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局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03 生效日期: 2003-12-03
发布部门: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西安市教育局制定的《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二月三日

  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
  为确保我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如期完成,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环境西部最佳的目标,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和《西安市普通高级中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提出西安市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道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工作方针: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整合现有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重点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规模与效益、速度与目标的统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完善管理体制,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坚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进取,合理规划高中教育发展
  (三)按照基础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办学,以县为主”的体制,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区县为单位,统筹地域内高中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发展。城市社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在城市整体规划指导下,合理安排好教育用地,科学地做好学校的布局规划。各区县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着有利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完全中学高、初中分离,优化普通高中和初中的资源配置。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根据学生居住和生源情况,结合当地区域发展规划,合理、科学地布局高中学校,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学校总体建设和每一个单体建筑物的建设,确保校点布局和投资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的原则,结合校舍容量和教育教学要求,确定各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本着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加快普通高中发展和建设的速度,着力办好规划定点的学校,重点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在办好公办高中同时,稳步推进企办普通高中的改革工作,积极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企事业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等多种体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四)加快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为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至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92所(其中完全中学120所、12年一贯制学校23所),到2005年,全市共100所普通高中达到省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新城区14所、碑林区18所、莲湖区10所、灞桥区10所、未央区11所、雁塔区13所、阎良区2所、临潼区4所、长安区5所、蓝田县3所、周至县3所、户县5所、高陵县2所),其中8-12所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薄弱高中。至到2008年,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使普通高中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建成5-8所国家级、20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30所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
  (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保持大体相当的比例,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到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达到6?5万人,在校生达到19万人,在校生比2002年增加3?3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到200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至碑林、新城、莲湖、雁塔、未央、灞桥6区(简称城郊6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要达到90%以上。2008年力争达到95%以上。至周至、户县、高陵、蓝田4县和阎良、临潼、长安3区(简称4县3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2008年力争达到85%以上。
  (六)采取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到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人数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50%以上,2008年达到70%以上。城郊6区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本区域内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2005年达到70%以上,2008年达到85%以上。其他4县3区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本区域内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2005年达到40%以上,2008年达到60%以上。
  (七)分区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城郊6区工作重点:
  至到2005年,确保有76所普通高中(占城郊6区普通高中总数的54?3%)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2008年,所有普通高中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至高标准改善现有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至从2003年到2008年,每年创建3-5所市级以上重点中学,进入优质高中行列。
  至企办学校教育资源是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允许流失,要认真保护,充分利用。企业办高中,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促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至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所辖民办高中发展,切实加强对民办高中的管理,促使民办高中扩大规模,规范办学行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4县3区工作重点:
  至加大普通高中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到2005年,有24所普通高中(占4县3区普通高中总数的46?2%)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2008年,所有普通高中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至改善现有10所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高中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方面的提高。
  至到2005年,每县区力争新创建2-3所市级以上重点中学,促使全地区优质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至加强对辖区内企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的管理,把企办和民办高中的教育资源纳入本地区普通高中发展规划中,合理统筹,充分利用。

  三、开拓创新,促进普通高中均衡发展? 八?对市级重点中学进行评估验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发挥重点中学的扩张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扩大重点中学规模。
  至重点中学在本学校占地面积允许的基础上,可通过挖潜改造,增加校舍、教师、仪器设备等,扩大学校招生规模。
  至重点中学可通过改建、扩建和迁建等办法,增大校园面积,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至鼓励强弱联合,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实行联合,尤其鼓励与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的联合,取长补短,真正发挥优质高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至重点中学可通过有效途径,改造利用一些中专、技校的闲置校舍,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作用。
  至历史悠久且教育质量高的公办学校在保证本校规模和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在实行与原校“四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可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公办民助高中或民办高中。
  (九)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优质高中,积极支持民办高中的发展。可以个人办学、团体办学、企业集团办学、中外合资办学。公办学校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下,本着“不求所有,但求发展”的理念,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可以国有民办、企有民办或民办公助。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和引导。一方面要支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健康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薄弱高中改造。
  至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维修和增加校舍、设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生源改善,促使学校社会声誉提高。
  至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进行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不同形式的改制。
  至依托名校、重点中学,或与之合并,或联合办学,重组教育资源。
  (十一)切实做好企办学校发展和建设工作。
  至企业办学单位要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学校办成职工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至企办学校可通过联办、合并、兼并、改制等形式,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保障学校发展。
  至积极进行政府接收企办学校的论证与调研工作。
  (十二)探索“普职沟通”的路子,建立起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二者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机制,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毕业升学、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共享。
  (十三)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与建设要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把“设备设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目标。要以经济、实用、安全、高效,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为首要原则。学校建设还要体现教育特点,注重文化品位,提倡俭朴大方,反映课程改革要求,保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教育教学有效的项目中去。
西安市教育局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3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