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济南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4-19 生效日期: 2001-07-01
发布部门: 济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济政发[2001]14号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1)条    

    第二条 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按本办法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三条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四条 市民政局是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
  (一)组织调查研究,制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和具体政策,提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规划,组织、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
  (二)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及时建议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组织、协调、指导社会各界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四)指导、督促、检查县(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五)负责与有关部门工作的协调;
  (六)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违法违纪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领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对象和出具伪证的单位;
  (七)协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行政复议;
  (八)编制并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报告本级年度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预、决算方案;
  (九)负责全市的社会救助计算机网络管理;
  (十)负责各县(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


    第五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其职责是:
  (一)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具体政策和工作要求,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二)编制并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报告本级年度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预、决算方案;
  (三)负责对保障资格的审批和注销;
  (四)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五)研究解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的违法违纪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领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对象和出具伪证的单位;
  (七)负责本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行政复议;
  (八)负责本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管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调研、统计;
  (九)组织、协调、指导辖区社会各界开展社会救助活动;
  (十)负责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十一)负责定期向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部门汇报本辖区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具体实施,其职责是:
  (一)按照县(市)区政府制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要求,编制工作计划,搞好宣传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负责保障金的发放和管理;
  (三)负责对保障资格认定或注销的调查摸底和审核上报;
  (四)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辖区内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的违纪违法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冒领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违纪违法行为;
  (五)负责保障工作档案、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统计工作;
  (六)组织、协调、指导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帮困活动;
  (七)为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或技能培训的机会;
  (八)负责定期向县(市)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部门汇报本辖区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第七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接受辖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请,并对申请者的家庭成员、收入、生活困难程度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核算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上报街道办事处;
  (二)按要求张榜公布保障对象,公开保障金额,接受群众监督;
  (三)负责按时发放保障款物;
  (四)负责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定期审查;
  (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保障对象变化情况。


    第八条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一)财政部门按照规定及时拨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及必要的办公经费;
  (二)统计、物价部门提供当地消费水平变化情况,提出保障标准建议;
  (三)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对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人事部门负责提供下岗人员、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收入变化情况;
  (五)工商、税务、教育、卫生、房管、供电等部门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九条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列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专项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十条 中央、省、市级财政拨付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用于中央属、省属、市属单位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补助。


    第十一条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县(市)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执行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三条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及其它劳动收入;
  (二)继承和赠与、利息、红利、有价证券、特许权收入;
  (三)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离退休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遗属补助金;
  (四)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等收入;
  (五)其它合法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优抚对象按照规定应享受的抚恤金、优待金收入不计入个人和家庭收入范围。


    第十四条 家庭收入应当按其应得收入计算:
  (一)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收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离退休费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的,按实际收入计算,低于该标准的,按应得收入计算;
  (二)职工遗属以及其他应当按国家规定享受各种补助的人员,其收入按有关规定的标准计算;
  (三)同一家庭成员有两类户籍的(既有城镇非农业户口又有农业户口),由户籍所在地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四)在就业年龄内,因病、因残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必须出具市卫生部门指定医院证明),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核准其实际收入,确定保障数额;
  (五)有赡养、扶(抚)养能力的,以法律判决的法律文书或有关部门调解确定的应付标准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减去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后剩余部分的50%,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扶养费、抚养费按照给付方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抚养人、扶养人的,其给付额最高不超过其收入的50%。法定赡养、扶(抚)养义务人属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不计算其应付赡养、扶(抚)养费;
  (六)法定被赡养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法定赡养人是独生子女的,可与被赡养人合并计算保障标准。


    第十五条 城镇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一)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职业介绍机构或有关部门提供工作的;
  (二)违反《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未被处理的;
  (三)拥有自己出资购买的非生活必需高档消费品,如拥有移动电话、摩托车、饲养高级宠物、自行购买商品房等,且日常实际生活消费明显高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四)不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其他情况。


    关联法规地方人大法规(1)条    

    第十六条 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户主通过户籍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向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没有设立居民委员会的,可直接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不在同一地点的,只能由一方提出申请, 其他成员应提供由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有关证明。


    第十七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委托居民委员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并由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符合保障条件的,应填写《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经过复核后,填写《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花名册》,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并发给统一印制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县(市)区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对批准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家庭,区分不同情况,给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城镇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镇居民,批准其按照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第二十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申请和经审批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意见;管理审批机关经核查,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委托街道办事处、乡镇或者居委会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给付实物。


    第二十二条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居委会告知县(市)区民政部门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第二十三条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镇居民的户籍因迁移或行政区域变更发生变动的,应及时到迁出和迁入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变更手续。在本县(市)区范围的,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办理转移手续,并报县(市)区民政局备案; 跨区(市)县的由县(市)区民政局办理转移手续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同时,保障对象还要凭迁出地的证明到迁入地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尚未建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的新建小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由当地乡镇政府民政办公室代管。符合保障条件的人户分离居民,由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予以审查办理,居住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应当参加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组织的社区公益性劳动,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的,停发或减发本人当月保障金。


    第二十六条 从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审查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第二十七条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追回冒领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 并视情节,给予一定处罚。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二十八条 城镇居民对县(市)区民政部门做出的不批准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
  (一)对城镇困难居民的摸底调查;
  (二)在制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对生活必需品的种类、物价水平等抽样调查;
  (三)对保障对象的登记、审查、核实,保障金发放、管理等;
  (四)表、册、证、卡的印制、档案管理及宣传费用;
  (五)工作机构建设(包括电脑网络管理)及人员培训等。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向社会招聘,配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专管人员,招聘人员的工资由市、县(市)区财政支付。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OO一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5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