持农业发展、提高监管水平上取得初步成效。
2.逐步铺开阶段(2008―2009年)。
(1)30家企业入网。全市50%以上的乡镇、重点村的“农家店”(村级综合服务社)和重点农户信息查询终端基本布设完毕。
(2)社会各界对电子监管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入网产品产生较强的信赖感,大多数消费者都能熟练掌握查询方式,电子监管网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商家进货的重要检查手段。
(3)电子监管网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完成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建设,建成快捷、准确的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受和处理各种质量投诉举报,生成统计分析,协助质监部门完成现场检查和监督工作。
(4)电子监管工作取得突出效果,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入网企业普遍得到实惠,消费者权益得到较好保护,市场流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明显减少,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3.全面覆盖阶段(2010年)。
(1)所有适合入网的产品全部入网,电子监管网实现全覆盖。完成全市60个商场设立信息查询终端工作,使大部分重点乡镇和农村装有信息查询终端设施,消费者能便捷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假。
(2)电子监管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企业自觉加入电子监管网管理系统,消费者、商家对入网产品广泛地、自觉地认可和支持,产品入网成为进入市场的必然要求。
(3)电子监管网功能基本健全,并进一步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保持持续升级,在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控系统和执法打假保名优信息联动系统的基础上,基本掌握全市商品物流和质量变动情况,逐步建成全市质量预警和快速反应的信息体系。
(4)电子监管网在服务经济和促进发展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市场流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减少,企业和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入网企业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很好满足。
二、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展企业入网的宣传发动工作。以食品、农资、建材以及药品为重点,积极动员白酒、小麦粉、桶装食用植物油、乳制品、饮用水、农药、化肥、桶装酱油、桶装食醋、冷冻饮品、炒货食品、酱腌菜、药品、电线电缆等生产企业入网,鼓励和动员适合入网的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出口免验产品、甘肃名牌产品率先入网。对重点企业,要主动上门宣传讲解,消除企业顾虑。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签约、赋码、购标、用码、监管码供应等各个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分批公布入网产品目录,逐步扩大范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入网产品目录,结合我市产品的特点,提出并发布具体入网产品目录。在此基础上,逐步在量大面广、符合标准、保证质量的产品中推广应用电子监管网。对目录内的产品,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配套政策,争取全部按时入网。对目录外的产品,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组织入网。
(三)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入网。对当年电子监管记录良好的入网产品,可以减少日常监管频次,优先推荐申请各种质量奖励。对当年电子监管记录良好的企业,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年审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简化程序。加强对入网产品生产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计量、标准化体系。
(四)对入网产品流通提供便利。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推广电子监管码作为商业企业进货验收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已使用电子监管码的产品,要简化验收手续,有关部门要减少监督频次。
(五)严格入网产品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入网产品服务和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入网产品的质量。严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入网。加强对入网产品的保护,对有不良电子监管记录的产品,要加强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做好后处理整改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金昌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县(区)也要成立专门的电子监管推广工作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电子监管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密切联系配合。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推广工作的协调督促,负责组织一般企业入网,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商务部门负责编制全市相关企业电子监管查询终端配置规划,组织协调查询终端安装和管理工作。农牧部门负责组织化肥、种子、农药、饲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入网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应用电子监管码的监督管理,引导和督促商业企业经销赋有电子监管码的商品,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入网工作,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编制全市药品销售企业查询终端配置规划,指导协调安装查询终端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推广应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电子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推广工作的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充分调查和了解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要,做好需求分析。综合考虑入网产品销售集中程度、商业网点的分布情况、农村查询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合理规划信息查询终端布局,确定布设信息查询终端的数量和场所。
(四)逐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库管理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建立数据共享制度和机制,做好电子监管数据库信息向“金质工程”导入的接口工作,充分发挥电子监管信息对质监工作的导向作用。根据企业、消费者的需要,逐步完善电子监管信息服务功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五)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电子监管工作的浓郁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企业对试点工作的认知程度,增强入网的积极性。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电子监管网的功能作用,引导消费者主动查询,努力营造“政府重视、企业积极、社会关注、群众拥护”的良好推广和应用范围。
开展电子监管工作对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名优产品,提高政府监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推广力度,推动这项有利于群众、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的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金昌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高东生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王在华 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陈军义 市质监局局长
刘福元 市农牧局副调研员
寇宗军 市商务局副局长
张俊林 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嵇道刚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张玉年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朱怀科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朱怀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