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6-26 生效日期: 2007-06-26
发布部门: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洪府发[2007]2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同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现将该报告和所附的《南昌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和部署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南昌崛起新跨越的第一年。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的态势,对于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定,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2%,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5.26%。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4%。?ァ∈迪稚鲜瞿勘辏?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南昌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民生主题,在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更加突出大开放主战略和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投资、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010”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要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下达和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关于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根据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我委起草了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经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克服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难题,争取一切有效益、有可能的发展速度。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高、效益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增长15.2%,完成年计划的101.2%。增幅排名中部省会城市第三,人均GDP突破三千美元大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比由上年7.2:52.840调整为6.4:54.4:39.2,二产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同口径增长20.8%,完成年计划102.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11亿元,同口径增长25.1%,完成年计划108.3%。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认真抓好农民减负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5173.17万元,市县各级财政发放购机补贴累计420万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和改造小型水源工程1071处,治理水土流失546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13座,完成20处60座共3.11万千瓦时机电泵站更新改造,投入资金1000万元修建了小山塘、小门塘2033座。全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2.28万亩,比上年增加5.38万亩,单产389公斤,增加4公斤,总产205.74万吨,增长2.25%。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油料总产8520吨,增长7.3%;畜牧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全市生猪出栏240万头,增长0.7%,家禽出笼3460万羽,增长4.7%。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全市完成了78个乡镇和36.5%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11个重点示范镇、10个重点示范村顺利完成“三清”“三改”“三通”“三新”的改造整治工作;200个新农村试点村工程正在推进,共改造道路788.61公里,改水15566户,改厕13443户,普及沼气2068户,完成了安全饮水5个试点工程建设,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园区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依托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突出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65亿元,增长23.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5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12%。汽车、医药和食品、电子信息和家电、纺织、服装、冶金和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24.5%。重点企业生产形势较好,江铃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南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5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家主营业务过百亿企业,南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江铃汽车、奥克斯、晨鸣纸业、联创光电等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在开发区落户和达标达产,工业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高新开发区实现“3个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前移了8位,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中西部地区同类开发区第3位,小篮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也正在形成。
  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63.65亿元,增长12.6%。传统服务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全市已拥有特色街9条,超万平方米商场17个,10亿元以上交易额市场6个,推动了与之配套的信息、运输、仓储、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势趋好,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南昌建设成我国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物流、商贸、金融中心,构建以南昌为中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经济圈,为全市物流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特色服务业不断壮大。会展业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自国际会展中心启用以来,提升了全市各类会展活动、产品展销、经贸洽谈档次和品位,绳金塔庙会文化经贸节荣获“中国十大经贸类节庆奖”,中国南昌傩文化艺术旅游节荣获“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奖”,2006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城市”。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稳中趋旺。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分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调整投资结构,保持了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1.64亿元,增长23.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4.96亿元,增长24.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额211.89亿元,增长57.2%,其中工业投资207.4亿元,增长56.0%,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工业94.3%。市重大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当年实施31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29项,开工率92.55%,累计完成投资25.56亿元,建成了东、西外环两条环城高速、机场路、阳明路东路,开工建设了洪都大桥、出口加工区等项目。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4亿元,增长16.6%,高于GDP增幅1.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25.6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15亿元,增长17.0%。城市仍然是消费的主要产生地,2006年城市完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7.15亿元,增长17.4%,农村实现零售额71.25亿元,增长13.4%。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06年全市汽车类、家用电器类和音像器材类、电子出版物类和音像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4.2%、24.1%和79.9%。
  开放型经济稳步推进,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大开放主战略稳步推进,全市加大了在国外和港澳地区的招商密度和力度,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实际利用外资10.51亿美元,增长15.6%,实际利用内资310.06亿元,增长19.0%,实现海关出口总额17.24亿美元,增长39.0%。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现汇数占全省现汇总量的57.2%,比全省现汇平均比高出近15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项目顺利实现进资,富昌、晶湛、晶能光电、新中源等项目现汇(设备)进资总额超9000万美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同口径增长20.8%,占全省520亿元的28.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11亿元,同口径增长25.1%。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3元,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值(9400元)的19.6%,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92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值(3572)20%。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1.9以内。
  各种保障健全有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8万人,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到2006年底,全市完成养老保险参保58.7万人,失业保障参保4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37.01万人。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2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施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6项。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7%和77%。体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举办各类竞赛78次,获得省级以上得奖308个,其中金奖180个。全市共有各类医疗结构883个,病床数达到15644张。同时,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件“民心工程”也基本完成。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国家重大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坚持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持续为经济注入新动力的结果。
  总结回顾去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还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同时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压力还很大。对此,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07年是新一届党政班子换届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保持全市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今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中共南昌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民生主题,在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更加突出大开放主战略和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投资、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010”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12%;
  ――全市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同口径370亿元,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亿元,增长15.5%;
  ――财政总收入170亿元,同口径增长16.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15亿元,同口径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内资341亿元,增长10%;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3元,增长9%;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743元,增长8%以上;
  ――新增就业岗位9万个;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4%;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以上指标中,节能、人口和就业三大类是约束性的,将逐项分解落实,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内容,确保完成。经济增长、投资规模、居民收入等为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努力完成。经济增长14.5%的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提出来的,只要我们工作扎实、方法得当、措施有力,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完成。
  三、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好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服务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万个。采取适当奖励的办法,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税费减免等措施,使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全市养老保险调剂金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到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网上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加强对廉租住房租金和“双限”商品房价监管。维护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重点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涉及群众生活的具体政策,开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范围。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促使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启动“十一五”规划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努力提高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投入产出水平和就业带动作用。一是着力推进“3010”工程,为实现南昌经济发展新跨越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加快优势产业裂变扩张,依托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在铜、钢铁、汽车、机械等方面配置产品,再开发、启动一批新项目,重点就是要抓好江铜电子铜箔二期、江铃4万辆轻型客车和4万台柴油机等续建项目。三是加快科技成果向高技术产业项目转化,启动实施江西联创机半导体器件、昌能光电20亿粒硅衬底发光二极管等项目,力争建成联创光电LED外延片、晶湛科技(南昌)8寸晶元片等项目。四是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更多的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申报成功保税物流园区。以工业园区为依托,进一步打造建设十大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组织实施好我市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比照政策,减轻一批企业的历史包袱,加快改造步伐,促进加快发展。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深入抓好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特别要抓好二轮土地承包、农民减负、侵害农民利益专项治理和各种补贴工作的落实,确保各县实惠落实到农民手中。二是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生产效益。抓好畜牧业生产,提高养殖效益,具体就是要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江西省南昌市“十一五”期间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昌市农村水利初级现代化规划》的编制工作,实施40座水库除险达标建设,启动列入国家补助的肖峰水库、梦山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列入省级补助的4.18万千瓦大中型机电泵站更新和改造,修建小门塘、小山塘1000座,大力推进安全饮水“户户通”工程,抓好南昌、新建、进贤县和高新开发区水利血防项目建设,着力解决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支持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栏和沼气建设,全市完成新增沼气用户7300户。
  围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产业基地、商品主销区或集散地,发展特色鲜明、辐射力强、服务功能全的大型批发市场,抓好南昌昌南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完善面向农村的小城镇商业网络,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方式现代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加快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并通过资源整合和线路规划,使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互融合,力争接待旅游总人数94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5亿元,分别增长15%和17.3%。积极拓展新兴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家政、保安、医疗保健等服务,有序发展公证、资产评估、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广告、网络等现代传媒。切实加强服务业价格监管,全面清理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进一步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完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逐步将全部处方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的监督检查,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问题。完善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加强对廉租住房租金和“双限”商品房价格监管,整顿房地产交易环节价格行为,规范物业特别是住宅物业服务收费行为。
  围绕机制体制创新,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机制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和再投资能力,逐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引进海内外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建立多层次的信贷担保平台,积极争取国内外股份制银行来赣落户。着力实现招商项目“招得大”、“选得优”、“建得快”和“产得早”。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特别是,对境内外招商活动中签订的每个意向协议,要逐个调度,跟踪落实到相关县区、开发区,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在引进外资的质量上下大功夫,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全力建设我市产业聚集环境。围绕“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资源开发,金融保险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积极利用证券、投资基金、项目融资等方式引进外资。??
  围绕增强发展后劲,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认真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力争今年江特股份、正邦科技、泰豪软件等企业在境内上市。与此同时,还要协调好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等要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项目的规模。二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快点重点项目建设。续建完成玉带河南支及引水渠工程、玉带河西支、青山湖综合整治二期、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象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抚河截污工程、双港水厂改扩建工程、火车站广场改造、火车站东广场改造、三店西路、青云铺路、火电路立交,昌湾大道和解放东路(三期),洛阳路立交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梅湖截污综合整治、南桃花河截污工程、阳明路下穿青山湖隧道工程、抚生路、朝阳洲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完成7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精心筛选一批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等倾斜支持,力争我市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笼子”。
  围绕和谐平安南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企业对接,促进科技面向市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紧建立城市创新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具体就是要抓好八一起义纪念馆改扩建、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建设、南昌市博物馆建设等。提高体育发展水平,积极筹备好申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申办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新体育公园和丹霞公园建设。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3‰以内,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污水、废水、废弃物处理率,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45%。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准下达各县(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执行。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具体计划,由我委组织下达和实施。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2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