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10-20 生效日期: 2006-10-20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筑府发[2006]80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已经市委常委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贵阳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是全省最大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贵阳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历史、民族和文化资源,依托中心城市和现代交通及配套设施条件,旅游业发展处于全省前列,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年来,我市旅游工作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着力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多年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形成了配套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成为了贵州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旅游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与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相比,我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把我市旅游业做大做强,树立贵阳旅游发展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提出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如下。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起与旅游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功能比较齐全、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较为优美的旅游服务中心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在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和接待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年,形成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相结合的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景区的旅游公路和景区道路得到全面改善,重点景区景点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标识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基本完成主要旅游区、旅游公路的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一批与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主要景区景点全部建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在市区、公园和旅游区(点)规划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清洁卫生、生态环保的旅游厕所;全面改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条件,规划建设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场和一批旅游区车站,旅游列车及旅游客车全部改为高档空调车辆;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提高贵阳旅游信息中心,力争建成各区、县(市)的旅游信息中心和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及城市经济圈的贵阳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服务,全部旅游景区景点实现有线和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星级酒店客房配备有为旅客服务的宽带通信服务;基本建立起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在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区建成一批星级旅游接待设施,全市住宿接待客房总数达到6万间以上,其中星级宾馆客房数达到23000间以上;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休闲康体、特色餐饮等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一)加强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公路、铁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结构布局合理、通过能力可满足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旅游交通运输网络。
  1、城市交通。2010年,全市人均拥有城市道路的面积力争达到8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400公里。公共交通公交客运量达到7亿人次,公交车辆达到2920辆,运营线路125条左右;出租车达到4000辆,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旅游车辆达到1500辆。城市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达人均0.8―1.0平方米。城市道路的建设要遵循“合理布设道路网,辟通主次干路两侧次干路、支路,分流交通流,使城市交通既畅通又可达”、“交通环境并重”的原则,提高道路网络密度,明确道路网络的功能。加大老城区的道路改造力度,形成完整的城区中心环线系统,加强市中心区与近郊各片区的连接线建设。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城市客运体系主干骨架、以公交汽车为辅助的公交网络。
  2、公路。进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为主干的旅游公路运输网络,重点规划建成一批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和连接旅游区的旅游公路,规划建设的贵穗高速公路,对打通我省至珠江三角洲的旅游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城市道路“半小时经济圈”和县乡公路“一小时经济圈”,全面改善旅游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到2010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市级重要旅游区全部实现二级公路以上连接,其他景区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接;全面完成市域内旅游公路路标、路牌建设;建设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场和一批旅游区车站,力争开行20条以上旅游客运专线;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客运站建设,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
  3、铁路。加快贵阳铁路枢纽及部分配套项目的建设,完善贵阳铁路运输体系。结合完成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在枢纽内龙里至贵阳区间新建枢纽客车外绕双线,同时为满足近期枢纽内集装化运输的需要,新建改貌集装箱办理站;做好川黔铁路复线和贵穗铁路建设的准备工作。
  4、航空。实施民用支线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对贵阳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实施扩建、配套、升级,打造贵阳龙洞堡旅游航空城,使之成为全省、西南地区以至泛珠三角地区交通枢纽中心,为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快捷、舒适的航空运输条件。力争到2010年,贵阳至国外、省内及周边省外机场间的航线增加到80条以上。
  5、水运。结合水电枢纽建设,建成完善的水路出市通道,大力发展区间和库区航运,加快建设港口和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形成港航船协调发展、其它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内河航运体系。贵阳市应合理利用各种运输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形成各种交通方式优势互补、低成本、安全高效的综合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二)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1、住宿设施建设
  贵阳市虽是全省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但是目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已明显小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业需求。我市要支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资星级宾馆建设,形成以星级饭店为接待主体、其他住宿设施为补充的格局。到2010年,星级宾馆床位超过23600张,其中四、五星级宾馆床位不少于6000张,其它宾馆床位超过40000张。
  2、旅游餐饮服务
  旅游餐饮业的发展,应遵循“突出地方特色、规范服务标准、满足各档游客、保障饮食安全”的思路,做大做强旅游餐饮业。开发地方特色餐饮,重点开发黔菜系列、风味小吃和保健食品,开展特色经营,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快餐和连锁餐馆。建立旅游定点餐馆、旅游食品生产厂家和风味小吃街。加强对旅游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检查,创造清洁卫生、舒适幽雅的就餐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旅游娱乐服务
  结合我省我市地方民族文化,开发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强,适应国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和节庆活动。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体育馆、文化馆、剧院、歌舞厅、城市广场,编排专题节目,定期组织表演,形成都市晚间娱乐亮点。各旅游区(点)的服务接待区及旅游饭店,要进一步配套完善适合游客消费需求的游乐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丰富游客晚间娱乐生活。丰富步行街、购物街、美食街等主题街区的文化娱乐内容,形成民间娱乐集中区域。
  4、加快完善旅游商品体系
  发展完善贵州旅游商品体系,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努力使地方名优土特产品和文化艺术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是有关全省、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贵阳市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十一五”期间,在贵阳市建设《贵州旅游文化商城》,构建研、产、供、销一体化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基地及旅游购物中心,以全省旅游商品资源为基础,高起点、有特色地开发各类旅游商品系列,使其规模化、规范化,力争2010年,旅游商品的收入占我市旅游总收入的25%左右。
  (三)加强精品旅游景区接待设施建设
  以塑造贵阳旅游形象品牌,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是贵阳市的旅游发展战略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贵阳市已有青岩古镇等多个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精品旅游区,“十一五”期间,应加强这些精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贵阳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青岩古镇旅游区
  青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元文化汇集的贵州高原山水城镇,贵阳重要的特色旅游城镇。因此,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贵阳旅游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及停车场建设;环境绿化、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等。
  2、乌当森林温泉度假区
  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到2010年,建设成全省最大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集旅游观光、沐浴疗养、娱乐健身、住宿餐饮、会议商务为一体的,适应高中低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贵州省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强大震撼力的贵州温泉旅游品牌(包括息烽温泉和乌当叶家庄、金螺湖、小谷龙、相思河、香纸沟、御温泉)。建设项目包括大众温泉休闲度假区、温泉疗养院、森林温泉和温泉会议中心等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
  3、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红枫湖是贵州省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贵阳市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区和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红枫湖的保护管理和发展对加快清镇市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为把红枫湖建设成为“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的景区,成为世界上“一流的饮用水源地、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旅游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项目包括清镇生态观光休闲健身乐园、清镇国际会展中心、清镇国际休闲体育度假中心、红枫湖“滴澄关、将军湾、花鱼洞”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
  4、息烽乌江景区
  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乌江景区和息烽集中营为重点,串联起绿色的生态旅游、彩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充分展现贵阳旅游多姿多彩的特点。主要建设乌江景区的乌江遐度区、瓮桶百瀑峡探险区、乌江自然风光区、撼世英雄区和雨淋峡生态休闲区等功能区,建设项目包括绿化景观、码头、桥、大门、水坝、水电、通讯设施道路等。
  5、修文省级阳明风景名胜区
  修文地处黔中腹心,黔北首站,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和“贵阳八大景”之一。发展重点是建成“阳明文化中心”和“贵州北线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开发好六广河、猫跳河、桃源河、岩鹰山水库等水上水路旅游以及扎佐林场森林旅游和绿色石林。建设项目包括阳明文化主题接待码头、水上接待及游乐设施、旅游接待中心和信息中心、旅游公路和景区道路、旅游广场和停车场、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生态绿化工程、商务会展中心、旅游厕所、谷堡折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配套工程等。
  6、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
  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南江峡谷景区、香火岩、紫江地缝和清龙河流域乡村旅游区等景区,是著名的“贵阳八景”之一,其景观集石山、峡谷、峭壁、溶洞、瀑布、跌水、钙华、天生桥及喀斯特森林于一峡,汇奇、险、雄、秀、幽、野于一体,景点密集,景象万千,被誉为“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主要有景区道路、栈道、索桥、码头、信息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厕所等。
  7、贵州旅游文化商品城(或民族民间文化博览城)
  按照将“山水风光、文化产业、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业态品位,建设贵州旅游文化商品城,将其打造成为领导贵州文化产品、旅游商品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成为贵州特色旅游文化商品的展示中心、销售中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信息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景观绿化等。
  8、云岩区“十里花川”
  “十里花川”是一个集生态住宅、文化产业、温泉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区,位于南明河畔,占地约9平方公里。建设项目包括南明河下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三农”示范园、十里花川、东线生态新城等,项目包括道路系统、水电配套、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环卫设施等。
  9、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快速发展旅游业,实现贵阳市旅游经济腾飞的最佳选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贵阳市的乡村旅游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应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乡村旅游格局。贵阳市的乡村旅游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确立示范项目;第二步依托大型景区和环城游憩带,结合当地历史与民族文化资源,建设环境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区;第三步在贵阳全境进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性建设。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环城绿色游憩带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如停车场、步行道、休闲座椅、果皮箱等);乡村旅游区步行道、停车场、乡村旅舍改造、民族歌舞表演台、民族民居改造、环保绿化设施及环卫设施、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实施《贵阳市乡村旅游规划》,重点规划建设36个乡村旅游区(点)和重点乡村旅游村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四)加强旅游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1、贵阳市的旅游环境设施建设的目标,应使全市的旅游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全市重点污染源的废气、粉尘和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2007年前创建成全国卫生城市,2010年前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严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旅游项目建设中推行规划环评。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逐步推行旅游项目建设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继续做好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管、验收工作。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旅游企业清洁生产,切实实施IS014001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旅游产业发展道路。
  4、保护旅游区饮用水源,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
  加强旅游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大力开展水源保护区、涵养区的绿化造林,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旅游项目;推行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防治面源和畜禽养殖对水源的污染;继续加强红枫湖和百花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湖滨生态带、生态湿地建设。
  5、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结合实际有重点地推广各类清洁能源,加强饮食油烟污染的防治,逐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公交车、出租车的汽车环保工程,加快引进汽车燃气、乙醇汽油项目建设。
  6、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
  建成全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确保全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和处置率。逐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运行机制,新建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处理场,提高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
  7、加强自然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
  结合贵阳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分片明确”的城市特点,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远郊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0%,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重点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继续推进农村“五改一气”工程建设,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发展清洁能源,实施秸杆还田,减少农业废弃物。
  (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绿色森林之城”旅游环境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将以提高城市绿化绿量、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为重点,优化园林绿化和林业产业结构,打造“林城”品牌,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年增0.3平方米。力争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村庭院花园化”的目标,把我市建成为山水型生态园林城市。围绕全市旅游道路、旅游景区、景点景观及绿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以下生态建设工程。
  1、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工程
  建成5.84万亩的绿色通道,使全市内主要出口、高等级公路两侧实现全面绿化美化,乔、灌、草、花相配置,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形成一条条绿色景观长廊。
  2、推进生态经济村建设工程
  以生态经济林建设为切入点,农村四旁植树和村寨周边的荒山绿化,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提高沼气普及率,减少薪材消耗,把生态建设、生态意识引入千家万户,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在2005年110个生态经济村建设试点的基础上,2006―2010年配合有关部门建设1171个生态村的环境绿化。
  3、抓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名优经济林基地10万亩;花卉基地建设:在小河建成兰花繁殖基地500亩;市区范围建成苗木花卉盆景基地4000亩;在白云建成花卉新品种培育驯化中心。
  4、加强森林旅游建设
  完善和建设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图云关森林公园、修文景阳森林公园、开阳二重山森林公园、乌当凤凰山森林公园、清镇西坝森林公园、息烽温泉森林公园和团园山森林公园。形成类型多样、布局合理、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网络体系。
  5、实施生态林保护和环城林带改造工程
  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封山育林9.7万亩,退耕还林110万亩。通过高标准营造林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37.4万亩。对环城林带65万亩马尾松纯林进行林相改造,抚育48.61万亩马尾松、杉木、柳杉等中幼林,以增加林相景观和提高林分防火能力。
  (六)城市绿化建设
  1、干道绿化建设
  以机场路、花溪大道、西出口路段、中心环北线、贵开路等干道为主轴线,其余道路为次轴线,快速绿化,建成园林景观路。
  2、河道两岸绿化建设
  南明河、鱼梁河、市西河、贯城河沿岸形成纵横交错的绿化纽带,把林水风景楔入城区。
  3、湖库周边绿化建设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等,既是市内饮用水源,又是旅游、观光、休闲、康体、游憩的好去处,应大力营造风景生态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建成各具特色的湖泊生态旅游景区、景点。
  4、植物造景建设
  充分考虑到植物季相变化中表现不同的景观,合理配置常绿和落叶树种、灌木花卉、攀援植物、草坪植物等立体绿化,加大城市绿量,体现景观多样性。
  5、社区绿地建设
  以评选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生态模范社区活动,推动社区绿化建设,使社区绿化成为我市的绿化、美化亮点。
  6、屋顶绿化建设
  制定贵阳市屋顶绿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建设方针,在全市提倡和推行屋顶绿化,力争“十一五”期间屋顶绿化率达到30%至40%。
  7、公园建设
  对黔灵公园、河滨公园等城市公园,快速加以改造,提升其综合旅游服务功能;新建观山公园、东山公园,改建长坡岭及鹿冲关森林公园等四个市属公园,形成布局合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功能齐备、互相交融的公园体系。同时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资源,重点对阳明祠、东山仙人洞等人文景观进行恢复和保护,建成栖霞风景名胜区。抓好小车河等景区规划建设。逐渐将各山头建成开放式的公园绿地,能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游览场所。加快区、县(市)级公园的建设。
  (七)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和宣传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每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主要信息化功能性指标值达到全国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构建起“数字城市”基本框架。要建成满足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类网络体系,旅游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旅游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的信息通信网络,进一步提升贵阳在全省信息服务的枢纽地位;建设以光纤传输为主体的,数字微波和卫星等无线通信为辅的全市数字传输网络;加强建设全市公众电话网,在持续稳定发展POTS(传统电信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发展各种智能平台,推动公众电话网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数字化、分组化的方向发展。改善通信环境,提高全市、尤其是农村的主线普及率;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和完善,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率,开发广播电视网络的多功能业务、多媒体数据广播等业务。
  加强旅游宣传设施建设。由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在旅游区、街道、大型建筑、主要公路及铁路沿线设立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在机场、车站、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立旅游信息电子触摸屏。积极推进旅行社的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全市旅行社的信息联网。
  三、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建立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协调机制。将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体系;交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环保、园林、商贸等相关产业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宗教场所、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和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旅游区(点)的规划,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旅游部门切实加强规划管理,统一监督、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旅游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
  建立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库,加大财政对旅游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从2007起,贵阳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增加到800万元,强化重点项目的引导、配套和扶持。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改革、经贸、交通、生态、农业、林业、信息产业、水利、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文化、教育和就业培训、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资金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
  (三)建立责任目标监督考核机制。各相关部门、区、县(市)政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制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旅游发展目标的考核和督查。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都要按照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实施。新建旅游景区及大中型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应符合相关旅游规划的要求,报市旅游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有关程序报批。要加强对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的具体实施监督管理,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