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粤府办[2005]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水利厅《关于全省抗旱工作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据水利部门预测,目前,我省旱情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防旱、抗旱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组织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活用水,尽量减少旱情造成的损失,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预案,实现科学防旱抗旱。各级政府应制定本地区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和农业生产抗旱应急预案,科学决策,多管齐下,有效应对灾情。防旱抗旱工作要立足长远,把抗旱应急工作和长期规划结合起来,由单一抗旱转变为综合防治、科学规划,全面提高防旱抗旱能力。
三、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各地要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要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在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要大力开拓节水新途径,为我省建设节水型社会探索实践经验。
四、加大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抗旱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做好抗旱经费的安排。要认真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的方法,切实解决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
五、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节水农业。各地要根据当前旱情和水源情况安排好冬种生产,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发展节水灌溉。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应尽量多安排种植耐旱作物,积极应用和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节约农业用水。对因旱失收的,要迅速做好改种工作,尽量减少旱灾损失,力争大旱之年无大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附:关于全省抗旱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4年以来,由于降雨偏少,我省出现了50年来的罕见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省人民奋起抗灾,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全省抗旱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旱情严重,形势严峻
今年1月至11月20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1296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少二成半到三成,是1963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卫星遥测资料表明:广东受灾面积占65%。全省37个雨量站无降水记录,降水不足10毫米的共75个站。四大江河径流偏小,北江、东江、韩江出现了低于历史最小流量的记录,西江也接近历史最小流量。
据统计,粤东、粤西、粤北今年受旱总面积达963.5万亩,其中重旱206.3万亩,干枯失收46.7万亩,估算粮食减产3.5万吨,造成119.6万人饮水困难。此外,由于江河来水不足,导致水质水量不断下降。东江水质下降直接影响了香港、深圳的供水。粤东的榕江、练江因来水减少,污染将更加严重,群众饮用水将面临更大的困难。珠江三角洲主要取水水源水道的咸潮影响也将对地处珠江河口的珠海、中山的饮用取水造成严重影响。
据计算分析,2004年11月-2005年3月,全省需水总量约为183.85亿立方米,缺水33亿立方米。其中,东江流域区内总用水量为9.77亿立方米,加上广州东部、东莞、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需在东江取水约15.8亿立方米,合计25.57亿立方米,而目前该流域大型水库可调蓄水量只有28.9亿立方米,未来几个月的来水流量还不能满足环境生态用水的最低要求;韩江及粤东沿海地区未来5个月的总用水量为18.81亿立方米,而目前该区域的大型水库可调蓄水量仅有4.8亿立方米,韩江河道径流也只是勉强维持在生态用水的水平;粤西地区未来5个月的总用水量为22.48亿立方米,而目前该区域的大型水库可调蓄水量只有10.4亿立方米。全省防旱抗旱的形势相当严峻。
二、团结一致,科学抗旱,成效显著
我省的旱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当前抗旱工作作了重要批示:“要加大抗旱工作力度,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切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省委书记张德江批示:“我省旱情严重,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第一,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用水;第二,采取积极的节水措施;第三,保护水源、开发水源,科学调度和利用水资源;第四,组织好各项抗旱工作,尽量降低损失。”省长黄华华要求各级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抗旱,抓好生产。分管水利工作的副省长李容根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掌握旱情发展情况,科学决策应对措施。2004年11月16日至20日,省政府派出6个抗旱工作组,分赴旱情较重的市、县检查指导当地抗旱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各受旱区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及时召开防旱抗旱工作现场会、专题会,迅速组织抗旱工作组深入抗旱第一线,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为灾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夺取晚造丰收,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韶关、阳江、茂名、梅州、河源等市成立了抗旱领导小组,由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利、农业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抗旱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切实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保证了抗旱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抗旱工作取得实效。主要做法包括:
(一)加强水源统一管理,合理调配用水。根据目前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李容根副省长主持召开了东江流域水资源利用调研协调会议,提出了统筹供水、科学用水的要求,明确在保证东江最小压咸流量和对港供水量的基础上,将水量按月分配到各市。按照会议精神,省防总于2004年12月7日下达了关于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控制放水的调度令,并视流域来水流量变化情况调整放水量。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深入旱区,摸清水源分布,加强水源统一管理,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合理安排用水量化计划,做到合理调配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深圳、揭阳加强了渠道巡查用水、分水,所有水电站全部停止发电,一切服从城乡抗旱需要,统一协调各蓄水工程的用水计划。湛江等市还专门出台相关的处罚规定,以确保水资源调配计划实施到位。
(二)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各地认真重视抓好群众饮水解困工作,把确保城乡人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对解决饮用水困难问题做到早决策、早规划、早行动,将长远计划与应急措施相结合,重点兴建了一批饮水工程项目。如珠海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全市供水的方案。中山市为解决南朗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在长江水库福获村兴建了调水泵站,直接将优质长江库水送往南朗。同时市政府投资7000多万元迁扩建浦鱼洋水厂,将咸潮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采取各种形式,努力增加水源。在计划用好水库水,增加泵站装机提取江河水的同时,各地还想尽办法开采地下水。湛江市结合当地抗旱工作实践经验,合理开采地下水。采取政府筹资打井,群众出钱配套的办法,做好打井规划,充分挖掘地下水源。韶关乐昌市北乡镇在水尾田打井共365口,政府给每口新井500元补贴,基本保证了今年全镇1.35万亩马蹄、水稻和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佛山市高明区千方百计提引西江水,蓄好库存水,目前该区69宗中小型水库有五成蓄水量,共2247万立方米,为确保今冬明春的生产用水打下了基础。
(四)加大资金、设备投入,保证抗旱之需。为确保抗旱工作取得成效,全省各地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解决各项抗旱经费。汕头市多渠道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抗旱,日最大出动抗旱人数达10万人,投入大小抗旱设备工具1000多台套,机动运水车辆12辆。揭阳市共投入抗旱资金2000多万元,最高日出动抗旱人数15万人,抗旱设备4400台,装机容量4万千瓦。
(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省气象部门积极配合各市的抗旱工作,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成效。河源、韶关、汕头、云浮、茂名、湛江等市都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20多次,发射增雨火箭弹410多枚。通过人工增雨作业,不少旱区出现了明显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行动,科学决策,抗旱工作扎实推进。据统计,全省已投入抗旱人数达224万人次,机动抗旱设备70.5万台套,启动抽水泵站3473处;省级以上财政已下拨抗旱资金2435万元,各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2亿元。全省抗旱工作取得了实效,最大限度减轻了旱灾造成的损失。
三、下阶段的防旱抗旱工作建议
在取得抗旱成绩的同时,我省防旱抗旱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防旱抗旱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个别地方的领导和群众还存在广东怕涝不怕旱的思想,没有实现从重防洪轻抗旱到既重视防洪又重视抗旱两手抓的观念转变,节水意识淡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筹措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比较被动。二是开辟水源的措施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水库蓄水,引山泉水、采地下水、提江河水、蓄田头水等措施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三是基层抗旱组织化程度较低。基层组织不够有力,资金筹措困难,难以组织有效的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及我省抗旱和冬春农田水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江河治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省的防旱抗旱能力。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防旱抗旱工作的认识,做好预防冬春连旱的准备。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增强抗旱意识,转变广东只怕涝、不怕旱的思想观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协调好防旱抗旱工作,把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尤其要特别重视城市抗旱工作。同时,注意做好因旱引发的疫情、虫灾和用水纠纷的预防,确保社会稳定。
(二)广辟水源,量化用水,科学利用水资源。我省抗旱的根本措施是要广辟水源,节约用水。在充分珍惜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引山泉水、采地下水、提江河水、蓄水池水、增大气水、养植被水、保水库水,努力增加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调度。按照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的原则,合理安排现有水源和分配用水量,强化计划用水,实现科学防旱抗旱。
(三)强化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江河水域的水情、水量和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污染水量的排放,减轻水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强化节水措施和管理,供水紧张的城镇必要时实行居民限量供水。合理调整水库功能,确保生活用水;严格执行《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纠正多头管砂的混乱局面,从严控制河砂的采挖。加大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试点推广农村沼气工程,保持山区生态植被,以林养水、以林保水。
(四)以解决抗旱水源为重点,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防旱抗旱能力。要结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抓紧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抓紧修复改造老化失修机井、泵站、陂头、水坝和灌渠、渡槽、涵闸等灌溉设施,恢复抗旱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
(五)积极推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为防旱抗旱工作提供保障。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认真开展农村费税改革后基层水管政策的研究和探讨,从体制上加强水源工程和灌区工程的管理,理顺水管政策,完善管理制定,落实管理经费,调动水管人员积极性,增强水管人员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管好水、用好水,为我省抗旱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专此报告。
省水利厅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