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水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水利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快我市农业节水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 、我市农业灌溉现状我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42毫米,水资源总量22.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5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全市年用水总量34.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5%以上。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近几年来,针对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我市把发展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到2006年底,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7.7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6%,年节水达4.2亿立方米,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农业生产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全市平均粮食水份生产率只有1.4㎏/m3,用水效率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极为悬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进一步增加将成为必然,缺水趋势日趋严重,即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也只能略缓供求矛盾,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约用水。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5%,节水潜力巨大,发展节水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此建设节水型农业,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是解决我市干旱缺水的关键措施,快速度、高质量发展农业节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建设模式基本思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工程、生物、农艺等节水方式,采取经济、行政、科技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总体目标:根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节水灌溉建设投资导向,2007-2010年间主攻粮食主产区,兼顾深山、丘陵区、设施农业及特殊种植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其中管灌85万亩,微灌9万亩,喷灌1万亩,渠道防渗及末级渠系改造30万亩。到2010年底,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67%以上,粮食水分生产率达到1.8㎏/m3,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
建设模式:
一是在粮食主产区,采取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溉;
二是在丘陵山区,针对林果树,采取雨水集蓄工程+微喷灌;三是在渠灌区,实施渠道防渗+小畦灌溉,四是在设施农业种植区,推广微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三、农业节水的主要形式和目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到2010年达到如下目标:
(一)工程节水一是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发展低压管道工程85万亩。二是在山丘区,结合雨水集蓄利用,发展果树微喷灌9万亩。三是在特种作物种植区,发展喷灌1万亩。四是在灌区建设防渗工程24万亩。
(二)农艺节水一是农作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二是推广节水穴播机械750台,节水精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除此之外,积极推广覆盖保墒和化学调控技术。
(三)生物节水采取抗旱品种、化学制剂保水达到节水的目的。抗耐旱小麦品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他作物要达到100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要建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市成立市委农工委、农业、水利、财政、发改、科技、扶贫办、农开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业节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农业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分析全市农业节水进展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解决问题。
(二)增加投入,加强扶持。各级要不断加大对农业节水工作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节水项目建设。同时,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各界投入积极性,为发展农业节水提供资金保障。
(三)依靠科技,提升水平。加强对农业节水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努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节水技术、节水典型的宣传普及,指导农民搞好农业节水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土壤地力墒情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体系,应用先进快速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集成技术,进行目标管理和决策,提高土壤地力与墒情的动态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工作时效,为发展农业节水提供科学依据。
(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农业节水试范县和示范点建设,市在山区、平原各抓4个试点县,抓好渠道防渗及末级渠系改造5个试点,各县(市)、区每年要建设1-2个试范乡。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发展农业节水的认知度。
(五)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节水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农民自主管理的用水户协会组织建设,逐步实现由他律节水向自主节水转变,构建发展农业节水的长效机制。建立评优制度,对在农业节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示范区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部门及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全市农业节水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