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黑市政字[2001]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中、省、市直各单位:
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接收工作的通知》(人发[2001]2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意见〉的通知》(黑政办发[2001]22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2001年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原则,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
1、坚持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
2、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通过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
3、国家计划内招生的我市生源毕业生原则上回生源所在地就业。本、专科毕业生由人事部门负责受理报到,中专毕业生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报到,师范类毕业生由教育系统负责受理报到。
4、今年毕业生原则上不允许进党政群机关。对有特殊需要的,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制内根据工作需要可接收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适当放宽编制限制安排毕业生就业。
5、继续坚持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和充实生产第一线的原则,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工业、农业、水利、能源、交通、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科研部门以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作。
6、被派遣到我市及所属县(市)区的毕业生,必须在报到期限内,凭《就业报到证》到各级人事、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到,人事、教育部门给予开具毕业生落户介绍信,公安部门依据介绍信办理落户手续。对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报到者,不予办理就业和改派手续。
二、创造条件,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7、国家计划内招生的我市生源的本科毕业生面向全市范围就业。对我市急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将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分配,各单位不得拒收。专科以下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
8、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三资”、集体、乡镇、民办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就业。凡到非国有部门就业的毕业生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人事代理,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评定或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及有关待遇。
9、毕业生创办从事咨询(包括科研、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
10、毕业生创办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1、毕业生创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12、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创办企业,可在创办企业之日起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13、对经当地政府确认,确属到急需人才的危困企业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其前3年的工资可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毕业分配到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的乡镇(由所在县市区确定)工作的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向上浮动两档职务工资,工作满5年的将浮动的两档工资固定。
14、今后市、县两级党政群机关招收录用公务员,优先招收录用在企业或乡镇工作过的国家计划内招生的专科以上毕业生。
15、各级人事部门要积极面向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择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指导和推动毕业生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自主择业。
16、各地要引导毕业生顾全大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关系,积极鼓励毕业生建功立业,走坚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
17、各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的建设,尽快建立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并与全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连接,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三、提高认识,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
18、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中专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重要力量。合理配置和使用毕业生资源,既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稳定大局及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缓解经济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快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正把大中专毕业生的资源优势变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一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