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11 生效日期: 2003-12-11
发布部门: 中共福建省委
发布文号:

(二00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共福建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共福建省委七届六次全会作出如下决议。
  一、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上来,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初步形成,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我省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济结构仍不合理,城市与农村、山区与沿海发展差距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改革还不到位,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职能的转变还不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社会信用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各项改革的推进,要突出重点,力求在较短时期内,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新进展;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有新突破;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就业和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新成效;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有新局面。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任务。
  进一步深化我省经济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着眼加快发展的要求,着力消除各种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为民谋利的宗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适应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使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良性互动;必须致力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走群众路线,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推动资本流动和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国有企业外,支持和鼓励境内外投资者通过受让股权、增资扩股、债权转股权、合资改造等形式参与股份制改造。国有控股企业要通过上市、引进机构投资者等有效形式,适当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促进各类资本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逐步将国有资本调整到交通、能源、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大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组建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本级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加快省属授权经营公司的改革重组步伐,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架构,进一步落实经营自主权,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加快推进电厂(站)、通信网络、路桥、港口码头、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加大建筑、外经贸、旅游等行业的企业改革力度,优化资本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改革投融资体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清理和修订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使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渔业用地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稳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探索利用土地补偿为征地农民办理社会保障等多种补偿方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规范流转权,建立健全商品林林政资源管理制度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继续推进渔业用地改革,落实海域使用权属和有偿使用制度,确保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取消农民进城在户口、就业、教育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消除一切损害进城农民合法权益的歧视性行为。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城市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和农业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各类农产品销售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体系,加强源头管理,推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市场价格波动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做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工作。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绿箱政策”,建立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办法。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补贴制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推广农村信用小额贷款,建立支农贷款风险基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继续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按照“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的要求,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做好各项配套改革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充分调动县乡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减轻负担,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四、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推进我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充分竞争。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直挂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超市、仓储式商场、物流中心等发展。加强国有商业企业和运输企业的重组改造,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按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及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我省各类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推进外经贸信息化建设,提供与世贸组织事务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外经贸发展促进体系。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重点培育和帮助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融资能力。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利用资本市场产品,运用产权投资、风险投资、资产并购、境内外发行债券等国际通用做法,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我省侨港澳台的优势,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资本,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省,带动产业链招商。进一步完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促进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开发区。加快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产权等要素市场,特别要加紧培育目前工业化进程中急需的高级技工、职业经理人等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快对企业产权、技术产权等产权机构的整合和联网,规范交易秩序,扩大交易范围。
  鼓励我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研究实施出口市场地区细分策略,拓展港澳、东南亚等传统市场,重点开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落实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品牌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优化结构,抓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重点商品和重点企业出口,提升加工贸易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培训人才,开展各类认证认可,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能力。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简化商务人员出入境手续,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政府公共信用建设示范作用,突出抓好征信体系建设、诚信教育、信用服务和信用监督等重要环节,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依法严惩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精简机构和人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依法行政,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和推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等行之有效的便民服务方式。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内部协调、互动和优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各种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发展壮大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同时加快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推动省内、省际间的经济合作,提高山海协作水平。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按照依法治省的要求,加强经济立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自由和安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合理划分我省各级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明确管理范围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赋予各县(市)相当于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限,适当扩大区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直部门要抓紧出台具体放权事项,注意理顺各级政府在财税、金融、投资、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做好协调和衔接工作。
  加快地方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我省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老、少、山、岛等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建立各级财政稳定增长机制。深化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强化金融调控和监管。支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各种金融服务手段和产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服务。稳步推进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完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明确投资收益权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政府调控有效的投资体制。健全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完善咨询评估论证、重大项目专家评议、项目公示等制度。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规范政府核准制,完善登记备案制,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好的机会。

  六、深化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继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形成。积极培育就业、培训、保障、维权相结合的劳务派遣组织,逐步推进市场化、企业化、法制化、规范化运作。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调控和资金筹措机制,加大促进就业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机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做好社会各类人员的就业工作。
  加快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坚持省级调剂、市级统筹的管理体制,建立失业保险预警制度。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为重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和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为核心,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同步改革,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机制,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依法划拨部分国有资产等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医疗保险。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行为,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七、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开发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导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加强山区人才资源开发,继续选派优秀人才到山区挂职和对口支援西部建设。完善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人才推动项目引进,深化“院士八闽行”、“专家服务团”和“福建人才活动周”等活动,使创新机制和发挥人才作用同步推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拓展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攻关计划、基础研究与软科学研究项目,整合各类科技园区,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要通过企业化转制进一步增强活力。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多渠道筹措高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与著名院校、国家在闽科研机构合作与共建,推进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调整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高中和高等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积极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项目,扶持发展8所省重点大学,优化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重视发展重点学科,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学习型社会。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继续鼓励引导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吸引国内外著名院校来闽合作办学,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以整合资源、改善服务为突破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积极推进我省报业、广播影视、图书发行等文化产业集团的改革试点,健全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创新机制,改善服务。鼓励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进入医疗市场,鼓励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为社会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促进经济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着力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能源建设,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保证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对矿产开发、围海造地和土地整理的引导和管理,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水资源。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建立健全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体系,保护好生态环境。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改革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以科学的发展观凝聚改革合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规定和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营造改革发展的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各方面改革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任用机制,鼓励和支持干部大胆改革,锐意创新,集中精力谋发展。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坚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一步转变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改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各级党委要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化解矛盾,防微杜渐,为经济发展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坚持“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加强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强化抓落实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落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和对人民负责的形象。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落实反腐倡廉“六个机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7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