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07年度第二批重点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5-29 生效日期: 2007-05-29
发布部门: 科技部
发布文号:

各有关单位: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按照“增加储量、高效开发、综合防治、改善环境”的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通过综合集成和应用示范,提高解决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的技术能力。
  “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战略目标是:研究大幅度增加资源储备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研究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战略目标,结合2006年领域立项情况,2007年本领域继续发布重点项目指南。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 7个环境类重点项目申请指南,包括:“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和“连续自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与设备”。拟安排国拨经费共计不超过8800万元。
  一、申请资格与要求
  根据项目特点,本次发布的7个重点项目指南分为针对项目整体任务申请和针对项目单个课题任务申请2类。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5个重点项目的申请必须分别针对项目整体任务进行,针对项目部分研究内容的申请将视为无效申请。申请单位按照指南具体要求,自行提出项目课题设置方案。评审过程以项目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项目的承担单位组合。
  “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连续自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与设备”2个重点项目分别下设若干课题,申请单位可以就单个课题分别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项目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7年7月19日24时。
 各重点项目指南具体要求见相应附件。
  二、咨询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1: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适合不同油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物化方法与技术,研制高效修复功能材料与关键设备;开发具有复合技术协同的修复工艺,集成适合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油田区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石油组分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研制高效复合修复菌剂,选育适合油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修复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2)针对油田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发环境友好的脱附制剂,研发石油污染物高效物化脱附、分解技术,开发重组分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工艺,构建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
 (3)研制物化、生物修复关键设备,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物化-生物耦合修复工程示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10-1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研制2-3种适合我国不同油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制备1-2种环境友好的石油脱附制剂,筛选4-6种适合不同生物气候带的耐油污、耐盐碱修复植物,开发2-4套物化和生物修复设备。
 (2)开发针对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石油污染物年降解效率达到40%-70%;开发针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成套技术,其中物化段石油脱附率达到60%-90%,生物段年降解率达到30%-60%。
 (3)在国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大型油田建立不同技术类型的示范工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1公顷,物化-生物耦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0.5公顷(或1000吨)。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形成2~3套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4)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
  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6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
  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申请单位应具有从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2. 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4.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5.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本重点项目,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召集人,其他单位应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就项目申请签订合作协议。
  6.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2: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


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开展联合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适合不同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金属矿区及其周边突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研制高效修复剂及其制备技术与工艺,研发砷、镉、铅、铜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物化联合修复技术,开发植物修复收获物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集成技术,并建立示范工程,制定相应的修复效率评价方法和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农产品质量保障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典型有色金属矿区及周边的重金属(砷、镉、铅、铜等)污染土壤,针对矿区重度污染土壤,重点研究以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为主要目标的重金属稳定化和钝化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针对矿区周边的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重点研究以防止重金属进入食物链为主要目标的重金属去除和阻隔化联合修复技术与示范;研究植物、微生物和物化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
  (1) 矿区重度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与钝化联合修复技术
 重度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技术
 重度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技术
  (2) 矿区周边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中重金属的联合修复技术
 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植物富集(去除)技术
 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的阻隔化技术
  (3) 植物修复收获物的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 植物修复收获物的安全处置技术与设备
 植物修复收获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4) 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集成示范与技术规范
 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规程与设计规范研究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5-8种高效稳定或去除多种重金属的修复植物和3-5种高效阻隔重金属吸收的植物资源,制备2-3种环境友好的化学钝化剂,研制2-3种能快速提高生物有效性的强化修复剂,开发2-3套修复剂制备技术与工艺设备。
 (2)开发针对矿区重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和钝化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重金属随地表径流的扩散量减少70%以上,土壤中砷、镉、铜、铅的有效态含量下降60%~ 70%;开发针对矿区周边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去除和阻隔化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土壤中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年去除效率达到10%以上,最终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并使种植的作物中可食部分符合农产品卫生标准。
 (3)研发植物修复收获物的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制2-3种修复植物焚烧过程中控制重金属挥发的固定剂,使固定效率达到80%以上,开发2-3套相关技术的工艺与设备。
 (4)在典型有色金属矿区及周边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土壤上,建立不同技术类型的示范工程,每个示范工程的面积不小于2公顷;完成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评估,建立修复技术规程与设计规范,形成2~3套金属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
 (5)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
  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5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5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
  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坚实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前期研发基础。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研究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5.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6.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3: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该项目将针对我国突出的农田土壤环境多环芳烃污染问题,筛选高效微生物降解菌,研制高效微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发相关的研制工艺和技术设备;研发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固定化降解技术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发展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建立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功能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筛选及高效微生物菌剂研制:针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筛选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研制高效微生物修复剂,研发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
 (2)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高效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研制环境友化的微生物固定载体材料、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关键工艺设备;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和增溶强化生物修复技术。
 (3)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制具有协同修复作用的营养调控剂,发展土壤根际生态调控与强化修复技术。
 (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制定修复技术规范。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高效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5-8种,其中能定殖于根际土壤的菌株3-4种;研制出3-5种高效修复菌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根际营养调控剂,开发2-3套制备工艺和设备;
 (2)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及其强化成套技术,使多环芳烃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60%以上,其中五环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达到40%以上;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多环芳烃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70%以上,其中五环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达到40%以上;
 (3)在国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上建立集成修复技术示范工程,示范面积不小于1公顷,多环芳烃的综合修复效率在70%以上。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形成2~3套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
 (4)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
  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6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
  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从事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研究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公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5.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6.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4: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


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化学反应性、易燃易爆性等危险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性质复杂,处理技术难度高。开展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集中式综合性处理处置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重大技术需求。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下设课题不超过4个。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危险废物区域环境管理的需求,建立危险废物集中式综合性处理处置示范设施和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废物焚烧关键设备和装置,危险废物填埋场安全保障系统和装备,危险废物(预)处理专用药剂和装备,以及综合处理处置场技术支撑系统。通过集成应用,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体系,对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重大工程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危险废物焚烧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
针对危险废物来源和特性复杂的特点,研制多形态废物进料技术、防腐技术、焚烧炉渣清除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应复杂组分危险废物的新型回转窑焚烧炉;通过优化燃烧控制参数,研发燃烧控制技术、二恶英及易挥发重金属控制技术,安全运行技术及其自动联调技术,实现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平稳安全运行,烟气排放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建立新型焚烧系统示范工程,并稳定运行。
 (2)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关键技术与示范
针对区域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和运营的技术需求,研发有效的渗滤液导排系统清洗技术;通过研究废物类型、填埋过程对填埋场安全性的影响,研发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系统污染预警、渗漏检测及其破损的现场修补技术,废物堆体不均匀沉降监测、预测和控制技术;建设一定规模的危险废物安全填埋示范工程,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危险废物填埋技术体系,实现填埋场的长期安全性。
 (3)危险废物(预)处理关键技术与示范
针对回转窑焚烧炉,研发高浓度废液焚烧配伍预处理技术;根据区域危险废物的特性和处理处置需求,研发具有可变价态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以及固化/稳定化预处理技术,研发典型危险废物熔融包裹固化预处理技术;针对高毒性危险废物的特点,研发其解毒/销毁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研究最佳处理工艺和应用条件。
 (4)危险废物风险评估及处置设施运行支撑技术与示范
针对区域危险废物种类多、来源复杂,处理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研究危险废物接收和调配、(预)处理和利用、焚烧处置、填埋处置等关键过程技术优选方法,开发决策支持软件,并在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进行应用;针对区域危险废物处置场运营时间长、环境风险大的特点,开发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行风险评估技术;选择典型危险废物(预)处理产物进行风险评价,建立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针对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场的特点,制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操作技术规程。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废物焚烧、安全填埋、(预)处理等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关键技术、材料、药剂和设备,申请4-6项国家发明专利。
 (2)应用研发的新型焚烧炉关键技术,建成处理规模在20t/d以上的危险废物焚烧示范工程,具备安全稳定运行300天/年以上的能力,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发达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
 (3)提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危险废物填埋技术体系,应用研发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建成处理规模在30t/d以上的危险废物安全填埋示范工程,填埋场设计安全期在50年以上。
 (4) 应用研发的(预)处理药剂和技术,建成处理规模在20t/d以上的危险废物(预)处理示范工程,处理的废物在最不利的填埋环境条件下满足国家标准。
 (5)制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操作技术规程,建立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优选和风险评价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决策支持软件。
  5.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
  6.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60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1200万元,企业、地方和承担单位匹配4800万元。
  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申请单位应具有从事危险废物技术研发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要求由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下设课题不超过4个。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2. 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4.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公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5.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本重点项目,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召集人,其他单位应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就项目申请签订合作协议。
  6.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5: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


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公共场所环境是人们工作和社交的主要场所,空气品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空气污染严重,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针对我国公共场所空气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典型污染物,开发净化效率高、能量消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室内空气污染净化关键技术和设备已迫在眉睫。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针对项目部分研究内容的申请将视为无效申请。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大型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娱乐场所等)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重大需求,以治理有机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为目的,研究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解析与调控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环境净化材料和技术,制备净化功能组件,研制新型独立空气净化器和适用于中央空调的空气净化单元样机,形成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为提升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与装备水平、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提供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现状,选择典型场所(如超市、商场、娱乐场所等)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解析与调控
明确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污染特征以及与气流组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公共场所不同污染物的动态行为,解析污染物来源,形成污染物净化调控的技术方案。
 (2)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研制新型高效多功能的吸附净化材料、技术及相应的功能组件,研发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应用技术,制备功能组件;研发低能耗、高效率的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重点研发具有吸附、催化等协同/耦合技术,形成与室内净化装置匹配的功能组件和配套技术。
 (3)室内空气中有害微生物的净化技术
研制对室内有害微生物具有快速杀菌效果、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抗菌材料,研发抗菌材料的负载、复合、控释等技术,形成与室内净化装置匹配的功能组件和配套技术。
 (4)室内空气污染净化设备与示范应用
集成上述研究成果,研发适用于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的净化单元装置和独立空气净化器以及关键配套技术,完成其在典型公共场所的示范应用。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典型公共场所(如超市、宾馆、娱乐场所等)污染物动态行为特征的数据库,形成2-3种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调控技术方案。
 (2)开发新型吸附、催化和抗菌材料5~6种,净化功能组件4-5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产品达到下列技术指标:甲醛净化效率>95%、苯净化效率>90%、除菌率≥90%、抗菌率≥90%(国标30m3空气舱,6小时)。
 (3)应用所研发的净化材料和功能组件,研制空气净化设备,在保证常规运行指标前提下,在2个以上典型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娱乐场所等)完成示范应用并稳定运行6个月,空气质量达到相应的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4)申报相关发明专利20项(其中申报国际专利2项以上)。
  5.项目执行年限
 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6.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国拨经费控制额1500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1500万元。
  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从事室内空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2. 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4.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5.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本重点项目,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召集人,其他单位应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就项目申请签订合作协议。
  6.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6: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环境污染控制将从传统污染物总量控制向同时重视微量优控污染物控制方向发展。当前我国优控污染监测技术基础薄弱,微量优控污染物的采样、制样及快速分析方面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高。建立适合我国的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下设3个课题,申请单位可以就各课题分别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本重点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满足国家履约需求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平台,建立和发展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显著提升我国优控污染物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本重点项目所指的优控污染物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初步筛选的水中6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控制的12种POPs和公约秘书处拟新增POPs(如溴代阻燃剂、PFOS/PFOA等)。
课题一、 优控污染物的采样和样品制备新设备
研究目标
自主研发针对微量、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水、土壤/沉积物等环境样品采集新设备,研制固定源废气的采样设备;研制新型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优控污染物提取及净化的制样设备。
研究内容
  1.用于空气、水、土壤/沉积物中微量优控污染物监测的采样技术与设备
研制能有效避免扰动,保持样品的原始性状,适合较大水深水体(水库、湖泊)采样的空气、水、土壤和沉积物采样新设备,设备的关键指标能达到国际同期同类设备技术水平。
  2.固定源废气采样技术与设备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固定源废气中痕量优控污染物采样设备,重点解决国内固定源烟气排放情况复杂多变、烟气流量大幅变化时等速采样难的关键技术问题。所研制设备应易于搬运,对采样环境适应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3.优控污染物监测样品制备新技术和设备
针对复杂环境介质中微量、痕量优控污染物的监测,研制高效、快速的环境样品中微量和痕量目标污染物提取技术和设备。
研制适用于不同种类优控污染物分离分析的商品化色谱小柱(cartridge);研制集样品浓缩与分离、净化为一体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装置。
考核指标
  1、研制3-4套分别适用于空气、水、土壤/沉积物中微量优控污染物监测采样的设备样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研制1套固定源废气微量/痕量优控污染物采样设备,废气采样关键技术指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商品化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50%以上。
  3、研制2种以上优控污染物样品前处理设备,适合从复杂环境介质中有效提取痕量目标污染物,回收率70%-120%;
  4、研制1套样品自动净化系统,性能指标满足环境监测要求,前处理时间较人工操作节约1倍以上,商品化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30%以上;
  5、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35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350万元。
课题二、 优控污染物监测新技术与质控产品研制
研究目标
发展一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优控污染物监测新技术,为我国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研制一批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急需的环境中POPs监测质控产品;开发高通量的二恶英类快速筛查技术,构建1套多层次二恶英类污染物检测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
  1.优控污染物监测新技术
研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被动采样技术;研制能对水中优控污染物高效富集、分离的新材料;开发快速筛查典型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技术。
  2.优控污染物监测的质控产品
针对二恶英类污染物,研制飞灰的环境标准物质;针对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研制土壤/底泥的环境标准物质;针对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研制底栖动物的环境标准物质;研制一批国内优控污染物监测急需的多组分混合标准物质。
  3.多层次二恶英类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
建立高通量的二恶英及类二恶英污染物生物快速筛查技术;发展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二恶英类技术;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HRGC/HRMS测定环境介质中痕量二恶英类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和QA/QC管理体系;综合生物快速筛查和中、高分辨的痕量二恶英类监测技术方法,形成1套服务对象和目的不同的多层次二恶英类污染物筛查/检测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
  1、研制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采样、制样新技术;
  2、飞灰标准参考物质的定值目标物至少包括15种(含)以上2,3,7,8-氯原子取代的PCDD/Fs,按照国际标准程序定值;
  3、土壤(或底泥)的定值目标物至少包括15种(含)以上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由不少于6家测试单位参加定值;
  4、双壳类底栖动物的定值目标物至少包括20种(含)以上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由不少于6家测试单位参加定值;
  5、研制8种以上多组分优控污染物混合标准溶液,按照国家标准程序定值;
  6、开发3-5种优控污染物监测新技术,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技术的领先水平;
  7、申请5项以上发明专利。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300万元。
课题三、 优控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系统
研究目标
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构建满足国家履约需求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平台;通过全面评估国内优控污染物监测的技术需求,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
研究内容
  1、POPs监测关键技术
建立支撑我国履行POPs公约的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制订符合全球POPs监测技术导则的12种POPs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发POPs公约拟新增加的“新POPs”(如溴代阻燃剂、PFOS/PFOA等)的监测技术;建立能满足长效履约机制的环境样品库。
  2、优控污染物监测的技术系统
以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优控污染物监测体系为目标,在科研单位和环境监测部门联合开展不同类型优控污染物的采样、提取、净化和测试比对实验,针对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固定源、环境空气、水体中优控污染物采样技术规范,建立灵敏高、可靠好的优控污染物监测方法。结合国际先进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与我国的国情,编制我国优控污染物分析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管理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
 (1)提出多种环境介质中优控污染物监测技术指南或技术标准(建议稿)60项以上,涵盖污染物100种以上,其主要监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2)提出3项以上优控污染物固定源、环境空气、水体中采样技术规范建议稿;
 (3)提出我国履约成效评估开展POPs监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导则;
 (4)全面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POPs”(如溴代阻燃剂、PFOS/PFOA等)的监测技术。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45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下设3个课题,申请单位可以就各课题分别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本重点项目各课题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发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7.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附件7: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连续自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与设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量环境监测设备依赖进口。本项目从我国环境管理的重大需求出发,瞄准国际环境监测技术前沿,通过关键技术突破与技术集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等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并进行示范运行,为我国环境监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连续自动环境监测技术系统与设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下设4个课题,申请单位可以就各课题分别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
课题一、饮用水源水质在线监测及预警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饮用水安全监测的技术需求,研制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生物预警技术与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形成样机;研究开发饮用水源及水环境低浓度芳香烃污染快速监测仪,以及藻类、叶绿素原位快速监测传感器。所研发的设备在重点城市饮用水供应中心进行示范运行。
研究内容:
 (1)研究饮用水源水质生物预警技术,研发饮用水源水质在线生物监测仪样机。
 (2)研究饮用水源及水环境酚类、苯系物等芳香烃化合物在线检测方法和技术,研发水体低浓度多组份芳香烃污染快速监测仪器设备。
 (3)研究水体浮游植物及其浓度的分类测量技术,研发便携式藻类原位快速监测传感器。
 (4)研究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信息管理系统及预警技术,在我国重点城市饮用水供应中心进行示范运行。
考核指标:
 (1) 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饮用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技术和系统,所研发的设备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申请发明专利2~3项。
 (2) 饮用水源水质在线生物监测仪样机:能够连续测量支角类和鱼类等受试生物运动的方式、频率、强度,实现对运动信号的自动分析和报警;样机含8组测量通道,可扩展;测量频率范围0~10Hz;测量精度0.05Hz;对有机磷农药污染自动报警的浓度限值低于国家地面水标准的1/10。
 (3) 饮用水源及水环境低浓度芳香烃污染快速监测仪工程化样机,无需样品预处理,可检测饮用水源中芳香烃化合物,苯酚(检测下限0.04 mg/L)、甲酚(检测下限0.1 mg/L)、麝香草酚(检测下限0.05 mg/L),多环芳烃化合物苯并(k)萤蒽、二萘嵌苯、萤蒽、菲、芘、蒽(检测下限1μg/L),可检测水环境中煤油(检测下限0.1 mg/L)、柴油(检测下限0.5 mg/L)、汽油(检测下限0.2 mg/L)、润滑油(检测下限0.5 mg/L);可显示和存储二维与三维特征谱图,响应时间小于30s。
 (4) 便携式水体中藻类原位快速监测仪产业化样机:藻类测量范围0~100μg/L(叶绿素a )。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
研究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
 (1) 饮用水源水质生物预警技术与在线监测仪器样机、水体低浓度芳香烃污染快速监测仪样机、便携式藻类原位快速监测传感器样机各一套;
 (2) 样机系统完成在重点城市饮用水供应中心示范运行和对比实验;
 (3)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
课题二、水环境质量与水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总量消减的重大需求,研究开发自主产权的先进水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系统,以目前我国水体重要监测指标(COD、TOC、总氮、总磷、氨氮、水中活性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重金属等)的监测设备国产化为目标,研发符合国家有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检出限等指标的监测设备,编制相关产品工艺并制定相应的仪器标准,实现产业化,为区域和流域水污染总量控制及环境管理部门掌握环境状况服务。
研究内容:
 (1)研发痕量活性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四位一体的在线分析仪器;研发溶解氧(DO)、 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三位一体及总氮(TN)、总磷(TP)在线分析仪器。
 (2)研发先进水样预处理装置和污染源高保真取样留样装置;研究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研制石油类污染分析仪样机系统;研究重金属(铅、汞、6价铬、镉、总砷)在线监测技术,研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水污染分析检测仪器。
考核指标:
 (1)水中痕量活性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四位一体的在线分析仪器:亚硝酸盐氮(检测下限0.005mg/L)、硝酸盐氮(检测下限0.02mg/L)、氨氮(检测下限0.05mg/L);
 (2)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三位一体及总氮(TN)、总磷(TP)在线分析仪器:溶解氧(检测下限0.2mg/L)、生化需氧量(检测下限2mg/L)、化学需氧量(检测下限10mg/L) 总氮(检测下限0.05mg/L)、总磷(检测下限0.01mg/L);
 (3) 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重金属(铅、汞、6价铬、镉、总砷) 检测下限0.001mg/L;
 (4) 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仪:检测下限0.01mg/L。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
研究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
 (1) 水中痕量活性磷、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四位一体的在线分析仪,溶解氧(DO)、 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三位一体及总氮(TN)、总磷(TP)在线分析仪,重金属在线监测仪,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仪样机各一套;
 (2) 编制相关产品工艺并制定相应的仪器标准;
 (3) 样机示范运行和对比实验;
 (4)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7项。
说明与要求:申请单位应具备相关的研究工作经验和产业化基础,鼓励产业和研究部门联合申请。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4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400万元。
课题三、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
针对大气中重要污染物连续、自动、立体监测的技术需求,发展多种污染成分、温室气体、以及颗粒物的快速立体监测技术。研发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的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制重点污染面源排放的VOCs及温室气体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立体监测技术和设备;所研发的设备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研究内容:
 (1)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技术与设备
研发移动式多点源、无组织污染气体(NO2、SO2、CS2、VOCs等)排放通量的快速、实时遥测技术与系统样机。重点突破污染气体浓度及空间分布的分析反演方法;研发污染气体排放通量模型与实用化通量计算软件。
 (2)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遥测技术与设备
研制颗粒物垂直分布变化的激光自动探测设备,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颗粒物消偏振特性和空间分布的反演算法与软件。
 (3)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
研究开放式VOCs及温室气体浓度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研发多组分气体定量反演算法和实用化应用软件。
考核指标:
  (1) 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所研发设备技术的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课题研究形成发明专利6~8项;
  (2) 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技术系统,用于地基扫描与车载监测。测量成分:NO2、SO2、CS2、VOCs以及O3、BrO等;垂直柱浓度测量下限(NO2、SO2、CS2、VOCs):1~15ppm•m;通量探测下限(NO2、SO2、CS2、VOCs):0.03~0.1 kg/(m2•h);
  (3) 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遥测技术与设备,可分辨沙尘、气溶胶颗粒物、云底云高、边界层;测量距离10km(白天)、25km(夜间);距离分辨率6m~150m可选;时间分辨率2s~600s可变;
  (4) 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多组分非接触实时监测10~20种VOCs(并具有可扩展性);主要成份的检测下限<10ppb;动态范围ppb级到ppm;检测精度优于±5%;响应时间小于1分钟;数据库不少于200物种(包含USEPA认证的180多种);CH4、CO2、N2O、NH3等成分检测下限分别达到100ppb、1ppm、5ppb、5ppb;检测精度优于±5%;室温下连续工作;响应时间小于1s;
  (5) 开展研发系统样机的对比和示范实验。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
研究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
 (1) 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系统、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遥测设备、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在线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各一套;
 (2) 研发的系统设备示范运行;
 (3)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8项;
 (4) 研发的部分系统与设备获得计量许可检验。
说明与要求:申请单位应具备相关的研究工作经验和基础,鼓励研究单位与应用单位联合申请。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8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800万元。
课题四、重要有机化工溶剂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大宗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工溶剂生产和使用企业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急需的在线监控技术需求,研发重要有机化工溶剂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监测设备,并在典型化工厂建立监测示范点,完成系统连续监测解决方案,用于监控有害化学品的排放,从源头上防止和避免突发污染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研究内容:
 (1)研究环境危害性强,产量和使用量大的化学品的在线测量技术,开发有机化工溶剂(包括甲烷氯化物,醋酸酐,二甲基亚砜,丙烯腈,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等)在线监测样机。
 (2)连续测量仪器的多点远程监控技术和系统综合集成方案设计。
 (3)开展典型工厂、化学品储存库和运输工具的在线测量成套设备和技术示范应用的研究,解决批量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考核指标:
 (1) 重要有机化工溶剂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二氯甲烷, 丙酮, 醋酸酐,二甲基亚砜,丙烯腈,丙烯酸酯,苯、苯酚和对二甲苯等大宗有机溶剂排放和泄漏的在线、多通道实时监测,可以同时测量6种以上化学品;
 (2) 单次检测响应时间小于5秒,最低检测限低于0.1ppm, 精度0.01ppm;
 (3)  可以同时对8个采样点进行连续检测,采样间隔小于30秒,仪器现场连续运转2个月以上;
 (4)  数据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共享,并进行声光报警。
课题执行年限: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
研究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
 (1) 研制2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有机化工溶剂连续监测设备;
 (2) 研发的系统设备示范运行;
 (3)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项。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2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下设4个课题,申请单位可以就各课题分别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本重点项目各课题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7.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2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