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12-17 生效日期: 2004-12-17
发布部门: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昆政发〔2004〕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
  《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产业强市”的精神,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昆明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昆明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工业发展概况与条件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3年底,全市有18544户企业,从业人员45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7户,资产总额1058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3?54%。建立了以烟草、冶金、机械制造、医药、能源、化工、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烟草、磷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具有比较优势或特色的行业。
  昆明工业在全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全市工业上缴税金9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8?1%;实现工业增加值29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3%,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4%。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0?34个百分点。
  (二)发展水平
  昆明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第一位,在西部11个省会(首府)城市中位列成都、西安之后,处于第3位。从工业化的水平看,2003年昆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72美元,城镇化率为4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3∶46?4∶46?3,经济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优势
  区位优势:昆明是中国联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周边国家和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昆明工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优势:昆明具有丰富的磷、盐、煤、铁、钛等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气候,为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产业优势:昆明聚集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奠定了产业基础;云南具有充足的电力资源,又为昆明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能源保障。
  人力资源优势:昆明拥有一支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聚集了全省绝大多数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占全省总数的70%以上,为昆明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资源。
  ——劣势
  工业整体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群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支柱产业单一。
  技术装备水平低,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企业少,知名品牌不多。产业链短,带动性不强,配套能力弱,外向度低,综合成本高,影响工业经济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开拓意识不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具有比较优势或特色的产品、企业长期做不强、做不大,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铁路运力不足,水资源短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艰巨。
  (四)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和昆明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后,全市上下对“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产业强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良好氛围。
  ——经济全球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进程加快,新一轮全球性、区域性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为昆明吸引新的投资和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我市水能、矿产和生物等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云南省10大行业的优化整合和做强做大10个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个工业园区,突出抓好30户大企业、大集团,对昆明工业重点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区划调整,有利于工业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激活、调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全社会积极参与昆明新型工业化的建设。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思想观念和政府职能两个转变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发区(园区)和县(市)区为载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把昆明建成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带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新昆明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二)发展思路
  ——发展区域经济,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建立与州市的长效合作机制,优化和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在昆中央省属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技术、人才、管理和资本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政府的良好服务,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实施产业集群、项目带动、名牌、总部经济四大战略,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及医药、机械制造、能源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化工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鼓励其他产业发展,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昆明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与国际国内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重点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产品扩散基地,把昆明建成联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南亚市场的重要枢纽。
  ——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进吸收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研发、设计、工艺、管理水平,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坚持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重,节能降耗,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探索开发区(园区)发展新模式,加快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再就业特区和杨林、海口、呈贡、安宁四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开发区(园区)企业化运作模式,建成产业特色突出、聚集效应强、示范性好、成长快、带动性强的现代工业聚集地。
  ——积极参与云南省10大行业优化整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加速行业、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实现土地、资本、人才等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加快产业由主城区向郊县区梯度转移,引导重点产业向郊县区发展,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实现主城区以研发、信息、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工业为主,郊县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发展工业与建设现代新昆明相统一的原则。产业发展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产业的选择和布局规划要有利于促进和加快现代新昆明的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要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土地利用规划要为工业布局提供土地保障。
  ——市场配置为主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服务配套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化的原则。实施产业集群战略,鼓励处于同一产业领域的企业向某一优势区域集中,使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企业和机构集群发展,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发展产业与扩大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又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
  ——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发展工业要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相结合,加快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进城镇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坚持工业带动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加速发展,形成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治污工艺、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搬迁和治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杜绝有污染的项目落户滇池沿岸和水系周边地区,维护滇池盆地的生态平衡,优化人居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限制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坚持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昆明的产业、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比较优势,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高经济辐射能力,积极参与滇中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泛珠江三角区域、昆河经济走廊、昆曼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带动全省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互动协调发展。
  (四)总体布局
  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建设六大产业集群、十个工业基地。在调整市区及周边工业布局的同时,以产业特色为目标,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的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现有的工业集聚区;调整和整合一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缺乏特色的工业地段和集聚点。加快北部五县的开发,建设一批新的工业集聚区,形成产业相对聚集,区域工业布局合理,县(市)区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
  ——主城四区、呈贡、安宁、晋宁重点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和都市型工业,形成烟草及配套、生物及医药、汽车产业及装备制造、黑色金属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磷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以及光电子信息和贵金属新材料加工两个工业基地。
  ——北部五县区、东部两县重点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型的能源、冶金、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形成煤化工、盐化工、钛化工、烤烟、马铃薯、蔬菜、花卉、肉禽乳制食品八个工业基地。
  (五)发展目标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依托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实施项目带动和名牌战略,重点培育30户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烟草及配套、光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机械制造、冶金、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能级,到2010年把生物及医药、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磷化工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新型工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经济总量目标: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年均增长13%;2010年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年均增长15?3%;2020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番,力争达到2000亿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05年37%,2010年45%,2020年42%。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05年6%,2010年13%,2020年25%。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5年达到50%,2010年60%,2020年65%。
  2010年形成50户以上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3户以上,50—100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20—50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10—20亿元的企业15户以上,5—10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10年1?45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1?2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清洁生产持续推进,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以上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0年5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城镇化发展目标:力争全市城镇化率2005年45%,2010年50%,2020年超过60%。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005年7万人,2010年超过10万人,2020年超过20万人。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到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比例达到8∶34∶58。技术工人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2010年达到65%以上,2020年达到85%以上。
  ——投入产出目标:以2003年工业投入为基数,2004—2020年,全市工业投入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0—15%,投入产出率保持在35%以上。

  三、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一)烟草及配套产业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技术、原料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构建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加强国际、地区间的联合、并购和重组,重点发展“一高二低”(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新型卷烟,将“云烟”品牌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巩固烟草及配套产业的主导地位。
  ——发展重点
  以昆明卷烟厂为龙头,加快对省内外烟草企业的并购、重组和联合,做大做强烟草及配套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云烟”、“红山茶”、“香格里拉”等优势品牌,促进企业从规模效益向结构效益转变,通过品牌扩张,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大力发展烟用包装印刷、水松纸、丝束、香精香料、BOPP膜等配套产业。重点建好石林、宜良、嵩明、寻甸等优质烟叶基地,提高卷烟原材料和配套产品的集约化生产程度。
  ——产业布局
  以五华区、盘龙区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形成烟草及配套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年均增长9?6%;2010年190亿元,年均增长6?7%;2020年250亿元,年均增长4?3%。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年均增长9?3%;2010年160亿元,年均增长7?1%;2020年200亿元,年均增长4?2%。
  (二)光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方向
  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高效的科研、生产、市场合作机制,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以工程化带动产业化,实现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加快发展光电子、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和软件产业,把昆明培育成全国有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
  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中国联通云南公司、省市邮政和广播电视为依托,发展现代通讯,建立和完善信息通讯网络,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建立昆明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信息制造业、光电子产业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其中,信息制造业主要发展金融电子化装备、计算机部件、通信设备、数字视听设备制造、等离子显示器以及配套的玻璃基板、电极材料、介质材料、荧光体材料制造、液晶显示器、各类仪表制造、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加工。光电子产业主要发展远红外微观元器件、传感器、敏感元件、光电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电系统、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图像处理技术、信息传输专用低温制冷技术、特种光学材料及加工、天体望远镜、电子浆料和电子级高纯材料等产品。
  支持国家863昆明专业孵化器和软件评测中心的建设,加快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发展,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重点支持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等应用软件开发,扩大软件加工产品的出口,建立面向东南亚的软件生产和研发基地。
  ——产业布局
  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呈贡工业园、海口工业园、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晋宁县为主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年均增长20?5%;2010年300亿元,年均增长22%;2020年700亿元,年均增长13?1%。2005年实现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20%;2010年130亿元,年均增长21?1%;202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12?2%。
  (三)生物及医药产业
  ——发展方向
  依托现有生物及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中草药种植产业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医药行业,大力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生物医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把昆明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产业转化基地和新型疫苗工程研究中心。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把昆明建成全国一流的天然药物原料加工交易中心。
  ——发展重点
  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云南白药、三七、蒿甲醚、天麻、灯盏花、紫蓟素、辅酶Q10等生物药系列产品;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生物医学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主,研发生产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型甲肝灭活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新型诊断芯片、新型免疫产品及试剂和抗病毒、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实现生物及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布局
  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呈贡工业园等为主形成生物及医药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年均增长26%;2010年120亿元,年均增长26?8%;2020年450亿元,年均增长19?2%。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年均增长27?9%;2010年65亿元,年均增长27%;2020年250亿元,年均增长19%。
  (四)机械制造业
  ——发展方向
  抓住云南大力开发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组、整合机械行业,开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机械工业集群化和信息化,加快发展自动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强、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装备,促进传统机械工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方向发展,把昆明建成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
  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整车、轿车用高速环保型柴油机及汽车配件;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开发500千伏以上的超高压输变电设备、2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数控机床、柔性加工单元、光学仪器、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精密拉丝压延设备、烟草机械、物流和环保成套设备、高效节能特种电机和出口机电产品等。
  ——产业布局
  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为主形成汽车产业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年均增长20%;2010年280亿元,年均增长20?3%;2020年820亿元,年均增长15%。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年均增长22?7%;2010年95亿元,年均增长22?2%;2020年260亿元,年均增长15?3%。
  (五)能源产业
  ——发展方向
  抓住全省发展能源产业的机遇,加快昆明地区水、火电站的建设,优化水火电结构,增强供电能力,把昆明建成全省输变电中心和西电东送调度中心。加快城市燃气、电网建设,提高中心城市供电和生活气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电源、电网协调发展,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局面。
  ——发展重点
  以云南电网公司和国电、华电为龙头,重点建设阳宗海电厂2×30万千瓦、昆明二电厂2×30万千瓦火电工程,推进禄劝乌东德电站以及寻甸先锋褐煤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昆明地区金沙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改造现有火力发电设备,提高发电和供电能力。
  ——产业布局
  以安宁市、宜良县、禄劝县、寻甸县为主,重点发展能源产业。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年均增长19?1%;2010年160亿元,年均增长16?5%;2020年480亿元,年均增长13?6%。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年均增长19?8%;2010年60亿元,年均增长19?1%;2020年180亿元,年均增长16%。
  (六)冶金产业
  ——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云南和周边国家资源优势,走海外开发原料基地和对外合作的新路子,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积极采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实现钢铁、有色金属的深加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大金、银、铂、钯、铑、铱、锇、钌等贵金属系列新材料的研发,实现产业化,使贵金属新材料做大做强,成为昆明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把昆明建成世界知名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系列新材料的研发、深加工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
  以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超宽超薄型材、板材、镀锌彩涂板、线材、合金钢;以铜铝为主的板带复合材,围绕运输设备、建筑材料、食品包装、航天等行业开发系列新材料。
  以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冶金研究院为龙头,重点发展贵金属系列新材料。
  ——产业布局
  以安宁市为主形成黑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以呈贡县、五华区、东川区为主形成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华区、东川区为主形成贵金属新材料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年均增长13?4%;2010年320亿元,年均增长11?7%;2020年750亿元,年均增长10%。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年均增长13?6%;2010年95亿元,年均增长13?6%;2020年220亿元,年均增长10?7%。
  (七)化工产业
  ——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昆明丰富的磷、盐、钛、煤资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有机化工,加快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产业,推进“矿化电结合”,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把昆明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基地和一流的磷精细化工和钛化工基地。
  ——发展重点
  以云天化集团有限公司、马龙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磷酸、盐化工产品;围绕食品、饲料、医药等发展磷化工精细产品;煤化工系列产品;钛白粉系列产品;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系列产品;橡胶系列产品和塑料系列产品。
  ——产业布局
  以安宁市、西山区、晋宁县、嵩明县、寻甸县、东川区、禄劝县为主形成磷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高浓度磷复肥基地。
  以寻甸县为主形成煤化工基地。
  以安宁市、富民县为主形成盐化工基地。
  以富民县为主形成钛化工基地。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20?5%;2010年180亿元,年均增长18?4%;2020年650亿元,年均增长15?6%。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年均增长20?8%;2010年50亿元,年均增长24?2%;2020年170亿元,年均增长17?5%。
  (八)农特产品加工业
  ——发展方向
  加快农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粮、烟、畜、菜、花、果、林深加工为主,依靠技术进步,加快良种基地建设,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产业,提升农特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把农特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
  ——发展重点
  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粮油、乳制品、畜禽肉、马铃薯、洋蓟、蔬菜、水果等深加工系列无公害食品和饮料;发展以云腿月饼为代表的滇味系列糕点和系列调味品;发展无公害饲料和林木深加工系列产品。
  ——产业布局
  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华区、石林县为主形成烤烟加工基地。
  以寻甸县、东川区、嵩明县、禄劝县为主形成马铃薯深加工基地。
  以呈贡县、晋宁县、宜良县、嵩明县、富民县为主形成蔬菜深加工基地。
  以呈贡县、晋宁县、嵩明县、宜良县为主形成花卉深加工基地。
  以官渡区、宜良县、寻甸县、晋宁县、嵩明县和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形成肉禽、乳制品深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年均增长22?4%;2010年130亿元,年均增长25?3%;2020年500亿元,年均增长18?8%。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0?9%;2010年35亿元,年均增长26?2%;2020年130亿元,年均增长18?9%。

  四、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先导、示范、辐射作用,实行开发区(园区)与县(市)区联动发展模式。围绕重点产业,扩大招商引资,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建设特色工业集聚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集群化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开发区(园区),成为昆明工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二)重点产业布局
  重点建设好昆明高新技术产业、昆明经济技术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杨林、海口、呈贡、安宁4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园区)。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昆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药、汽车、机床、现代物流设备等,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出口产品加工区。
  ——杨林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印刷制版、饮料、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围绕航空新城的建设,积极发展空港物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口工业园: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磷酸、光学仪器仪表、汽车配件,把海口建成综合工业集聚区。
  ——呈贡工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围绕洛羊集装箱中心站及铁路货场的建设,建立物流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安宁工业园:重点发展黑色冶金、电力工业、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磷酸和磷盐化工、建材,建成全市重要的冶金、化工、建材基地。
  (三)发展目标
  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亿元,年均增长29%;2010年230亿元,年均增长30%;2020年1000亿元,年均增长25%。

  五、县(市)区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
  各县(市)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和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选准重点发展产业,围绕中心城镇和沿线(公路、铁路)集中布局,连片发展,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1—2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的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产业发展重点
  ——五华区:金融、商贸、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烟草及配套、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有色冶金,文化产业,旅游业。
  ——盘龙区:金融、商贸、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汽车配套、机械制造、烟草及配套、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
  ——官渡区: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建材、旅游商品制造,文化产业,旅游业。
  ——西山区: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磷化工、输变电及发电设备、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建材,文化产业,旅游业。
  ——安宁市:黑色冶金、磷盐化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东川区:有色冶金、磷化工、医药、建材、现代农业。
  ——呈贡县:光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有色冶金、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文化产业。
  ——晋宁县: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磷化工,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
  ——富民县:钛化工、现代农业、磷化工、盐化工、小水电。
  ——禄劝县:能源、现代农业、磷化工、建材。
  ——嵩明县:现代物流、现代农业、饮料、精细化工。
  ——石林县:旅游业和旅游商品、现代农业、建材。
  ——宜良县:现代农业、电力工业、游旅业、化工。
  ——寻甸县:煤、磷等精细化工、现代农业、建材。

  六、保障措施
  (一)制定《工业发展促进条例》,提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
  (二)制定八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县域工业、扶优扶强、扶持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保护和有效利用磷矿资源、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市校市所合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三)把《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和重点纳入昆明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建立督察、考核、奖惩机制。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切实可行的督察内容(分年度)、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统一纳入市考核领导小组对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各开发(园)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奖惩。

附件:《昆明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目标测算表》(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8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