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徐政发[2004]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防指组织有关部门修订的《徐州市城区防汛抢险预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
徐州市城区防汛抢险预案
一、城区基本情况
(一)经济概况。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徐州市已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市区(不含贾汪区)面积34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89.0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24万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1.67亿元,农业总产值14.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9.03亿元。初步形成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纺织、食品、饲料、医药、塑料、电子、仪表等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工业城市。?
(二)自然特征。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北纬34°17′。地貌形态为侵蚀平原。故黄河横贯全市东西,并形成自然分水岭。市区周围丘陵起伏,群山环绕,海拔100-200米,市中心地面高程在31-33米。城区地震烈度为7°。?
城区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适宜,冬季寒冷干燥。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7℃;多年平均降雨量845mm,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年最大降雨量1360mm(1963年),最大一日雨量345mm(1997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119.3mm(1980年),年平均蒸发量1721.6mm。?
以故黄河为界,分属三个水系:故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奎濉河水系,以北属沂沭泗水系,故黄河自成水系,“一城三域”水系复杂。?
(三)洪涝水对城市的影响。市区周围岗岭起伏,群山环绕,四周高、中间洼,形成了“锅底洼”的特殊地形,加上“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使城市大部分地区处在微山湖、故黄河和云龙湖水库的洪水位之下,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微山湖、故黄河及云龙湖水库。市区周围山丘众多,山洪居高临下,加之城区排水沟管标准低,排水不畅,涝灾亦是市区的主要灾害。 市区整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徐州市城市防洪规划》要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极易受洪涝灾害威胁。因此,洪涝水一直是徐州市区的心腹之患。?
洪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一是故黄河,为一条“悬河”,东西横穿市区,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5-7米,一旦出险,市区将会受到“灭顶之灾”。历年来,按照“梯级控制、分段截流、增辟分洪道”的规划进行治理。规划故黄河市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现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在市区以上增辟郑集分洪道(分洪流量150立方米/秒),市区改建济众桥、和平桥等。2003年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实施济众桥改建工程后,故黄河市区段能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二是微山湖,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构筑了徐州市区北部防御微山湖洪水的主要屏障,现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南堤分别按50年一遇、20年一遇标准实施,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3-5米,一旦出险,故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将受淹。三是云龙湖,其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高于市区地面3-5米,一旦垮坝出险,故黄河以南、以西15平方公里老城区将受淹,平均水深可达1米以上。?
涝水对徐州市区的影响:城市排涝按照外排河道划分,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目前,奎河袁桥闸以上强排泵站抽排能力为80立方米/秒,达50年一遇排涝标准;其他排水区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虽实施了荆马河、老房亭河等部分排水工程,但内部沟河未得到全面治理,整体排涝标准仅5-10年一遇,排水管网标准更低,大部分不足1年一遇。?
(四)洪涝特征和灾害。市区“头顶两湖水(微山湖、云龙湖)、腰缠一条河(故黄河)”,一旦工程出险,短时间内,洪水将给徐州市区造成极大的灾难。此外,由于市区排涝工程整体标准低,加之市区特殊的“锅底洼”地形,遇强降雨,又极易形成涝灾。?
自古以来,徐州水患不断,数次被洪水淹没,屡建屡废,所以徐州市区有“城下城”之说。黄河自1194年夺泗夺淮,至1855年北徙,流经徐州661年,给徐州城区带来严重洪涝灾害。据史志记载,较为严重的一次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溃东南堤倒灌石狗湖(今云龙湖),城中水深一丈三尺,积水三年不退,官舍民庐悉数淹没,人溺死无数。?
建国以来五十多年间,因暴雨市区出现十次较大洪涝灾害。其中1957年7月、1980年8月24日、1982年7月21日、1997年7月17日四次暴雨造成的灾害尤为严重。?
1957年7月上旬起,徐州市区周围连降大雨和暴雨。鲁南地区山洪下泄,微山湖和不牢河流域出现了历年罕见的大水。洪水冲垮了湖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湖西大堤和苏北大堤,湖西各条港河决口及内涝形成的大片洪水,全部汇集于湖西大堤下,大堤内外洪水浩渺无际。由于洪水量大势急,位于南四湖最南端的蔺家坝坝口被冲毁,微山湖滚滚洪水向不牢河倾泄,流量高达800立方米/秒,不牢河沿岸决口数处。为保卫市区安全和不牢河沿岸,徐州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束水护城工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将蔺家坝泄洪流量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内,保证了市区的安全和两大铁路干线的正常通车,但市区北部仍遭受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共14个乡、2万多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8万多人;因河湖水位过高,积水无法排除,内涝较重的有15个乡、41140亩土地,受灾人口17897人。总计受灾土地24万亩,受灾人口10万人。?
1980年8月24日8-9时,降雨强度大,1小时降水119.3毫米,致使市区大部分地区积水,受淹面积4平方公里。市区矿务局一带积水长达72小时,受淹居民2万户,101家工厂停产、半停产,郊区农田受淹7458亩,倒塌房屋374间。?
1982年7月21日夜,市区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91.6毫米,因奎河下游山区洪水顶托,市区段大部分漫溢,袁桥水位高达32.1米,洪水倒灌市区24小时。奎河两岸、晓市、夹河街、和平新村、铜沛路和下淀地区水深都在1米以上,有2.5万户居民房进水,倒塌房屋44间,受灾群众达10万人之多,70%的工厂不同程度受到积水危害,受淹农田2.33万亩,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 1997年7月17日,市区突降特大暴雨。据市区17个雨量站观测记录,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345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98毫米,最大3小时降雨量214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致使奎河袁桥闸处水位一度高达32.48米(18日1时),超过常水位3米,故黄河合群桥处最高水位也一度达到了37.15米(17日22时),超过常水位1.05米。这次特大暴雨造成市区不同程度积水,面积达3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受淹面积为1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30%。云龙公园、体育场、王陵路、湖滨新村、酿造厂、煤建路、铜沛路、解放南路、南郊宾馆、晓市、顺河街一带等积水深度均在1.30米至1.65米。市区几座立交桥不同程度受淹,尤其建国路立交桥积水深度达2.80米,局部地区交通、供电、通讯中断,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受淹,低洼地区房屋普遍进水,部分房屋倒塌。在这次灾害中,市区1.5万户、4.8万人一度被水围困,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
二、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一)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现状。主要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
1.奎河排水区。主要包括云龙湖和奎河两个部分。云龙湖是一座人工水库,位于奎河上游,湖面5.7平方公里,汇水面积54平方公里,主要是拦蓄市区西南部山区洪水。北大堤长4公里,堤顶宽20米,后戗顶宽50米,堤顶高程为37.5米,湖底高程30.2米,汛限水位32.5米,兴利水位32.8米,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水位34.86米,2000年一遇校核,校核水位36.11米,相应库容3324万立方米。泄洪道全长2000米,其中穿云龙山隧洞长620米,洞高5.8-6.3米,洞宽7米,坡降1/300,出洞后明渠长1380米,宽10米,坡降1/400。溢洪道西侧建7×4.3米泄洪闸一座,设计最大泄量97立方米/秒,泄洪明渠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超过时漫溢),泄洪渠在袁桥闸下入奎河。?
奎河从云龙湖北大堤开始,穿城区至十里闸入铜山县。在我市境内(含铜山县)长24.7公里,汇水面积113平方公里。市区段奎河从云龙湖北大堤至十里闸,长9.35公里,汇水面积32平方公里。(1)老城区段。从云龙湖北大堤至袁桥闸河道长3.9公里。排水范围主要包括韩山以东,故黄河堤以南以西,云龙湖北大堤、溢洪道以北的雨污水,以及矿山路以南,铜沛路部分的雨污水。汇水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老城区奎河河槽全部为浆砌块石护坡。河道底宽7-16米,河口宽11-19米,河底高28.6-28米,岸顶高31.7-32米,正常水位29.5米,在下游无顶托情况下,自排泄洪能力为28.5立方米/秒,不足3年一遇(3年一遇为51立方米/秒,3小时雨量为65毫米)。为强排城内积水,1983年、1992年在袁桥、黄茅岗和黄河新村分别建立20立方米/秒、14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强排泵站,将市区涝水分别排入奎河下游和故黄河河道。1999年新建、扩建袁桥东泵站(20立方米/秒)、段庄西泵站(10立方米/秒)和黄茅岗泵站(6立方米/秒),使老城区总强排能力达到80立方米/秒,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2)市郊段。市郊段从袁桥闸至十里闸长5.4公里。排水范围主要包括云龙山、泉山以东,故黄河堤以西,十里闸以北,泄洪道以南范围内的雨污水,汇水面积17.43平方公里。该河段从袁桥闸至姚庄闸4.48公里,2001年按20年一遇防洪、3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了治理。其中,袁桥闸至铁路桥段2.2公里左岸为故黄河大堤,高程39.5米,右岸做防洪墙,墙顶高程34.28米,河底高程27.0-26.52米,河底宽10米,河道边坡1∶1-1∶1.5;铁路桥至窑庄闸段长2.28公里,边坡1∶3,堤顶高程34.26-34.13米,河底宽10米,河底高程26.82-26.65米,最大行洪能力104-116立方米/秒。窑庄闸以下至杨山头闸7.4公里河段,已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2003年上半年实施了袁桥闸加固工程。?
2.故黄河排水区。市区段故黄河从丁楼闸至李庄闸全长16.6公里,汇水面积21.12平方公里。建成区河道宽70-100米。河底高程34.5-34米,常水位36.1-36.3米,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为?38.53?米(庆云桥),堤顶高程39.5-38.5米,堤顶路基宽度20-30米,该段河糟两岸均为石砌挡墙或护坡。市区段现有跨河桥梁13座,2003年汛前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汛前实施了济众桥改建工程,设计市区故黄河行洪不超过150立方米/秒。?
3.京杭运河排水区。京杭运河与市区防洪排涝有关的是蔺家坝到解台闸段河道,长26.02公里。河底高程27.0米,底宽60米。市区北部范围内的雨污水通过荆马河、徐新运河、丁万河和拾屯河等支流排入京杭运河。该河段除解决区间排涝外,尚需解决湖西地区484平方公里10年一遇涝水。该段河道堤防由于局部缺口的存在,排水标准不到20年一遇。除荆马河于2002年按50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排涝进行治理外,其他支河大部分未按标准进行治理,该排水区整体沟河排涝标准约5-10年一遇。?
4.房亭河排水区。该区承担市区排涝任务的主要是三八河,该河起源于狮子山,在铜山县东贺村附近入房亭河,全长9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河底高程28-28.5米,底宽6-11米,排涝标准不足20年一遇。?
(二)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建设进展情况。从1991年开始,我市就着手市区防洪排涝规划工作。经过3年努力,于1994年完成《徐州市区防洪排涝规划》,并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经市政府批准执行。防洪排涝规划,确定市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1997年市区特大暴雨后,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和建设特大城市的总体规划,我市调整了城市防洪规划,确定近期按50-100年一遇、远期按100-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治理,并编制了《徐州市近期防洪排涝规划》。市区先后建设了袁桥、黄茅岗、黄河新村、段庄西四座强排泵站,加固了云龙湖八一大堤,实施了荆马河治理工程,疏浚了市区段故黄河,加固了故黄河丁楼闸、李庄闸及奎河袁桥闸等涵闸,扩建了部分排水沟管,实施了故黄河郑集分洪工程和云龙山截流沟、老房亭河疏浚、湖滨新村排水沟及马场大沟建设等市区防洪应急工程,使徐州市区防洪排涝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按100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排涝标准,编制完成新的《徐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于2002年底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审查。?
(三)防洪排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市区防洪安全影响。郑集河南堤目前仅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湖西大堤不相适应,南四湖洪水对徐州市区构成严重威胁。故黄河徐州市区及以上段干河淤积严重,多处堤防标高不足,甚至无堤,严重影响其行洪能力,控制建筑物丁楼闸、李庄闸也有防洪隐患。京杭运河部分堤段无堤或有缺口,整体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标准。主要支河丁万河、徐运新河、拾屯河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未彻底疏浚。三八河及大庙站上房亭河段排水标准低。?
云龙湖水库大堤虽按100年一遇标准加固,但两个泄洪闸未加固,存在防洪隐患。上游三条入湖支流防洪标准低,不能有效控制进洪,给市区造成很大的防洪压力。奎河没有得到全面治理,市区段淤积较为严重,整体标准低,不能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加之下游有拦山河、二十五里沟、灌沟河等山区支河洪水抢占河槽,顶托上游洪水,影响市区泄洪排涝。?
市区山丘众多,占市区面积1/3以上,多为馒头山,分散孤立,山脚下缺少拦山截水沟和滞蓄地,一旦发生洪水,则无任何缓冲、滞蓄的余地,滚坡而下,直泄市区,容易造成重灾。 市区排水管网部分地段年久失修,不完善,不配套,标准低。加之部分新建工程,忽视地下管网建设,破坏原排水系统,造成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极易受涝。?
三、防汛抢险
(一)市区防洪排涝工作重点及防洪抢险任务。对市区构成威胁的洪水主要有:南四湖洪水,故黄河上游洪水和云龙湖拦蓄的西南山洪。因此,防洪抢险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南四湖西大堤、郑集河堤防、故黄河堤防、云龙湖大堤的安全。排涝工作的重点是奎河排水区30平方公里以及故黄河以北以东京杭运河、房亭河排水区127平方公里的范围。?
按照“标准之内洪水不出险,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保安全,超标准洪水有对策”的要求,防洪抢险的任务是:确保湖西大堤及郑集河堤防遇水位36.7米、京杭运河遇20年一遇洪水33.0米(解台闸)、故黄河遇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38.53米不出险,云龙湖大堤确保校核洪水位36.11米不溃坝;遇超标准洪水全力组织抢险,努力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市区排涝充分利用现有排涝工程设施及临时调度排涝机械,最大限度地减少涝灾损失。?
(二)市区洪涝调度方案。南四湖、郑集河、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洪水调度运用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执行。?
1.故黄河洪水调度。正常情况下,周庄闸控制闸上水位40-40.5米;丁楼闸控制闸上水位37.5-38.0米;李庄闸控制闸上水位36.0-36.5米;非常情况下,郑集分洪道分洪150立方米/秒,丁万河最大分洪流量80立方米/秒,丁楼闸下泄流量按市区行洪流量100-150立方米 /秒和故黄河合群桥水位不超过38.53米控制。?
2.云龙湖水库洪水调度。起调水位32.5米(汛限水位),考虑主城区和下游奎河流域防洪除涝,在黄茅岗站和袁桥西站抽排40立方米/秒的情况下,当水库水位34一34.33米时,水库泄洪10一15立方米/秒;当水库水位34.33一34.86米时,水库泄洪15一64立方米/秒;当水库水位超过34.86米时,关闭南望闸,水库泄洪不低于64立方米/秒。当水库水位超过34.0米而进行泄洪时,由泉山区、云龙区防汛部门负责组织云龙山泄洪道南北两侧的抢险。上游汉王镇境内南望闸的运用由市防指调度。?
3.市区排涝闸站调度。由市水利局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由市防汛办直接调度;铜山县管理的杨山头闸、黄桥闸,由铜山县防指按控制运用原则调度执行,市防汛办督查;城建部门和云龙、鼓楼、泉山、九里四区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排水工程,分别由市政公用事业局及各区(开发区)防指负责制定调度运用方案并实施调度运行,调度运用方案报市防指备案。?
汛期(5-9月份)市区一旦预报有降雨,奎河上的苏堤闸、袁桥闸、十里闸全部打开。鉴于杨山头闸、黄桥闸具有防洪和蓄水灌溉双重效益,其控制运用原则:杨山头闸上按汛限水位28.8米控制,黄桥闸上按28.5米控制。当市区日降雨超过50毫米时,两闸全部打开,待市区袁桥水位降至30.0米以下时,两闸再按汛限水位控制蓄水;污水处理厂奎河节制闸,闸门全部提起,不再关闭。?
汛期(5-9月份)预报市区有小到中雨,当1小时降雨超过10毫米或3小时降雨超过20毫米时,奎河沿岸各截污闸应及时打开;一旦预报有大雨(大于25毫米)以上的降雨,奎河沿线各截污闸即提前打开。韩山大沟闸及八一大沟截污闸参照上述原则执行。?
当市区正在降雨,袁桥、黄茅岗及黄河新村泵站前池水位达到30.5米时开机抽排,抽排期间各站前池水位均可降至最低抽水位30.0米;段庄西站在市区正在降雨、前池水位达到31.8米(暂定)时,即开机抽排,抽排期间可降至最低抽水位31.0米。?
(三)防洪工程防汛抢险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洪抢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湖西大堤、郑集河大堤、京杭运河堤防,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工程所在县(市)、区负责组织抢险,所在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故黄河大堤、云龙湖水库大堤防洪抢险由工程所在各区负责组织抢险,各区(开发区)区长(管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实施抢险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流域性工程防洪抢险预案执行。?
排涝工程按“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工程的运用由主管单位负责,工程的抢险由工程所在区负责。?
(四)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徐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在市政府和省防指的领导下,行使政府防汛指挥职能,统一领导和指挥市区的防汛工作。各区(开发区)相应成立防汛指挥机构,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市防指的领导,行使本级的防汛指挥职能。城建、铁路、交通、电信、物资等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汛期应建立防汛机构,负责做好本行业的防汛工作。?
防汛抢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动员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抗洪任务。市防指主要成员单位的防汛职责如下:?
徐州军分区:组织和调度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抗洪抢险队伍,协调驻徐部队、武装警察部队等,支援地方抗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政府完成分洪滞洪和清障等任务。?
沂沭泗管理局:负责徐州市境内统管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工程的修复加固,负责统管工程的洪水调度和重点险工段、水闸的防汛抢险方案拟订、技术指导以及所管防汛物资的调度。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做好所管工程的抢险工作。?
水利局:承担防汛日常业务工作,昼夜值班,做好汛情的综合和上报下达;提供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及水情预报,做好全市防洪排涝水情调度;制定全市防汛措施以及防汛岁修、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的编报;负责全市管理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防汛检查和度汛措施的技术指导;制定全市防洪抢险及抗灾预案;提出防汛抗灾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等方案;负责防汛工程的行业管理和城市防洪管理工作。?
经贸委:负责全市防汛抢险及电力、柴油、汽油等能源计划的调度和工业生产救灾的协调工作。?
计委:协调安排防汛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抗洪救灾资金和物资计划。?
建设局:协助做好由城建部门建设管理的工程运用及市区防洪排涝和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及指挥车辆畅通无阻;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信设施的案件,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遇特大洪水等汛情紧急情况,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协助做好河湖清障和抢险救灾通讯工作。?
交通局:负责抢险救灾物资、人员等所需车船的调度、运输工作;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防洪安全,负责处理所辖阻水桥梁、码头等工程改建、拆除和所辖道路、桥涵、排水沟的排水工作;汛情紧张时,根据防汛要求,通知航道内船只限速直至停航,确保防汛需要;协同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及指挥车船的畅通无阻。?
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经费,并监督使用,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经费。?
民政局:负责有关灾情的汇总上报和洪涝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
农业局: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情况;负责农业遭受洪涝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应变技术措施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工作。?
林牧渔业局:负责防汛抢险树木砍伐的组织和报批工作;负责林牧渔业生产的防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自救工作。?
农机局:负责排涝机械设备的供应和调配。?
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所辖排涝沟管、排涝泵站、截污闸等市政工程的清淤、维修、管护和安全运行。?
环保局:负责水质监测,及时提供水源污染情况,做好有毒、有害危险废物及水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卫生局:负责防汛抢险及灾民的医疗救护工作,负责饮用水卫生并做好灾后瘟疫的防治工作。?
徐州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负责防汛指挥系统及重要水利设施的防雷安全。?
徐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雨情、水情、墒情的测报、预报、分析工作,并按市防指要求及时准确提供有关资料。?
徐州电信局:负责电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汛期防汛通讯畅通;保证及时、准确传递水情、工情、灾情和气象等防汛信息,并做好抗御特大洪水应急通讯预案。?
市无委会办公室:负责防汛抢险无线电通讯频率的管制和应急通讯设备及频率的调配,并做好应急通讯预案,确保无线通讯畅通。?
徐州供电公司:负责防汛电力调配供应、输变电设备设施的防洪安全;及时调度抗洪排涝及抗灾、救灾所需电力。?
徐州铁路分局:负责防汛抢险物资设备和抗灾人员的紧急调运;负责铁路线的防汛保安工作。?
徐州武警支队:安排驻徐武警部队支持地方抗洪抢险,协助公安部门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遇特大洪水紧急情况,协助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供销社: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物资的调运供应工作,汛期有储备任务的单位要日夜值班,确保抢险物资随时调拨。做好本系统防汛工作,防范低洼易涝地带商品和物资遭受损失。? 徐州物资总公司:负责钢材、木材等抢险物资的货源组织、供应工作。?
徐州石油分公司:负责防汛油料(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等)货源的组织储备、供应和调运。?
(五)紧急防汛期的界定和工作规程。汛期市区遇到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或当云龙湖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4.0米,故黄河合群桥处警戒水位37.5米,微山湖达警戒水位35.0米,及其它特殊情况发生时,由市防汛指挥部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在紧急防汛期,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各部门、各单位防汛抢险队集结待命,随时听从市防指及各区防指的统一调度。?
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和预先制定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全力以赴组织防汛抢险和抗洪救灾。徐州气象局、徐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要及时准确地向市防指提供气象、水文信息。故黄河、奎河、云龙湖的水位及各雨量测报站点,由徐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24小时监控,并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报告水情、雨情。交通、铁路、公安等部门及时运送防洪抢险人员和物资。运输车辆除交通局准备专用车队外,有关企业和单位也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车辆,由市防指统一调度。运输线路由交警支队统一指挥,优先保证防汛车辆通行。电力、电信部门保证防汛抢险用电,保证汛情、防汛指令的及时、准确传递。?
在紧急防汛期,为了防洪抢险需要,市防指可紧急调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以及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等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救灾之后凭市防指紧急状态下的物资调用单进行结算。?
市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及相关情况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期。宣布解除防汛紧急状态后24小时内,各区、各单位防汛指挥机构应上报防汛应急阶段工作总结和有关损失情况,由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汇总上报,便于及时开展救灾工作。?
(六)防汛抢险队伍组织。防汛抢险队伍采取专业队与常备队相结合,常备队与突击队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请求动用部队,实行军民联防。?
1.专业队。由水利、公用事业、电力、电信、房管、交通等行业按照防汛抢险需要组建,是防汛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主要应对本行业在防洪排涝中所发生的险情,在有重大险情时配合常备队组成抢险突击队完成防洪抢险任务。防汛抢险专业队汛期坚守岗位,注视汛情,加强工程检查,观测分析险情,做好抢险有关准备工作。各防汛抢险专业队人员、设备配备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报市防指核备。?
2.常备队。防汛抢险的基本力量。市区外围湖西大堤、郑集河、京杭运河抢险部署,按市、县防洪抢险预案执行。市区内故黄河、云龙湖防洪工程抢险人员由军分区及工程所在区人民政府人武部负责组织,进行登记造册编成班组,汛前报市防指备案。具体抢险时按水位情况和汛情分一、二、三线人员。?
故黄河:当水位达到37.5米(合群桥),上一线人员,每公里堤防不少于100人,巡堤查险,抢做低矮地段挡水捻;当水位达38.0米时,上二线人员,每公里堤防不少于200人;超过38.5米水位时上三线人员,全力以赴,抗洪抢险。?
云龙湖水库: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达33.0-34.0米时,上一线人员,抢险队人员不少于200人;当水位接近警戒水位34.0时,上二线人员,抢险队人员不少500人;当水位接近34.86米时,上三线人员,抢险队人员不少于1000人。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水库水位超过36.11米时,严防死守,确保安全。?
云龙湖泄洪道南北两侧抢险工程由泉山区、云龙区负责组织实施;煤气储罐、自来水厂、供电变电所(奎山、吴庄、西关等)、电信、通讯等防汛重点部位,由所在单位组织人员抢护,必要时由市防指调度人力支援。?
3.抢险突击队。由一定数量的专业队伍配合民兵应急连组成,担任重大险情的紧急抢险任务。各区(开发区)组织一个民兵应急连,每连人数为120人。突击队员要配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机械设备,由市防指统一指挥调配。?
当发生特大洪水时,确需请求驻军支援参加抢险救灾时,由各区防指提出申请,报市防指审查后,由徐州军分区按程序上报审批。并由军分区负责与支援抢险的部队联系、协调。?
(七)低洼地区居民的转移。在故黄河、云龙湖遭遇超标准洪水,现有防洪工程及调度手段无法抵御而发生洪水漫溢时,需对奎河排水区低洼地带无法采取避洪措施的居民实施转移。
1.转移地区划分。楼房居民区的底层居民向上层就地转移。低矮平房的居民按其区域位置确定转移地点:吴庄、段庄、关庄、矿务局一带的居民,向韩山、矿山路高地转移;苏堤以东至医学院一带居民,向工程机械厂附近高地转移;医学院以东、淮海路以南、中山路以西一带居民,向云龙山一带转移;中山路以西、淮海路以北居民,向小北门高地转移;中山路以东、民主路以西、故黄河以南、奎河以北居民,向民主路高地转移;奎河以东、和平路以北居民,向建国路高地转移;奎河以西、和平路以北地区居民,向云龙山、户部山转移;和平路以南一带居民,向云龙山、奎山转移;其他低洼地区如黄河东岸、溢洪道以南四院一带、云龙湖南岸等居民,由各区根据本区具体情况落实居民转移地点,并报市防指备案。?
2.转移命令的下达。各区防指根据雨情灾情向市防指提出居民转移报告,由市防指报市政府批准后,将转移命令下达区防指,由区防指组织辖区内各办事处、居委会进行部署安排。在市区遭遇特大雨涝灾害,部分低洼区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安全和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由各区制定转移方案报市防指核查后执行。?
3.转移人员住宿和医疗安排。人员转移到高地后,住宿安排到高地附近部门和单位内。转移人员的饮食,由市防指会同市民政部门和各区政府统筹安排。转移人员的医疗保健,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
4.安全保卫。受淹地区居民转移后,应加强对该地区保安工作。保卫工作由所在区公安部门负责,军分区组织部分民兵配合公安机关值勤、巡逻,厂矿、企事业单位要组织民兵进行护厂、护矿、护店,以确保安全。?
(八)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和调运。按市区分级定额储备与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结合的原则进行。市级在骆驼山库储备防汛物料有:草袋10万只,编织袋16万只,土工布15000平方米,彩条布10000平方米,钢管50吨,铁锨1000把,铁镐100把,照明灯60只,大型块石编织袋200只等。各区按照防汛责任状要求,备足备齐抢险物料,市防指成员单位也要根据防汛抢险需要备足备齐抢险物资和设备器材。
防汛抢险物资的调运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本级工程抢险使用本级物料,不足时申请调用上级物料。调运车辆原则上使用本地区、本单位车辆,不足时申请市防指统一调度市交通局等单位备用车辆。物料储备单位接到调用指令后,要保证及时发货。公安、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调运线路畅通无阻,确保抢险物资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云龙湖水库大堤、故黄河大堤的抢险用土及溢洪道南北岸抢险用土,由云龙、鼓楼、泉山、九里区政府按就近取土原则安排,于每年汛前落实取土地点。?
(九)通信保障。以市防指为中心,形成联接省防指、市政府、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市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区政府、防指的一级通信网;以区防指为中心,形成联接市防指、区政府、防指成员单位、区属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单位、各办事处的二级通信网。通信网主要由电信部门的有线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组成,同时辅助广播、电视等其它必要手段,保证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的及时传递,保证各种防洪抢险调度指令的及时准确下达。?
汛前各级防汛部门将有关防汛通讯电话、手机等号码统计并打印成册。汛期市、区防指及电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24小时专人值班,保证各种防汛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市防指办公室及时向电信部门通报防汛情况,电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防汛电话的保障工作。紧急情况下,由电信部门按制订的通讯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通讯畅通。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时调用有关单位手持机、电台等无线通信工具,确保畅通。?
四、附则
各区(开发区)防汛机构、市防指成员单位根据本预案研究制订本辖区、本系统防洪抢险预案,报市防汛指挥部审查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