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2-09 生效日期: 2007-02-09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筑府发[2007]1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阳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二月九日

目 录
序言
一、“十五”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二)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鼓励体制和技术创新
(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五)完善开发应用、服务推广和人才培训体系
(六)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编制说明
名词解释

序 言
  “十五”以来,贵阳市大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1050”工程和“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使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和一批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的管理应用人才。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贵阳市被列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并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十一五”是贵阳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实现“科教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为进一步推进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贵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贵阳市‘十一五’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五”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贵阳市以建设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1050”工程和“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
  1.“十五”期间,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全市新建信息化基础平台7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达到103家;其中,重点示范企业25家,实施集成示范企业48家,实施单元推广应用企业55家;实施项目数已达209项,项目总投资29645.2万元(其中政府投入3969.7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5675.5万元),推广应用技术273项;促进了制造业优化升级。23家示范企业新品开发周期从409.3天减少到242.25天,降低40.8%;平均销售收入从2.3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加了58.9%;平均年交税额从示范前的2013.77万元增加到示范后的2868.11万元,增加了40%。先后涌现出振华集团宇光分公司、贵阳普天万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威门药业有限公司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应用示范企业。其中,振华集团宇光分公司被确定为“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级示范企业”,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国营林泉电机厂等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为我国“神五”上天及新型歼击机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我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2.自主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取得新突破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十五”期间,贵阳市在认真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过程中,重点抓好几个结合,即: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相结合;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在应用先进信息技术过程中做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根据企业信息化实施情况的不同,提出并实施了“1050”工程,选择10家示范企业重点实施以CIMS、ERP为代表的集成应用,选择50家示范企业重点实施以4CP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应用,使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贵阳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13.22亿元,较上年增长15.28个百分点。
  3.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针对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贵阳市实施了“ASP公共平台建设项目”,“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服务网络建设”、“中小企业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智能决策专家系统”等项目,其中“面向机电行业的ASP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等课题被列为国家“863”项目,建立了信息化共享公共平台7个,为全市企业先易后难地开展信息化建设闯出一条新路。通过公共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立,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从政府引导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化,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信息化应用推广面明显扩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制造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明显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4.三大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专家咨询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中心为主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创新体系;以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为骨干的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重点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2001一2005年,全市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项目4个,企业软件国产化达70%以上。根据对全市七家科技中介机构的抽样调查统计,五年时间共培训13323人次,申报顶目286项,技术咨询及推广2156项,组织各类技术交流、研讨、推广等大型会议32次。三大支撑体系的形成,整体推进了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带动了制造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十一五”贵阳市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造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够
  “十五”期间,受资金制约,贵阳市只能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的化工、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几大行业的60家企业进行示范立项支持。但根据贵阳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结构的实际情况,仅仅选择上述行业的60家企业进行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面要扩大,示范企业要增加,政府信息化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2.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用水平不高
  贵阳市制造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多为财务、人力资源、CAD、OA等,相对高端的应用系统所占比率低,单体应用部门居多,企业集成应用少。从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整体建设来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规划不足,信息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差,存在局部信息孤岛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基础条件等限制,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
  3.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
  在制造企业中,既懂IT又懂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实施。同时,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现象严重,造成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总体上的严重不足。
  (三)“十一五”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1.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现代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标志,制造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正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作为西部制造业基地之一的贵阳市,如果不能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就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
  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紧密结合,是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贵阳市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3.当前,传统制造业仍是贵阳市工业的主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预计“十一五“期间,贵阳市传统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多数企业会着手实施4CP、ERP等应用技术,从单元技术向集成方向迈进,加快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在信息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给企业带来快捷、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和数据容易泄漏的安全隐患。因此,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也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以设计数字化、制造敏捷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精细化、装备现代化、产品高科化为技术进步的指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对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带动全市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全市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原则。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制造企业真正成为信息化实施的主体。
  2.坚持突出应用,促进创新的原则。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创新结合起来,突出应用,在应用中实现创新。
  3.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4.坚持近期应用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近期应用与远期发展结合起来,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既要围绕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实施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深化应用,做好规划,分步实施,谋求长远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创新体系、人才培训体系、技术服务推广体系等三大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制造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基本普及CIMS及ERP等信息化共性技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制造领域中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推动优势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2、预期目标:
  至在做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验收的基础上,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基本普及CAM/CAPP/ERP等信息化共性技术,总体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
  至规模以上制造业CAD、CAPP,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普遍应用,建立OA系统和MIS系统;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有选择地开展CRM、SCM、ERP、PDM、CIMS、EC、PLM等集成技术的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
  至规模以上制造业信息化投入年均增长20%,优势产业中重点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占总资产比重1%以上。
  至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管理人员普遍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设立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中级以上信息技术人才占管理人员比例达5%左右,复合型骨干人才占信息技术人才的10%左右。
  至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考核,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至公共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建立军民两用先进制造业公共条件平台,ASP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应用企业的数量比“十五”期间有较大的增加。
  至制造业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优势产业骨干企业达到国内同类企业领先水平,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生产经营成本平均降低15%、产品销售利润率平均提高10%。
  三、“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1、大力实施“1261”工程
  制造企业要按照生产、管理、经营三个层面逐步实施信息化工程,要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以应用为主导,实施“1261”工程。密切围绕贵阳市10个优势产业抓好一批行业信息化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实施20家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抓好以“甩图纸、甩账本、搭平台”为标志的60家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进一步抓好贵阳市企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使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益有所提高。要通过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结合贵阳市制造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为“政、产、学、研、金、介”创新价值链营造“共享与互动”的信息优势,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针对特色优势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需求,搭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化研发平台、磷铝煤循环经济科技发展平台等,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及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进贵阳市制造业在适应产品协同商务、全球供应链管理等先进制造模式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组织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光机电一体化、数字电视、汽车零部件、新型数控机床、大型机械等制造业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磷、铝、煤等工业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形成创新活力明显的产业集群。
  3.进一步完善三大支撑体系
  促进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及软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考核,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开发体系,培训服务体系,应用推广体系等三大体系,增强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立市”战略,在认真总结“十五”期间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充分利用贵阳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发挥好贵阳市现有信息化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的作用,根据制造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数控设备操作及维护、二维/三维CAD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制造企业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作用。
  5.科学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在认真总结“十五”期间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经验基础上,按照国家、省、市“十一五“规划和有关制造业信息化的专项规划要求,认真开展贵阳市制造企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制造企业要把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现代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要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及分步实施计划。
  (二)发展重点
  密切围绕贵阳市优势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通过实施“1261工程”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全市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
  1.提高10大优势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的要求,重点支持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新材料工业、烟草工业、特色及绿色食品加工业、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现代中药业、电力设备制造业等10大优势制造行业,开展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制造业优势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1)原材料行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新材料等是我省新兴的优势支柱产业,根据进一步做强原材料产业的要求,实施原材料行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故障安全控制系统(FSC)、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进一步实施办公自动化(OA)、生产执行系统(MES)、经营计划系统(BPS)、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EC)等在原材料产业的应用,提升原材料产业的综合生产、管理和控制水平。
  (2)烟草及食品加工行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在烟草和食品工业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实施信息化集成为重点,加强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系统(EC)、工业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和集成应用,进一步改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控制和营销水平,促进形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3)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推进4CP、ERP、电子商务的应用,同时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以SCM、CRM、产品协同商务、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应用,积极建设企业动态联盟的信息平台系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核心产业链,带动材料、软件、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商业和先进制造模式,大力开展PDM、PLM、网络化制造等集成技术以及CAE等创新设计与产品分析、优化等制造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市场响应能力。
  (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提升贵阳市IT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5)制药行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选择贵阳市制药行业的优势企业,实施制药行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继续在制药行业大力推进企业ERP系统、DRP系统、SCM系统和CRM系统的建设,实现开发、生产及销售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使制药企业能够更敏捷地响应多变的市场。
  2.实施20个骨干制造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
  在20个骨干制造企业实施以4CP、PLM、CIMS、电子商务、ERP、SCM、DRP为重点的集成应用示范,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建设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区域或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整合。在磷化工、铝加工、煤化工等为代表的10个优势产业企业中,示范项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规模。
  3.实施60个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
  抓好以“甩图纸、甩账本、搭平台”为标志的60家中小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重点实施以4CP、PDM、SCM、CRM、DCS、ERP为主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示范。要在制造业行业中扩大示范企业面,特别注重民营及中小企业的示范。要加强对示范企业的考核,建立示范企业淘汰机制,对“十五”期间的优秀示范项目进行滚动支持,对不合格的示范企业停止项目支持,取消示范企业称号。要推广应用优秀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系统构架、商业模式、关键以及共性技术,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4.抓好中小企业ASP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利用
  要在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ASP服务平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建立电子信息、军民两用等共性服务平台。要围绕制造业发展、民族地区信息化等方面急需的应用软件、网络、电子商务等加强引进及开发力度,为建设“数字贵阳”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在“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组织保证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贵阳市企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协调和解决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实施体系,继续坚持“抓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实施集中投入重点支持,确保重大专项的有效实施。
  维护制造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把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从而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投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多元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信息化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制造业信息化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从2006年开始,财政投入100万元,建立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资金,以后逐年递增10%。按照有利于做强做大原则,采取扶强扶优的政策,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的投入,重点支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十五”期间实施效果好的示范项目继续给予滚动支持。
  (三)鼓励体制和技术创新
  从贵阳市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铝工业、磷化工、烟草工业、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新材料工业、煤化工、现代中药业、特色及绿色食品工业、电力设备制造等优势制造业的信息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通过信息化工程实施,大幅度提高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与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结合起来,培育和完善信息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与制造业信息化配套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完善和规范各类市场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促进制造业信息化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通过项目带动、企业示范,让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中取得实效。通过宣传报道、舆论引导,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开发应用、服务推广和人才培训体系
  立足于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中心为主的制造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体系,以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为主的人才培训体系,以生产力促进中心、软件服务商为重点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支撑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增强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要结合贵阳市制造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IT、制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制定制造业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大幅度提高信息化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稳定制造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六)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对网络及其基础设施、边界、计算机环境及基础设施提供安全技术保障,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多层次公共共享平台的安全使用。
  (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科学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为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形成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附: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说明
  为了进一步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贵阳市制造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贵阳市制造企业的历史性跨越。在总结“十五”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贵阳市“十一五”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特制定本规划,指导“十一五”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自2006年5月启动以来,编制组在深入分析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国际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还深入到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贵州振华电子集团及贵阳市有关制造业等多家企业考察调研。然后根据全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在重点行业实现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1261工程”,密切围绕全市10个优势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大力推动信息化的实施。并通过“1261工程”示范项目的标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
  规划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十五”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总结“十五”时期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十一五”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作了预测性的分析。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具体的奋斗目标。
  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围绕贵阳市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明确了贵阳市制造业重点推进信息化的行业及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围绕“十一五”时期贵阳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
  《贵阳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组
  二00六年八月三十日     
  名词解释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它输入信息是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输入信息是刀具加工时运动轨迹和数控程序。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ssistant Engineering)
  包括产品设计、工程分析、数据管理、试验、仿真和制造在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的综合系统。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制造方法,是将企业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一种技术。
  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4CP:4CP是CAD、CAM、CAE、CAPP和PDM的简称
  ERP: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
  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和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取得最佳效益。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一种商业策略。用于帮助企业共享产品数据,统一工作流程,在扩展型的企业中充分利用企业知识完成产品从概念设计直至退出市场全部过程的开发。由于包含了所有参与者(企业各部门、商业伙伴、提供商、OEM及客户),PLM使整个网络像单独的结构一样进行概念设计、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产品支持。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l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IMS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的系统,即技术信息系统,比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一类是通过管理实现产品生产的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比如MRP、MRPⅡ等。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和技术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信息系统,这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PPR:产品、流程和资源(Product、Process和Resources)
  达索系统用于连接产品、制造资源(刀具、工厂、操作人员)和生产流程各种形式的集成模型。PPR是达索系统PLM策略中的一个基本构建模块,贯穿于CATIA、DELMIA和ENOVIA之中。这种集成意味着,当用户在CATIA中提出产品设计变更时,它也会在DELMIA的相关制造流程定义中和ENOVIA存储的资源数据里反映出来。
  DRP:配送资源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
  管理思想就是在对分销链上的库存、销售订单进行管理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功能。DRP是目前物流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DCS: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可以解释为在模拟量回路控制较多的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尽量将控制所造成的危险性分散,是将管理和显示功能集中的一种自动化较高的技术产品,DCS一般由五部分组成:1、控制器;2、1/0板;3、操作站;4、通讯网络;5、图形及编程软件。
  SCM:企业供应链的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订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每一个环节。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高达25%的运营成本。
  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ASP:应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
  是指通过Internet或租用专线使客户接入其中央服务器群,并为客户提供开发、应用、托管、管理和升级务的专业化公司。客户一般通过远程接入的方式,享受ASP服务。以单个用户、每月租费的方式支付费用。应用服务供应商面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应用软件、相关硬件、操作系统及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集成和接入服务、在线的应用管理;系统升级和技术支持服务。应用服务提供商通过单一整合捆绑的解决方案,使用户简单地面向一家应用服务提供商实现服务,而不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技术和服务提供。
  SCM: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是应用于软件组成的系统的配置管理,通过一套工程规范,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跟踪、记录软件或模块,保证全部变更都记录在案,并保证软件或模块的当前状态是已知的和可重复的。
  EC:电子商务(Eletronic Commerce)
  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IP:国际互联网络协议(lnternet Protocol)
  IT:信息技术(lnformation Technology)
  JIT:准时生产(Just ln Time)
  LP: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
  CE: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BPR: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VM: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70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