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2000年税收计会报表工作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1-17 生效日期: 2000-01-17
发布部门: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发布文号: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0年税收计会报表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我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2000年我市地税计会工作单轨运行V3.0计算机系统的具体情况,对现行的税收计会报表进行了修订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关于单轨运行V3.0系统后有关计会工作的具体要求
  1、计会科作为一个全局的综合科室,其报表数据的正确与否,并不是仅通过提高自身工作质量所能够解决的,而应与局内各个职能科室及税务所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做好有关工作,方能保证各类报表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因此,为确保计会单轨运行V3.0计算机系统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计会科应协同有关科室确保“基础信息”核定的准确性,以避免产生企业类型、税种款项、入库级次等方面的错误。
  2、强化考核,确保前期数据录入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申报信息”的录入,一要强化管理,逐步减少有税不申报、纳税迟申报的现象,二要做到及时、准确地录入,以减少出现大量“申报未到”的现象,同时避免错误信息的产生。
  3、计会科要加强“税票核销”和“金库对帐”工作。新增的“其他收入”中的“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五项,程序是按“入库带应征”处理的;在税票核销时,“农四税(含农牧业税附加收入)”应选择“申报未到--正常税票”选项录入,“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应选择“申报未到--查补税款”选项录入。在保证税票核销数据准确的情况下,要按日与金库对帐,并及时办理更正,月末入库总帐“更正所”明细帐下不应留存数据。
  4、在系统欠税统计程序完善前,按手工方式统计分税种的“缓征”、“本年新欠”、“往年陈欠”和“待清理呆帐税金”数据后,相关项目录入到平衡后的会02《应征表》和统02《欠税表》中,并相应调整平衡后的会01《资金平衡表》中的“待征”类数据及“待清理呆帐税金”项数字,调整的数据应保证各数据之间平衡关系的相互吻合。计划《快报》的“企业欠税余额”与统计《欠税表》口径一致,即:“本年新欠”和“往年陈欠”的合计数。计划《欠税表》为税务机关手工统计的欠税数,含“缓征”、“本年新欠”、“往年陈欠”和“待清理呆帐税金”,但不要求与会计数一致。
  5、计会科应及时登记税收会计帐,各月的税收会计帐必须于次月的2日前登记完毕,并检查各帐簿的登记情况,为编制税收会统报表做好准备工作。
  6、各局必须使用我市信息管理系统V3.0产生计会报表。会统报表应使用 “会统报表模块”进行编制,系统内全部会统报表数据生成后,须经“计会统报表平衡”审核。对需要调整的数据,应在做完平衡后的有关报表中进行,调整后再进行人工审核,方可上报。计会报表应通过二期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传送,同时报送纸质报表。报表报送时间见附表,适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7、在V3.0报表程序稳定运行前,V3.0计划和会统报表与“天龙”报表在第一季度内实行双轨运行,同时上传。
  8、在地税正式接收“农四税”前,其数字暂不对帐和反映,有关征收、对帐等工作待正式文件明确后再执行。
  9、明确1999年“天龙”报表年末结转数与2000年报表年初数衔接的问题。由于目前V3.0计算机系统中“待征”类数字与“天龙”报表中相对应的“待征”类和“待处理呆帐税金”项数字不一致。为保证报表工作的顺利衔接,经研究决定,V3.0计算机系统1999年会计帐登记完毕后,结转到“历史库”中,不再进行年度结转;2000年有关会计科目(待征类、应征类科目)的年初数,通过补录有关纳税户的欠税数据补记到相关帐册的“期初余额”项上。
  10、根据我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各税种(“文化事业建设费”除外)的入库级次不再依据纳税人隶属关系划分,而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划分,即税款征解入库后,由国库部门依据市财政确定的各税种市级或区(县)级收入比例,划分市、区(县)两级收入。因此,在填开《税收缴款书》时,“预算级次”栏除文化事业建设费外,其他税种可以不填,在市局重新统一刻制税收票证征收专用章前,可使用加盖“市级”或“区(县)级”征收章的《税收缴款书》。文化事业建设费仍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级和市级收入,应继续使用加盖“中央级”和“市级”征收章的《税收缴款书》。

  二、计划报表编报说明
  (一)报表口径
  1、2000年报表的“地方工商税收”口径与1999年一致,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屠宰税、筵席税。
  2、2000年报表增设了“税收收入”口径,包括:地方工商税收、国有企业所得税、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其他企业所得税,其中:其他企业所得税是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二)报表种类及主要调整项目
  1、各区县局、直属分局报送的计划报表共计5种:
  (1)《北京市地方各项税收完成情况月报表》
  (2)《北京市地方税收快报》
  (3)《北京市地方涉外、个体税收完成月报表》
  (4)《北京市地方各项欠税情况月报表》
  (5)《北京市地方税收旬报》
  2、主要调整项目
  (1)所有报表均取消了级次,级次在同一报表内反映。
  (2)取消原重点户月报表。
  (3)增加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四税的统计。
  (4)《北京市地方税收快报》
  ①在“税务部门组织收入总计”下增设“中央级”和“地方级”,在“文化事业建设费”下增设“中央级”。
  ②增设了“税收收入合计”、“其他企业所得税”、“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其他(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四个大项。
  ③在“税收收入合计”和“营业税”下分别增设“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 “涉外企业”、 “其他企业”。
  (5)《北京市地方各项税收完成情况月报表》
  ①增加了“税务部门组织收入总计”,并下增设“中央级”和“地方级”。
  ②增设了“税收收入合计”、“其他企业所得税”、“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其他(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四个大项。
  (6)《北京市地方涉外、个体税收完成月报表》
  ①取消了“总计”和“其中:工商税收合计”。
  ②在“文化事业建设费”下增设“中央级”。
  (7)《北京市地方各项欠税情况月报表》
  ①在“欠税总计”项下增设了“中央级”和“地方级”。
  ②增设了“税收收入合计”、“其他企业所得税”、“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其他(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四个大项。
  ③本表为计划口径欠税,包括:缓交、欠税、呆帐。
  (8)《北京市地方税收旬报》报送项目、口径
  ①项目:税收收入合计,地方工商税收合计,企业所得税(包括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所得税、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和其他企业所得税),单位为万元。
  ②电话报数电话号码为:88371703。
  (三)报表逻辑关系及口径说明
  1、《北京市地方税收快报》
  1行=2行+3行
  1行=4行+46行+47行+49行+50行+51行
  2行=48行
  3行=4行+46行+47行-48行+49行+50行+51行
  4行=5行+6行+7行+8行+9行+10行
  4行=11行+43行+44行+45行
  11行=12行+24行+27行+28行+34行+35行+……+42行
  12行=13行+14行+15行+16行+17行+18行
  12行=19行+20行+21行+22行+23行
  24行=25行+26行
  28行=29行+30行+31行+32行+33行
  51行=52行+53行+54行+55行
  58行包括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所得税、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和其他企业所得税
  65行=66行+80行
  66行=67行+73行+74行……+79行
  67行=68行+69行+…… +72行
  82行=83行+88行+89行
  83行=84行+85行+86行+87行
  61行为零
  63行为负数
  64行为零
  报表取数口径:
  (1)分税种税额从缴款书中计算出收入减去收入退还书中的提退;分税目的税额从缴款书从表中取数减去收入退还书中的提退;企业类型从缴款书中计算出收入减去收入退还书中的提退。
  (2)要求生成报表时要先从库中取出累计数(单位为元至角分),生成一张隐含的报表,用表中数据减去上月数据(单位为元至角分)倒挤出本月数据(单位为元至角分),再舍位反映在快报中,并需要将隐含的报表保存。
  (3)第56行“企业欠税余额”指近3年内的陈欠税款和当年新欠税款,不包括税务机关批准的缓缴税款和3年以上的呆帐。
  (4)第63行“先征后退税款”指由税务机关办理的“三资”、“福利”、 “校办”企业和森工综合利用先征后退税收之和,用负数表示。
  (5)第56行“企业欠税余额”、第62行“税款查补入库收入”、第63行“先征后退税款”的统计口径均同“税收收入合计”的口径。
  2、《北京市地方各项税收完成情况月报表》
  一栏:年度计划来源于每年年初确定的地方工商税收计划指标数及各税种的全年计划数。
  4栏=2栏-3栏
  5栏=4栏/3栏*100%
  6栏=2栏+上月本表的6栏
  7栏=3栏+上月本表的7栏
  8栏=6栏/1栏*100%
  9栏=6栏-7栏
  10栏=9栏/7栏*100%
  1行=2行+3行
  1行=4行+24行+25行+26行+27行+28行
  4行=5行+21行+22行+23行
  5行=6行+7行+10行+11行+……+20行
  7行=8行+9行
  28行=29行+30行+31行+32行
  报表取数口径:
  (1)本月收入:从本月快报中取数。
  (2)本期收入:本月收入+上月报表的本期收入。
  (3)同月收入:为上年同期报表中的本月收入。
  (4)同期收入:为上年同期报表中的本期收入。
  3、《北京市地方涉外、个体税收完成月报表》
  1栏=5栏-上月本表的5栏
  2栏=6栏-上月本表的6栏
  3栏=1栏-2栏
  4栏=3栏/2栏*100%
  7栏=5栏-6栏
  8栏=7栏/6栏*100%
  1行=2行+11行
  2行=3行+4行+……+10行
  13行=14行+19行+20行
  14行=15行+16行+17行+18行
  报表取数口径:
  (1)本月收入:从本月快报中取数。
  (2)本期收入:本月收入+上月报表的本期收入。
  (3)同月收入:为上年同期报表中的本月收入。
  (4)同期收入:为上年同期报表中的本期收入。
  4、《北京市地方各项欠税情况月报表》
  1栏=上月11栏
  2栏=3栏+4栏
  3栏指地税机关批准的缓交税款
  4栏等同统计口径欠税
  5栏=6栏+7栏+8栏+9栏
  10栏指本月因时限由往年陈欠转入呆帐的税额
  11栏=1栏+2栏-5栏
  11栏=12栏+13栏+14栏+15栏
  12栏=上月12栏+3栏-6栏
  13栏=上月13栏-7栏-10栏
  14栏=上月14栏+4栏-8栏
  15栏=上月15栏-9栏+10栏
  1行=2行+3行
  1行=4行+24行+25行+26行+27行+28行
  4行=5行+21行+22行+23行
  5行=6行+7行+10行+11行+……+20行
  7行=8行+9行
  28行=29行+30行+31行+32行
  报表取数口径:
  本表暂时手工录入数据。

  三、会计统计报表及相关事项说明
  (一)税收会计统计报表调整情况
  1、根据财政部关于税务部门罚没收入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我局征收范围的调整,在相关会计类报表“其他收入”项下增列“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五项。
  2、按照国、地两局征管范围的划分,在相关报表中删除了不属于地税部门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燃油税”、“车辆购置税”及“海上石油矿区使用费”,简化了报表项目。
  3、纳税登记户数统计半年报表改为月报表。
  4、原按市、区(县)两级填报的报表合并为按“地方级”填报(中央级报表填报方法不变)。
  (二)报表编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2000年税收会统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各局必须严格按照市局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会计统计工作手册》(1999年版)的填报口径执行,同时,补充如下:
  1、根据财政部《关于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9]393号)规定,对已依法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其预算科目应使用“048700 其他企业所得税”款项入库,在《税收收入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总表》、《税收欠税分项目统计月报表》、《企业所得税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及《纳税登记户数统计月报表》的企业登记类型划分中一律统计在“其他企业”栏内。
  2、关于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
  我市地税部门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责,对纳税人违反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和发票管理的行为而征收的罚款收入,应以“431502 地税部门其他罚没收入”预算收入科目缴库,统计在相关报表的“其他收入”项内,并全部作为“查补税金”反映。
  3、关于农牧业税附加收入
  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随农业税加征的农业税附加收入,应以“880100 农牧业税附加收入”预算收入科目缴库,在相关报表中与农业税合并统计在“农业税”项内。
  4、报表的各项收入数字均以国库的收入累计数为准。
  (三)税收会统报表审核公式
  ---中央级---
  1、《资金平衡月报表(KJ01)》
  1行=3行+4行+…+6行+8行+9行+…12行(1、2栏)
  1行=3行(3、4栏)
  1行1栏=1行3栏
  1行2栏=1行4栏
  2行=0
  4行1、3、4栏=0
  5行3、4栏=0
  7行=0
  8行1栏=0
  9行1栏=0
  12行1栏=0
  13行=0
  本表3行2栏=会02表16行3栏
  本表3行4栏=会02表16行2栏
  本表10行2栏=会02表16行7栏
  本表6行2栏=会02表16行8栏
  本表8行2栏=会03表21行4栏
  本表4行2栏=会04表16行2栏
  本表9行2栏=会05表16行(8栏+9栏)
  2、《应征、欠缴、呆帐、在途、查补税金明细月报表(KJ02)》
  1行=16行=18行
  3栏=4栏+5栏+6栏
  2栏>=9栏
  9栏>=10栏
  1栏=2栏-上月2栏(1月除外)
  本表1行10栏=会05表1行(4栏+5栏)
  5、《提退税金明细月报表(KJ05)》
  1行=16行=18行
  2栏=5栏+6栏+…+9栏
  3栏=0
  1栏=2栏-上月2栏
  ---地方级---
  1、《资金平衡月报表(KJ01)》
  1行=2行+3行+…+13行(1、2栏)
  1行=2行+3行+…+5行(3、4栏)
  1行1栏=1行3栏
  1行2栏=1行4栏
  13行1栏=5行3栏
  13行2栏=5行4栏
  4行1、3、4栏=0
  7行1栏=0
  8行1栏=0
  9行1栏=0
  12行1栏=0
  本表2行2栏=会02表2行3栏
  本表3行2栏=会02表16行3栏
  本表2行4栏=会02表2行2栏
  本表3行4栏=会02表16行2栏
  本表10行2栏=会02表1行7栏
  本表6行2栏=会02表1行8栏
  本表7行2栏=会03表2行6栏
  本表8行2栏=会03表21行6栏
  本表4行2栏=会04表1行2栏
  本表9行2栏=会05表1行(8栏+9栏)
  2、《应征、欠缴、呆帐、在途、查补税金明细月报表(KJ02)》
  1行=2行+16行
  2行=3行+4行+…+15行
  16行=17行+18行+…+20行
  20行=21行+22行+…+25行
  15行=0
  3栏=4栏+5栏+6栏
  2栏>=9栏
  9栏>=10栏
  1栏=2栏-上月2栏(1月除外)
  本表1行10栏=会05表1行(4栏+5栏)
  本表2行2栏>=会05表2行(4栏+5栏)
  本表3行2栏>=会05表3行(4栏+5栏)
  本表4行2栏>=会05表4行(4栏+5栏)
  本表5行2栏>=会05表5行(4栏+5栏)
  本表6行2栏>=会05表6行(4栏+5栏)
  本表7行2栏>=会05表7行(4栏+5栏)
  本表8行2栏>=会05表8行(4栏+5栏)
  本表9行2栏>=会05表9行(4栏+5栏)
  本表10行2栏>=会05表10行(4栏+5栏)
  本表11行2栏>=会05表11行(4栏+5栏)
  本表12行2栏>=会05表12行(4栏+5栏)
  本表13行2栏>=会05表13行(4栏+5栏)
  本表14行2栏>=会05表14行(4栏+5栏)
  本表16行2栏>=会05表16行(4栏+5栏)
  本表17行2栏>=会05表17行(4栏+5栏)
  本表18行2栏>=会05表18行(4栏+5栏)
  本表20行2栏>=会05表20行(4栏+5栏)
  本表21行2栏>=会05表21行(4栏+5栏)
  本表22行2栏>=会05表22行(4栏+5栏)
  本表23行2栏>=会05表23行(4栏+5栏)
  本表24行2栏>=会05表24行(4栏+5栏)
  本表25行2栏>=会05表25行(4栏+5栏)
  5、《提退税金明细月报表(KJ05)》
  1行=2行+16行
  2行=3行+4行+…+15行
  16行=17行+18行+…+20行
  20行=21行+22行+…+25行
  15行=0
  2栏=4栏+5栏+…+9栏
  3栏=0
  4行--7行、9行--14行、18--25行4栏=0
  1栏=2栏-上月2栏
  6、《税收收入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总表(TJ01)》
  1行=2行+3行+…+14行
  3行6栏=0
  2、4、5、…、13行9栏=0
  3、6、7、10行10栏=0
  3、6、7、10行11栏=0
  14行=0
  1栏=2栏+10栏+11栏+12栏
  2栏=3栏+4栏+…+9栏
  1栏>=13栏
  统01表2行1栏=统03表1行1栏
  统01表2行2栏=统03表1行2栏
  统01表2行3栏=统03表1行3栏
  统01表2行4栏=统03表1行4栏
  统01表2行5栏=统03表1行5栏
  统01表2行6栏=统03表1行6栏
  统01表2行7栏=统03表1行7栏
  统01表2行8栏=统03表1行8栏
  统01表2行9栏=统03表1行9栏
  统01表2行10栏=统03表1行10栏
  统01表2行11栏=统03表1行11栏
  统01表2行12栏=统03表1行12栏
  统01表3行1栏=统04表1行1栏
  统01表3行3栏=统04表1行2栏
  统01表3行4栏=统04表1行3栏
  统01表3行5栏=统04表1行4栏
  统01表3行7栏=统04表1行6栏
  统01表3行8栏=统04表1行7栏
  统01表3行9栏=统04表1行8栏
  本表2行(10栏+11栏)=统05表1行2栏
  本表4行(10栏+11栏)=统05表1行3栏
  本表8行(10栏+11栏)=统05表1行4栏
  本表12行(10栏+11栏)=统05表1行5栏
  本表(5+9+11+13)行(10栏+11栏)=统05表1行6栏
  本表4行1栏=统06表1行1栏
  统01表5行1栏=统07表1行1栏
  统01表5行2栏=统07表1行2栏
  统01表5行3栏=统07表1行3栏
  统01表5行4栏=统07表1行4栏
  统01表5行5栏=统07表1行5栏
  统01表5行6栏=统07表1行6栏
  统01表5行7栏=统07表1行7栏
  统01表5行8栏=统07表1行8栏
  统01表5行9栏=统07表1行9栏
  统01表5行10栏=统07表1行10栏
  统01表5行11栏=统07表1行11栏
  7、《税收欠税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TJ02)》
  1行=2行+3行+…+14行
  3、6、7、10行4栏=0
  2、4、5、…13行5栏=0
  14行=0
  1栏=2栏+3栏+…+5栏
  8、《营业税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TJ03)》
  1行=2行+12行+14行+17行+…+20行+29行+32行+33行
  2行=3行+10行+11行
  3行=4行+5行+…+9行
  14行=15行+16行
  20行=21行+22行+…+28行
  29行=30行+31行
  4、6、8、15、16行8栏=0
  4、6、8、16行12栏=0
  12行>=13行
  32行=0
  1栏=2栏+10栏+11栏+12栏
  2栏=3栏+4栏+…+9栏
  9栏=0
  9、《企业所得税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TJ04)》
  1行=2行+3行+…+12行
  1栏=2栏+3栏+…+8栏
  8行=0
  5栏=0
  10、《涉外税收税额统计月报表(TJ05)》
  1行=2行+35行+36行
  2行=3行+11行+19行+27行+33行+34行
  3行=4行+5行+…+10行
  11行=12行+13行+…+18行
  19行=20行+21行+…+26行
  27行=28行+29行+…+32行
  35行=36行=0
  1栏=2栏+3栏+…+6栏
  11、《个人所得税分项目统计月报表(TJ06)》
  1行=2行+3行+…+13行
  4行2栏=0
  4行3栏=0
  1栏>=2栏+3栏
  12、《资源税分企业类型统计月报表(TJ07)》
  1行=2行+3行+4行+5行+7行+9行+10行+11行+12行
  2行=3行=10行=0
  5行>=6行
  7行>=8行
  1栏=2栏+10栏+11栏+12栏
  2栏=3栏+4栏+…+9栏
  9栏=0
  13、《纳税登记户数统计月报表(TJ08)》
  1行=2行+3行+…+14行 (1栏除外)
  3行6栏=0
  2、3、…13行1栏=0
  3、6、7、10行10栏=0
  3、6、7、10行11栏=0
  14行=0
  2栏=3栏+4栏+…+12栏
  (四)2000年国家预算收入科目说明
  《2000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在上年科目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已正式制发,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现就涉及地税使用的预算科目调整情况说明如下:
  1、在“一般预算收入科目”04类“企业所得税”下:
  ①增设048700款“其他企业所得税”科目,反映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单位征收的企业所得税。
  ②在第0490款“企业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下增设“049001内资企业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项级科目,反映地税部门征收的国有、集体、股份制、联营、私营等内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2、在“一般预算收入科目”43类“罚没收入”下增设4315款“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其中增设的“431502地税部门其他罚没收入”项级科目,反映我市地税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责,对违反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和发票管理的行为而征收的罚没收入。
  3、2000年我市地税将负责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其中,征收的农业税及其滞纳金、罚款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30类“农业税”下的300100款“农业税”和302000款“农业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科目分别办理缴库,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加征的农业税附加收入以“基金预算收入科目”88类“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下的880100款“农牧业税附加收入”科目办理缴库;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及其滞纳金、罚款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31类“农业特产税”下的310100款“农业特产税”和312000款“农业特产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科目分别办理缴库;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及其滞纳金、罚款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33类“耕地占用税”下的330100款“耕地占用税”和332000款“耕地占用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科目分别办理缴库;征收的契税及其滞纳金、罚款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34类“契税”下的340100款“契税”和342000款“契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科目分别办理缴库。

  四、税收票证报表填报要求
  (一)一九九九年票证年报表填报要求
  1、凡跨年度继续使用的各种税票及标志在本年度四季度报表的“本期结存”数与次年度“上期结存”数应对应一致。
  2、按年印制及使用的(自行车)车船使用税完税证及纳税标志、(小三轮)车船使用税完税证及纳税标志、客货三轮车纳税标志、摩托车纳税标志、侧三轮纳税标志、汽车纳(免)税标志年末如有结存,应全部反映在“上交”栏,即本年度四季度报表及次年一季度报表均应无结存数。各区县局清理的旧票一律填在“上交”栏内。
  3、根据市局京地税计[1999]322号《关于清理旧税票工作的通知》要求,未按完税证管理的一类税票,在清点核对后,由区(县)局分局销毁。各区(县)局、分局销毁废旧税票时,要层层把关,认真负责,并按管理要求填制《税收票证销毁清册》(见京地税计[1999]322号文附件),由票证管理人员、主管科长和主管局长签字,报市局备案,到造纸厂销毁废旧税票,必须按规定派人进行监销。清理的旧票一律在票证报表“上交”栏内反映。
  4、发现的税票、标志、印花税票因有问题并退回市局的及上级税务机关调出调用的税票,在报表 “上交”栏如实反映。
  5、p01、p02、p03报表“本期结存”栏,其中“本局结存”反映局机关票证的结存数;“所属结存”反映各征收部门(税务所)及代征代扣单位领取票证未缴销的结存数;“损失未结”是指有票证损失但未得到批准核销的各种税收票证。
  6、p04报表 “本期结存” 栏 其中的“损失未结”是指有票证损失但未得到批准核销的各种印花税票,此数是本期结存“小计”的其中数。
  7、各区县局票证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票证报表,主管票证的科长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票证报表传送的及时、准确。报送时间为2000年1月12日前。
  8、按京地税计[1998]311号文件要求与报表一同报送票证总结。
  (二)编制2000年税收票证V3.0帐、表的要求
  1、按照市局运行v3.0的要求,各区县局、分局税收票证帐应从推广之日起双轨运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按要求运行的区县局、分局,所用帐表数据一律从1999年9月底开始补录。从2000年1月1日起税收票证单轨运行v 3.0程序,每月8日前传输报送《北京市地方税收缴款书、完税证用存月报表》、《北京市地方税收凭证、收据用存月报表》、《北京市地方车船使用税标志用存月报表》和《北京市地方印花税票领发用存月报表》。
  2、使用v3.0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1)未使用v3.0票证程序的区县局,应先进行区县局、税务所票证结存数量和起止号码的清点工作,基础数据清点准确后方可录入票证帐簿,保证后期票证帐(表)的准确。
  (2)补录票证帐时,区(县)局、税务所应同步按月登帐,再做月结,才能转入下月录入。年结转与月结转的方法相同。
  (3)字别录入时,应注意字别前年代号的录入。登帐必须按票据的年代号录入。
  (4)领取票证录入领据时,应注意票证帐领取日期的录入,领据的日期必须与登记票证帐的日期相一致。
  3、税收V3.0票证程序使用及报表传输列入“双文明”考核。
  4、票证用量计划按季(季末8日前)通过二期报送。

 

二000年一月十六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60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