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是我省深化改革、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把农村经济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村小康目标早日实现,特制订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技承包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小康为目标,坚持政、技、物结合,省、地、县、乡多层次、多学科科技人员结合,点与面结合,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结合的原则,围绕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巩固完善综合承包,改进加强单项承包,实行重点突破,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登上新的台阶。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五年力争实现增产粮食10亿公斤,新增多种经营产值30亿元;承包区每年完成农民技术培训300万人(次),主要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更新、更换1、2次;综合基点乡和专业基点村提前实现小康目标。(粮食主产县,基数高的递增5%。其它县7%左右);多种经营产值年均滑动递增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滑动递增20%以上。综合承包示范乡(镇)上述三项指标增长幅度应分别高出全县2、5、5个百分点。重大单项承包要按照农业产业化思路开展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总产值五年翻一番。
三、布局与重点
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重点实施40个县综合技术承包和14个重大单项技术承包。总体布局和工作重点是:
40个综合承包县要把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配套服务和保证粮棉油总产稳定增长作为重点,在关中5地市安排25个县(市),陕南安排10个县(市),陕北安排5个县(市)(详见附表一)。各县(市)在突出粮棉油基础产业技术承包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优选多种经营主导产业和增强后劲的新兴产业,开展技术承包。关中灌区和汉中盆地重点抓好“吨粮田”、“双千田”和开发肉、蛋、奶、菜基地建设;渭北旱原重点抓好旱作农业开发和优质苹果、烤烟基地建设;陕南山区重点抓好地膜覆盖技术和林特资源开发;陕北重点抓好丰产沟栽培技术、畜牧生产及水保经济林建设。
14个重大单项承包以为多种经营骨干产业系列化开发提供套服务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陕北重点抓好羊子改良、“豆、油、荞”开发、沙棘人工丰产林营造、黄河沿岸红枣带和白于山区仁用杏带建设等5个项目;关中重点抓好高效养鱼、竦椒产供销一条龙开发、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开发、渭北地埂花椒和旱地矮化优质出口苹果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陕南重点抓好蚕桑、食用菌(含关中)和杜仲(含关中)3个项目(详见附表2)。各项目要抓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关键技术集中实施,提高项目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同时要积极开展以深度加工为主的产后综合开发,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多层次增值。
四、主要措施
1、组建承包队伍。1994-1998年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由有关县(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总负责,依托省(包括代管的中央部属科研院校,下同)、地(市)科研、教学单位,组织当地科技人员和行政物资供应部门共同实施。为了优化人员组合,承包队伍的组建要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
一是牵头承包的县(市)政府和主管厅局与承包技术依托单位双向选择。综合承包县(市)技术依托单位由省提名推荐,各县(市)自愿选择。重大单项承包实行项目招标制,由牵头厅局招标,科教单位投标。
二是技术依托单主要负责专业与配合专业双向选择。省、地技术依托单位要根据承包任务,确定一个主体专业和两个以上配合专业,各专业至少配备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防止出现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与承担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是技术承包牵头人员与参加人员双向选择。技术牵头人除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上,还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参加承包人员要相对稳定,各单位要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安心承包工作。
2、制订承包规划。承担承包任务的县(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会同技术依托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五年承包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承包规划要划定承包区域,明确五年承包总体目标和重点产业开发任务,确定产业开发区(带)和科技示范点,提出产业开发的配套技术措施、人才培养计划及组织管理措施。规划的目标任务要切实可行,组织措施要得力,技术措施要科学、先进、实用、具体。承包规划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合格后方可作为签订承包合同、分解落实任务和进行检查验收的基本依据。列入计划的综合承包县(市)和重大承包单项,凡承包规划不合格者,省上不承认其承包资格。
3、分解落实任务。各综合承包县(市)和重大承包单项都要根据承包规划,组建政、技、物相结合和省、地、县相结合的技术承包集团和产业承包分团,层层签订承包合同,把承包任务分解到项目、单位和个人,落实到乡镇、村组和田块。承包集团内部要有明确分工,各县市政府和省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统筹功能,层层抓好落实。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组织发动群众,协调各方关系,使各产业承包分团真正把技术服务和农业资金、农用物资和供应落到实处,为科技承包“保驾护航”。省、地属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要侧重制订承包技术方案,开发、引进、示范新技术、新品种。要以乡为单位,办好综合示范样板,为当地农业发展培训技术骨干和引进人才、信息,帮助当地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县、乡所属农业科技单位的农技人员要协助当地政府办好分区域辐射点“百、千、万”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实用技术培训,深入现场技术指导,总结交流经验,指导大面积普及推广工作。
4、改进和加强承包管理。一是统一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从我省实际出发,今后省、地、县包括科技承包在内的科教兴农工作统一归口农口综合部门(农村科技协调办公室)管理。各级要充实和加强管理力量,以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健全和完善包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参加承包的行政、物资供应部门,要把承包任务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实行目标责任制;参加承包的科技人员,实行承包项目负责制,坚持“谁干事谁参加承包,谁有能力谁主持项目”的原则,坚决取缔“挂名”承包和“遥控”承包。承包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地(市)农村科技协调办公室要协助各县(市)组织好项目评估论证,抓好实施中的协调工作,并协助省农村科技协调办公室抓好项目审定、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总结工作。为了使各承包检查验收制度。地、县负责年度检查验收和监督;省上三年进行阶段验收,998年承包启动经费,根据承包项目开发需要,按省、地、县5:3:2的比例分配。省上安排的启动经费,原则上维持省、县对半分成,分别下达,实行动态管理。各综合承包县(市)和重大承包单项都要根据承包项目计划,提出当年经费分配方案,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同意后上报地市和主管厅局,并报省农村科技协调办公室备案,省上据以把承包启动经费直接下达给各项目承担地区和单位。具体下拨办法是:承包总经费先拨80%,20%实行以奖代拨。对下乡承包任务完成好的,以奖励形式补拨。
对于主观努力不够,承包工作进展慢、收效不大的,省上将减少经费支持,直至取消其承包资格。为了增强承包工作的活力,鼓励承包科技人员以技物结合服务为主,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多种经营项目承包中探索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走出一条变无偿为有偿的承包服务新路子,各地、县农村科技协调办公室都要抓点试办,在适当时候进行观摩交流。对于粮、棉、油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继续给以一定的无偿补助;对经济效益好的多种经营项目,试行有偿承包。省上投资经费30%实行有偿展办公室、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
附:
分 布 情 况
共40个县(市),其中依托省级科技单位28县(市),依托地市级技单位12县(市)。
附表二
共14个项目,其中农业厅牵头5个,省林业厅牵头1个,省水利厅牵头2个,省林业厅、省水利厅联合牵头1个,省陕北建委牵头2个,省供销社牵头1个,省农科院牵头1个,地市牵头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