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0-18 生效日期: 2007-10-18
发布部门: 宁波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甬政发[2007]1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宁波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大雾、高温、干旱等气象气候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频次增多,强度增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宁波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06〕74号)精神,结合宁波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提高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综合水平
  要加强港口和避风港区、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积涝区、重点工程和化工区等重点区域的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设,尤其要建设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和海岛气象监测网,提高海洋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可靠有效的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互通互联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的预警预报预测,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大风、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服务,为组织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服务信息。
  要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针对不同群体,要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想方设法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送达公众。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进乡村、进社区建设,电信、移动通信等部门要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发布台风、暴雨、雷电、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学校、医院、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公众提示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结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新型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设大功率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加强远洋捕捞和海上运输等海事气象保障。积极推进宁波电视气象(数字)频道建设。
  二、不断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各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及敏感行业要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及时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将乡村和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管理职能,组建设立进乡村、进社区、入庭户相对固定的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员队伍,加强相应的知识培训;要加快制定气象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相关政策与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统筹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统筹规划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避难场所等应急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要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要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要高度重视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要加强人工增雨、防雷、防汛抗旱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
  要努力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要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立法进程,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推进宁波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与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的协调联动,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形成合力。要加快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全社会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机制与平台,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在气象灾害多发区、易发区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二○○七年十月十八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9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