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市政发[2000]7号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中发[1999]10号)精神,实现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市人民政府决定,今年在我市山塬贫困地区继续实施“温饱工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市“温饱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范围
今年“温饱工程”的实施,要继续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和贫困户中的“双女户”为主要对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确保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地区4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具体任务是,全市计划安排地膜玉米7万亩,地膜马铃薯3万亩,合计10万亩。主要集中在蓝田、周至、长安、户县、临潼、灞桥等区县的148个贫困村。其中蓝田县4.5万亩,周至县2万亩,长安县1.5万亩,户县0.85万亩,临潼区0.85万亩,灞桥区0.3万亩。产量指标为:地膜玉米亩产400公斤以上,地膜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以上。
二、继续实行财政扶持政策
对“温饱工程”项目,继续坚持由政府给予扶持。每亩财政扶持资金30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20元,区县财政补助10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购买地膜、良种、化肥等物资补助以及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经费的补助。不足部分由乡、村和农户自筹。
三、在“温饱工程”的实施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今年“温饱工程”的实施,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动力,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施重点要放在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和可降解农地膜的试验示范上,努力把“温饱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鼓励支持科技人员积极开展优质玉米品种、优良马铃薯加工品种的引进试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在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面积推广适期播种、覆膜、放苗、中期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技术,提高各项实用技术的普及率。要组织调动大批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建立一批高产示范田,树立一批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大田生产,实现“温饱工程”新突破。
四、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温饱工程”专项资金的拨付要不违农时,必须在春播前足额到位。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要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把专项资金真正用于贫困户实施“温饱工程”项目上。要认真搞好项目管理,不得挪用和截留。对违反规定者,要严肃查处。为了加强项目的监管力度,今年市上将把部分扶持资金直接用于地膜补助,各区县按照面积任务,统一到指定的地膜生产厂家采购地膜,并享受补贴。
附:2000年“温饱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安排表(略)
2000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