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梧政发[2007]58号
各县(市、区)政府,市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梧州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梧州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总体规划
为充分利用国家关于加工贸易调整政策,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和境外加工贸易向我市转移,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市加工贸易产业健康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开放合作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选准以粤港澳台为主战场,科学布局承接基地,主动承接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等有政策倾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扩大引进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2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从现在的38%提高到50%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加工贸易企业从现在的38家增加到100家,培育2至3家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
三、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两园六区”的聚集效应。梧州工业园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市场对接,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搞好产业配套,增强整体优势,扩大聚集效应,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我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苍梧工业园区、岑溪紫坭家电工业聚集区、藤县钛制品工业聚集区和铝制品工业聚集区、蒙山茧丝绸工业聚集区及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3个产业相对集聚的工业聚集区,要加快规划、建设,承接对应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各园区的具体发展规划为:
(一)梧州工业园区。
园区以承接塑料加工、电子装配等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9250亩。首期开发面积为6800亩,分7个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用地300亩,第二阶段用地200亩,第三阶段用地300亩,第四阶段用地700亩,第五阶段用地2000亩,第六阶段用地3000亩,第七阶段用地300亩,总投资4亿元,计划用5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80家企业,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实现税收1.6亿元。
(二)苍梧工业园区。
在进一步扩大电子、宝石加工、机械制造、制药等产业招商的同时,加快建设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园区总规划用地约10000亩,分3期建设,首期用地3000亩,二期用地3000亩,三期用地40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整个园区计划用3至5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各种再生资源加工企业50至100家,每年可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100万吨进口废料,可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
(三)岑溪紫坭家电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承接电子、家电等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8964亩,分4期建设,首期用地350亩,二期用地1700亩土地,三、四期用地6914亩,计划用4至5年建成,总投资约8亿元,建成后可承接120家企业,5年内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实现税收3.5亿元。同时,在园内建立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科达家电研发中心。研发中心采用政府投资,委托企业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金100万元,为进入园区的企业设计研发电暖器、电风扇、电烤箱、电压力锅、即热式电热水器等各种家电新产品。
(四)藤县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以承接电子通信、钛加工、铝型材加工、工艺品、绿色食品等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0869亩,分两期建设,首期用地3540亩,二期用地7329亩,总投资3亿元,计划用3至5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80家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40亿元,实现年税收1亿元。
(五)蒙山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以发展茧丝绸工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及承接纺织、电子、五金、塑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623亩,分八期建设,每期用地578亩,总投资4.2亿元,计划用8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50至80家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实现年税收1.2亿元。
(六)万秀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以承接电子、食品、制药、轻工业等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6000亩,分3期建设,总投资4亿元。规划首期用地2785亩,二期用地965亩,三期用地1035亩,计划用3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54家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0亿元, 实现税收5000万元。
(七)蝶山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以承接木材深加工、化工、机械等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860亩,总投资约10.45亿元,计划用4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65家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实现税收1.51亿元。
(八)长洲工业聚集区。
聚集区以承接电声、食品及高科技产业为主,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537.5亩,分4期建设,首期用地815亩,二期用地2050亩,三期用地2200亩,四期用地2435亩,总投资3.2亿元,计划用5年建成,建成后可承接50至80家企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91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把握方向,精心组织。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加工贸易政策,加深对加工贸易的了解,把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吃透,把加工贸易工作摆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来抓,努力打造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要明确责任,抓紧组织编制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尽快制订出台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
(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把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重点瞄准东部地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内500强知名企业,寻求合作,引进投资,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突破。一是要主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以及广东等东部地区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为承接加工贸易项目落户梧州牵线搭桥。二是要建立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全力抓好重点加工贸易转移项目的协调督办服务,对已签约的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及时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开工。三是要以商引商。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广东等地商会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推动这些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向我市转移,特别是要争取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向我市转移。充分发挥我市工商联合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商协会和个体工商协会的作用,动员和组织会员们参与协助引进加工贸易转移项目。四是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分别派出招商人员驻扎在珠三角地区,大力宣传梧州优越的投资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密切关注该地区的产业发展与转移态势,掌握先机,促使更多、更好的企业向我市转移。五是要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出台奖惩制度,对产业招商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不作为的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引进加工贸易转移项目的社会引资人士给予奖励,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快载体建设,依托园区加快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加强对园区产业布局规划管理,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大力引进加工贸易大项目进区,吸引外资入园区投资办厂,增强园区的产业基础。认真做好进园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和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和进出口环节出现的问题。高标准建设各产业集聚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根据我市加工贸易发展和布局需要,争取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提高我市承接加工贸易的水平。
(四)营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良好软环境。
政务环境。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认真抓好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门受理、一次告知、联合审批、限时办结、一窗收费、统一送达”的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外,均实行备案制。对加工贸易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公司设立审批,工商、税收、进出口登记、备案,用地申请、报建等环节开辟“快速通道”,推行全程免费代理制。全面清理行政和事业性收费,严禁乱收费、乱收款、乱摊派,建设廉洁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通关环境。加快“大通关”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积极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实施,全面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模式,方便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和设备在区域内快速通关和转关;简化区域内加工贸易企业搬迁手续,实行“厂到厂”的设备结转。加强电子检验检疫,实行电子申报、监管和通关,推行网上审批、分类管理、绿色通道和出口免检制度,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检验检疫服务。
物流环境。进一步推进洛湛铁路梧州段建设,积极配合推进南宁至广州城际铁路尽快开工;加快建设桂梧高速公路马江至梧州段、南梧高速公路岑溪至梧州段和岑溪至兴业段、岑溪至筋竹高速公路,新开工梧州至平南高速公路、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向自治区争取落实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项目。进一步加快西江航道整治,扩大西江航运能力,进一步疏通桂江航道,提高桂江通航能力,充分发挥梧州港货运直达港澳的优势;加快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苍梧龙圩深水码头和李家庄码头二期、三期的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开通梧州至澳门、梧州至深圳的航线,尽快恢复梧州机场国际航空机场地位。
舆论环境。利用各种媒体,采取集中宣传、系列宣传、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等形式,积极宣传我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意义和优势,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推广加工贸易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实施“八大措施”,优化政策环境。
市场准入措施。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投资领域外均对加工贸易转移产业开放。优先鼓励承接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引进围绕我市十大工业产业和十大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和形成配套能力的加工贸易企业。放宽加工贸易转移企业在企业名称登记、集团登记的条件;实行企业筹建登记制度;放宽住所权属证明的限制。在转出地已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等资格,转移到我市的,由我市直接上报自治区科技厅予以确认。
项目用地措施。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专项用地;用足用活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新政策;大力发展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鼓励多建设高标准化多层厂房建筑,促进工业项目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我市需要发展的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提前介入,指导和配合业主做好用地申(报)批工作,专人负责项目用地报批手续。
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协助、指导加工贸易转移项目建设选址,为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开设环保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对加工贸易转移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环保报批手续;规范各项环保服务收费。
财税支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民族自治税收优惠政策等各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指导和帮助加工贸易转移企业申请自治区权限最优惠待遇。设立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市级财政连续5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建设资金,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减免或降低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的行政性收费;鼓励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公司为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担保;建立吸引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激励机制;现有各项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向加工贸易企业倾斜;积极协助加工贸易类企业争取利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
金融服务措施。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增加对转移企业贷款额度,适当放宽对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大力推行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采取小企业联保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对产品有市场、效益好的转移企业,可按基准利率甚至适当下调利率发放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担保机构积极为产业转移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外贸支持措施。优先支持和协助加工贸易转移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或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手续。对企业参加境外展销、开拓国际市场活动、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及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项目,开展国际质量、安全、卫生的产品认证,环保、社会责任认证,注册境外商标、保护知识产权、出口品牌建设、开展国际市场宣传、创建企业网站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给予优先帮扶,有的事项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在外贸发展资金中给予优先支持。优先支持和帮助加工贸易转移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协助加工贸易转移企业做好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申报工作,争取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优先为A类企业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变更、核销手续以及货物通关手续。加强电子检验检疫,实行电子申报、监管和通关,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检验检疫服务。
劳动力支持措施。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优质服务。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招聘技能人才,对应聘者免收服务费。加大劳动力的就业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上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协助企业做好员工招聘工作,全力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用足用活国家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按规定为企业开展上岗前免费培训。对安排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用工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组织各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设符合转移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企业提供技能型劳动者。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我市办理就业行政许可的,免收手续费,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安全服务措施。我市承接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公安、消防、安监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特事特办,指派专人跟踪负责。安监部门对国家级、自治区级审批权限的项目,申报材料齐全的5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报批工作;对市级审批权限的项目,申报材料齐全的5个工作日内办结。公安部门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工作,及时、严厉打击各种侵害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合法利益;全力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指导企业设立内部报案服务组织,健全各项防范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公安消防部门开通24小时消防服务热线,提供消防法律和技术咨询服务,接受消防行政许可项目审批的预约;开辟消防审批业务绿色通道,办理审批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办结时限比国家公安部规定时限提前一半,即:消防设计审核一般工程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国家、省级重点建筑工程以及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需组织专家论证消防设计的工程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消防工程验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在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发出《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六)建立我市与粤、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
经委(招商局)、商务、台办等部门在粤港澳台地区有关部门、商协会等设立专职信息员,定期向我市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相关信息,为企业牵线搭桥。积极向自治区经委、商务厅汇报,争取对我市加工贸易产业承接基地建设的更大支持。掌握全国、全区加工贸易的工作动态,了解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动向,适时组织招商团队赴东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大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我市。
(七)保障生产资料的供应。
对加工贸易转移企业,保障电力供应,提高供电可靠性。做好电网规划建设,加大电网建设投入,确保10KV配电网覆盖至加工贸易转移企业用地,做到“哪里有企业落户,电网就覆盖到哪里”。在符合国家政策及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直供或自备电源方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鼓励类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给予低于转出地的电价优惠政策。优先保障水、煤、气供应,提高供应可靠性。
(八)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
1.培养一批懂政策、业务能力强的加工贸易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培训辅导、学习深造以及到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加工贸易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重点是充分利用我市的梧州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分校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合我市发展加工贸易所需的管理人才。
2.培养一批加工贸易技工人员。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6所技工学校、28所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根据加工贸易企业需要设置技工专业,加快培养加工贸易企业所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的加工贸易企业人才供应链,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九)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我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台办、商务局、经委(招商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局、安全监管局、公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电业局、梧州供电局、梧州海关、国税局、地税局、梧州检验检疫局、梧州银监分局、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日常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加工贸易发展的规划、管理、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协调。部门联席会议由市商务局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情况,通报信息,解决全市加工贸易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建立和实行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目标管理制度,根据引进加工贸易产业情况、加工贸易利用外资情况、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结合企业由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市、区)以及梧州工业园区,落实责任,并进行年终考核,严格奖惩。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