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北省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若干规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4-12-22 生效日期: 1994-12-22
发布部门: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1994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22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下简称三乱)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廉政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物价、经贸、计划、法制等部门,必须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收费、罚款、集资、募捐等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预防和制止三乱行为。
  审计部门依法对收费、罚款、集资、募捐等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施审计监督。
  监察部门依法对收费、罚款、集资、募捐等行为,实施行政监察,并负责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查处三乱行为的工作。


    第三条   除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之外,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均无权设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之外,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均无权设置没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无偿地、非自愿地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


    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罚款权的行政机关和收费单位必须到同级财政、物价和法制部门办理《河北省收费许可证》(以下简称《收费可证》)和《罚没许可证》后,方可收费、罚款。


    第五条   收费单位必须配备专、兼职收费人员,在收费区域内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实行持证收费。
  行政执行人员行使罚款权,必须向相对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和有关罚款规定。
  收到费款、罚款后,必须向相对人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罚没专用票据,并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或者收费用章和收费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个人印章或者签名。


    第六条   下列行为属于乱收费行为,必须禁止:
  (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
  (二)无《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三)收费单位被撤销或者收费项目被撤销、废止后不终止收费的;
  (四)不持证收费或者不按规定公布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的;
  (五)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国家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办理公务收费的;
  (六)在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之外,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达标升级、评优、鉴定、考试等活动,并从中收费的;
  (七)将国家机关职能转移、分解到下属事业单位或者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服务的;
  (八)国家机关在发放证照及办理有关手续时,收取抵押金或者保金的;
  (九)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只收费不服务或者强行服务收费的;
  (十)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收费行为。


    第七条   下列行为属于乱罚款行为,必须禁止:
  (一)超越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擅自设立罚款项目、提高罚款标准、扩大罚款范围、超越法定期限的;
  (二)无《罚没许可证》擅自罚款的;
  (三)行政执行人员实施罚款处罚时,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和有关罚款规定的;
  (四)罚款数额较大,不制作处罚决定书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罚款行为。


    第八条   下列行为属于乱摊派行为,必须禁止:
  (一)除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之外,要求单位和个人集资的;
  (二)除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外,要求单位和个人赞助、资助和捐赠财物的;
  (三)除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之外,无偿借调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
  (四)行业主管部门强行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各种有偿培训或者购买不需要的技术业务资料或者器材的;
  (五)凭借职权强行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订阅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摊派行为。


    第九条   财政、物价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行为进行定期审验。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执行罚款单位必须按规定向财政、物价部门报送收费、罚款情况统计表,提供帐册和专用票据。


    第十条   罚款和按国家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的行政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和罚款收入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上缴同级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截留、坐支、挪用和私分。
  暂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按《河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管理。


    关联法规地方人大法规(1)条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不得给执行罚款单位下达罚款指标;不得将罚款收入与单位经费划拨挂钩;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提成。
  执行罚款单位不得给行政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不得将罚款收入与个人奖金、补贴收入挂钩。


    第十二条   对三乱行为,相对人有权抵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三乱行为进行举报。
  严禁对抵制、举报三乱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十三条   财政、物价、审计、经贸、计划、法制等部门接到对三乱行为的举报后,经初步审查,属于本部门管辖且符合立案条件的,必须立案调查,并在两个月内结案,作出处理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但最迟不超过三个月;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涉及本级政府的,应当报请上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查处;重大的三乱行为,应当通报监察部门,与监察部门共同查处。
  有关部门对三乱行为的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同级监察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   在查处三乱行为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被调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如实提供票据、帐册、资料等有关情况;不得阻挠、拒绝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十五条   乱收费行为由财政、物价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查处。有本规定第 条第(四)项乱收费行为的,责令改正,将违法收费收缴同级财政,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收费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有其余几项乱收费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将违法收费退还被收费单位或者个人;不能退还的,收缴同级财政,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收费金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十六条   乱罚款行为由财政、法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查处。
  有本规定第 条第(三)、(四)项乱罚款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将违法罚款收缴同级财政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罚款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罚款;有其余几项乱罚款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将违法罚款退还被罚单位或者个人;不能退还的,收缴同级财政,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罚款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十七条   乱摊派行为由审计部门会同经贸、计划、农业部门负责查处。有本规定第 条所列乱摊派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将所收款退还被摊派单位;不能退还的,收缴同级财政,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摊派财物已不存在或者摊派人力的,退还相当于所摊派财物价值的款额或者相当于所摊派人力的劳动报酬。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 条规定的,由财政、审计部门依照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有违反治安管理和其他有关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实施三乱行为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三款和第十四条规定的;
  (三)监察、财政、物价、审计、经贸、计划、法制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
  (四)转借、涂改、伪造《收费许可证》、《罚没许可证》和收费、罚没票据的;
  (五)不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专用票据,多收费、多罚款,少开票的;
  (六)收费单位合并、分立、改变名称或者收费项目、标准调整后不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继续收费的。


    第二十条   对制止、抵制和举报三乱行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同级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国务院行政法规(1)条    

    第二十二条   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和各种摊派的管理和监督按有关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