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邮电部关于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网路组织和管理暂行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4-04-11 生效日期: 1994-04-11
发布部门: 邮电部
发布文号:

第一节 总则

 

  一、为了合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根据邮电部发布的《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及部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作为组织和管理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以下简称分组网)的依据。


  二、根据分组网的建设和发展应实行单网单制式的原则和统一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统一网路编号、统一网路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要求,本办法规定了网路组织和网路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以强化全程全网的统一管理。


  三、分组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管局)应贯彻执行本办法并依照本办法组建、管理本地区内的分组网。各级电信管理人员应树立全程全网的观念,严格遵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四、本管理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邮电部。

第二节 网路组织

 

  一、网路等级结构

  分组网采用二级结构,由一级交换中心和二级交换中心组成。

  1.一级交换中心之间采用全连通的网状结构,由于建网初期业务量较少,暂采用不完全的网状结构。以后随业务量的发展,逐步实现全网状连接。

  2.一级交换中心到所属的二级交换中心之间采用星状结构,隶属于同一个一级交换中心的二级交换中心之间,应根据当地业务量的发展、网路可靠性的需求和传输电路的可能条件,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

  3.任何两个交换中心之间,根据业务量需要,可以设置直达高效电路。


  二、交换中心的设置

  1.一级交换中心:设置在各省会局(包括重庆局)。负责本局用户的交换,负责到其它一级交换中心和出入口局的转接,负责所属二级交换中心的汇接。

  现有一级交换中心31个。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西宁、南宁、贵阳、银川、乌鲁木齐、兰州、杭州、福州、南昌、昆明、海口、拉萨、重庆

  一级交换中心均设置RM模块,今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逐步设置纯中转RM模块。

  一级交换中心的设立由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

  2.二级交换中心:设置在各地市局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局。负责本局用户的交换,负责到所属一级交换中心和二级交换中心的转接。在业务量较大地区的二级交换中心,可设置RM模块,其余地区和县(市)二级交换中心,设置AM模块(RM模块下第一层AM模块)。具体设置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确定,报邮电部电信总局备案。

  3.北京上海为国际出入口局,负责国内外用户对外出入口呼叫和国家(地区)之间的中转呼叫。广州为港澳地区的出入口局,均设置RM模块。

  4.对于业务量较小的县局,可以采用AM模块或PAD与二级交换中心连接,作为用户接入设备。


  三、网路组织原则

  1.网路组织应充分考虑全网的安全可靠性:

  (1)建网初期,一级交换中心应保证至少配备不少于三个方向的省际中继电路;

  (2)二级交换中心应至少配备两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

  (3)每个省至少有两个RM模块,应具有出省中继电路;

  (4)对于只有一个RM模块的省,出省中继电路应设置在不同电源块供电的接口板上。

  2.网路组织应充分满足全程全网的时延要求,符合体制标准:

  (1)为了保证全程全网的时延指标符合要求,全国网路组织应保证全程端到端用户通信最多不超过10个节点模块(PAD),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2)省内组网应保证用户端到端通信最多不超过6个节点模块(PAD),任一用户到本省一级交换中心的节点(PAD)不超过3个,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3)全网任一用户到国际出入口局不超过6个节点模块(PAD),其中小于等于9600bps速率的中继电路不超过二段。

  3.网路组织应满足业务量发展要求:

  (1)各级网管中心应定期分析网路运行情况,利用网络性能分析工具(AAT、OMAT、NDR、EDR、ADR、NTA等)对网路时延、中继电路可用率、中继电路利用率、业务流量流向等进行分析,应保证最大端到端网络时延满足体制要求,中继电路可用率≥98%;中继电路利用率不超过80%(超过80%的时间在忙时应小于2小时),PE板利用率、模块吞吐量符合指标要求。

  (2)定期分析用户分布情况,了解用户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中继电路开放计划及网路调整方案,提高中继电路处理能力(如增大中继电路数量、提高速率、改善通信质量)。

  (3)根据对网络性能和用户分布情况的分析,利用ROUTOP和NTA分析工具,确定最佳路由选择策略,缩短中继时延,改善网络性能,验证网路调整的正确性。

第三节 网路管理中心

 

  一、网路管理中心设置原则

  分组网设立全国网路管理中心(简称全国网管中心)、省级网路管理中心(简称省级网管中心),业务量发展较快的省也可以设区域网路监控站。

  1.全国网路管理中心的设置原则

  在北京设立全国网路管理中心(或称一级网管中心),统一管理、监控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网管中心设备配备应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2.省级网路管理中心的设置原则

  (1)已组建省内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其省邮电管理局所在省会城市设立该省的省级网管中心(或称二级网管中心)。

  (2)还没有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属于省际网部分的节点管理:包括网路监视、业务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全部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节点模块的故障管理由当地节点机维护人员负责,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协助、指导和监督。

  (3)已经采用北电设备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其省级分组网管中心的设备配置、业务管理功能和权限应按本办法的各项规定执行。

  (4)采用非北电设备组网过渡的省,应建立省级网管中心,负责设备的故障监视、用户中继参数设置、计费统计等管理。

  3.区域网路监控站的设置原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省内业务量发展需要,在其省内分组网设立区域网路监控站,其设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1)其所管辖的区域,在经济和地理上已经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2)所管理的节点设备(RM、AM、SAM)达到15个以上;

  (3)其设备配置应符合本节“各级网管中心的设备配置”的要求;

  (4)区域网路监控站的设立,由各省管局批准,报电信总局和全国及省级网管中心备案。

  4.网络和网管中心的命名

  (1)全国网管中心的合名

  ①网络名称: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②网络标识:CHINAPAC(现SESA网为CHINAPAC 1)

  ③网管中心标识:NMC-C

  ④网管中心所在城市:北京

  (2)省级网管中心的命名

  ①网络名称: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YY

  ②网络标识:CHINAPAC-XX

  ③网管中心标识:NMC-R-XX

  YY:为省份中文名称,

  XX:为省的代码标识。

  ④网管中心所在城市:见下表所示

  (3)省级公用分组交换网及网管中心命名表:


------------------------------------
|序|               |      |    |网管所 |
| |   网  络  命  名  |  网络标识 |网管标识|    |
|号|               |      |    |在城市 |
|-|---------------|------|----|----|
|1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北京 |CHINAPAC-BJ |NMC-R-BJ| 北京 |
|-|---------------|------|----|----|
|2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上海 |CHINAPAC-SH |NMC-R-SH| 上海 |
|-|---------------|------|----|----|
|3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天津 |CHINAPAC-TJ |NMC-R-TJ| 天津 |
|-|---------------|------|----|----|
|4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广东 |CHINAPAC-GD |NMC-R-GD| 广州 |
|-|---------------|------|----|----|
|5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广西 |CHINAPAC-GX |NMC-R-GX| 南宁 |
|-|---------------|------|----|----|
|6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辽宁 |CHINAPAC-LN |NMC-R-LN| 沈阳 |
|-|---------------|------|----|----|
|7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黑龙江|CHINAPAC-HL |NMC-R-HL|哈尔滨 |
|-|---------------|------|----|----|
|8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吉林 |CHINAPAC-JL |NMC-R-JL| 长春 |
|-|---------------|------|----|----|
|9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河北 |CHINAPAC-HJ |NMC-R-HJ|石家庄 |
|-|---------------|------|----|----|
|10|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河南 |CHINAPAC-HY |NMC-R-HY| 郑州 |
|-|---------------|------|----|----|
|1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山东 |CHINAPAC-SD |NMC-R-SD| 济南 |
|-|---------------|------|----|----|
|12|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山西 |CHINAPAC-SX |NMC-R-SX| 太原 |
|-|---------------|------|----|----|
|13|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陕西 |CHINAPAC-SN |NMC-R-SN| 西安 |
|-|---------------|------|----|----|
|14|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湖北 |CHINAPAC-HB |NMC-R-HB| 武汉 |
|-|---------------|------|----|----|
|15|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湖南 |CHINAPAC-HN |NMC-R-HN| 长沙 |
|-|---------------|------|----|----|
|16|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安徽 |CHINAPAC-AH |NMC-R-AH| 合肥 |
|-|---------------|------|----|----|
|17|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四川 |CHINAPAC-SC |NMC-R-SC| 成都 |
|-|---------------|------|----|----|
|18|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宁夏 |CHINAPAC-NX |NMC-R-NX| 银川 |
|-|---------------|------|----|----|
|19|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贵州 |CHINAPAC-GZ |NMC-R-GZ| 贵阳 |
|-|---------------|------|----|----|
|20|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新疆 |CHINAPAC-XJ |NMC-R-XJ|乌鲁木齐|
|-|---------------|------|----|----|
|2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西藏 |CHINAPAC-XZ |NMC-R-XZ| 拉萨 |
|-|---------------|------|----|----|
|22|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青海 |CHINAPAC-QH |NMC-R-QH| 西宁 |
|-|---------------|------|----|----|
|23|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甘肃 |CHINAPAC-GS |NMC-R-GS| 兰州 |
|-|---------------|------|----|----|
|24|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云南 |CHINAPAC-YN |NMC-R-YN| 昆明 |
|-|---------------|------|----|----|
|25|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江西 |CHINAPAC-JX |NMC-R-JX| 南昌 |
|-|---------------|------|----|----|
|26|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福建 |CHINAPAC-FJ |NMC-R-FJ| 福州 |
|-|---------------|------|----|----|
|27|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内蒙古|CHINAPAC-NM |NMC-R-NM|呼和浩特|
|-|---------------|------|----|----|
|28|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海南 |CHINAPAC-HQ |NMC-R-HQ| 海口 |
|-|---------------|------|----|----|
|29|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江苏 |CHINAPAC-JS |NMC-R-JS| 南京 |
|-|---------------|------|----|----|
|30|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浙江 |CHINAPAC-ZJ |NMC-R-ZJ| 杭州 |
------------------------------------


  (4)区域网路监控站的命名

  网路监控站标识:NMC-M-XX

  XX:为监控站代码标识,由各省管局确定,并通知全国及省级网管中心。

  5.全网操作代理(OA)的划分和设置

  (1)全网操作代理(OA)的层次划分

  全网设置四个层次的操作代理(OA),上层操作代理(OA)可以监控、管理与其相关的下层操作代理(OA)所管理的网路资源,包括网路运行情况、故障告警处理及有关信息的采集和上报等。

  全网划分为四级操作代理(OA):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

  ③三级操作代理(OA3);

  ④四级操作代理(OA4);

  (2)全网操作代理(OA)的设置原则

  ①全国网管中心设立为一级操作代理(OA1),即全网最高级操作代理。负责收集全网操作代理(OA)或设备送来的数据;

  ②在北京、沈阳、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局设立二级操作代理(OA2),只负责数据的传送,统一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管理;

  ③已经采用北电设备组建省内分组网的省,在其省级网管中心设立三级操作代理(OA3),负责管理省内网路资源和数据的收集;目前还未建省内分组网的省,暂不分配OA3,省会北电设备(RM/AM)的业务数据由所属的OA2负责收集;

  ④业务量较大的省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网路监控站设置四级操作代理(OA4),负责管理局部用户数据和故障告警的收集。

  (3)全网操作代理(OA)的数据收集方式(见图3-1)

  ①北京OA2负责收集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呼和浩特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②沈阳OA2负责收集沈阳、长春和哈尔滨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③上海OA2负责收集上海、杭州、福州和南昌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④南京OA2负责收集南京、合肥和济南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⑤西安OA2负责收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⑥成都OA2负责收集成都、贵阳、昆明和拉萨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⑦武汉OA2负责收集武汉、长沙和郑州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⑧广州OA2负责收集广州、南宁和海口OA3或设备(RM/AM)送来的数据。

  (4)全网操作代理(OA)的命名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命名为CNBJOA1。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命名为:

  北京:RNBJOA2,沈阳:RNSYOA2,上海:RNSHOA2,

  南京:RNNJOA2,西安:RNXAOA2,成都:RNCDOA2,

  武汉:RNWHOA2,广州:RNGZOA2。

  ③三级操作代理(OA3):命名见下表: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地点    |    OA名    |
|---|---------|-----------|
| 1 |   北京    |  BJBJOA3  |
|---|---------|-----------|
| 2 |   上海    |  SHSHOA3  |
|---|---------|-----------|
| 3 |   天津    |  TJTJOA3  |
|---|---------|-----------|
| 4 |  石家庄    |  HJSJOA3  |
|---|---------|-----------|
| 5 |   太原    |  SXTYOA3  |
|---|---------|-----------|
| 6 |   呼和    |  NMHHOA3  |
|---|---------|-----------|
| 7 |   沈阳    |  LNSYOA3  |
|---|---------|-----------|
| 8 |   长春    |  JLCCOA3  |
|---|---------|-----------|
| 9 |  哈尔滨    |  HLHROA3  |
|---|---------|-----------|
|10 |   西安    |  SNXAOA3  |
|---|---------|-----------|
|11 |   兰州    |  GSLZOA3  |
|---|---------|-----------|
|12 |   银川    |  NXYCOA3  |
|---|---------|-----------|
|13 |   西宁    |  QHXNOA3  |
|---|---------|-----------|
|14 |  乌鲁木齐   |  XJWLOA3  |
|---|---------|-----------|
|15 |   济南    |  SDJNOA3  |
|---|---------|-----------|
|16 |   南京    |  JSNJOA3  |
|---|---------|-----------|
|17 |   合肥    |  AHHFOA3  |
|---|---------|-----------|
|18 |   杭州    |  ZJHZOA3  |
|---|---------|-----------|
|19 |   福州    |  FJFZOA3  |
|---|---------|-----------|
|20 |   南昌    |  JXNCOA3  |
|---|---------|-----------|
|21 |   郑州    |  HYZZOA3  |
|---|---------|-----------|
|22 |   武汉    |  HBWHOA3  |
|---|---------|-----------|
|23 |   长沙    |  HNCSOA3  |
|---|---------|-----------|
|24 |   广州    |  GDGZOA3  |
|---|---------|-----------|
|25 |   南宁    |  GXNNOA3  |
|---|---------|-----------|
|26 |   海口    |  HQHKOA3  |
|---|---------|-----------|
|27 |   成都    |  SCCDOA3  |
|---|---------|-----------|
|28 |   贵阳    |  GZGYOA3  |
|---|---------|-----------|
|29 |   昆明    |  YNKMOA3  |
|---|---------|-----------|
|30 |   拉萨    |  XZLNOA3  |
---------------------------


  ④四级操作代理(OA4):-命名为XXXXOA4(XXXX为地市局电报汉语拼音局名标志)。重庆为SCCQOA4。

  (5)操作代理(OA)标识符(OA NAMS ID)

  ①操作代理(OA1~OA3)标识符(OA NAMS ID)见下表所示。


---------------------------------
| 序 |         |    OA NAMS ID   |
|   |   OA名   |-----------------|
| 号 |         | 主用(CF) | 备用(BU) |
|---|---------|--------|--------|
| 1 | CNBJOA1 |  101   |  102   |
|---|---------|--------|--------|
| 2 | RNBJOA2 |  201   |  202   |
|---|---------|--------|--------|
| 3 | RNSYOA2 |  203   |  204   |
|---|---------|--------|--------|
| 4 | RNSHOA2 |  205   |  206   |
|---|---------|--------|--------|
| 5 | RNNJOA2 |  207   |  208   |
|---|---------|--------|--------|
| 6 | RNXAOA2 |  209   |  210   |
|---|---------|--------|--------|
| 7 | RNCDOA2 |  211   |  212   |
|---|---------|--------|--------|
| 8 | RNWHOA2 |  213   |  214   |
|---|---------|--------|--------|
| 9 | RNGZOA2 |  215   |  216   |
|---|---------|--------|--------|
|10 | BJBJOA3 |  301   |  302   |
|---|---------|--------|--------|
|11 | SHSHOA3 |  303   |  304   |
|---|---------|--------|--------|
|12 | TJTJOA3 |  305   |  306   |
|---|---------|--------|--------|
|13 | HJSJOA3 |  307   |  308   |
|---|---------|--------|--------|
|14 | SXTYOA3 |  309   |  310   |
|---|---------|--------|--------|
|15 | NMHHOA3 |  311   |  312   |
|---|---------|--------|--------|
|16 | LNSYOA3 |  313   |  314   |
|---|---------|--------|--------|
|17 | JLCCOA3 |  315   |  316   |
|---|---------|--------|--------|
|18 | HLHROA3 |  317   |  318   |
|---|---------|--------|--------|
|19 | SNXAOA3 |  319   |  320   |
|---|---------|--------|--------|
|20 | GSLZOA3 |  321   |  322   |
|---|---------|--------|--------|
|21 | NXYCOA3 |  323   |  324   |
|---|---------|--------|--------|
|22 | QHXNOA3 |  325   |  326   |
|---|---------|--------|--------|
|23 | XJWLOA3 |  327   |  328   |
|---|---------|--------|--------|
|24 | SDJNOA3 |  329   |  330   |
|---|---------|--------|--------|
|25 | JSNJOA3 |  331   |  332   |
|---|---------|--------|--------|
|26 | AHHFOA3 |  333   |  334   |
|---|---------|--------|--------|
|27 | ZJHZOA3 |  335   |  336   |
|---|---------|--------|--------|
|28 | FJFZOA3 |  337   |  338   |
|---|---------|--------|--------|
|29 | JXNCOA3 |  339   |  340   |
|---|---------|--------|--------|
|30 | HYZZOA3 |  341   |  342   |
|---|---------|--------|--------|
|31 | HBWHOA3 |  343   |  344   |
|---|---------|--------|--------|
|32 |  HNCSOA3 |  345   |  346   |
|---|---------|--------|--------|
|33 |  GDGZOA3 |  347   |  348   |
|---|---------|--------|--------|
|34 |  GXNNOA3 |  349   |  350   |
|---|---------|--------|--------|
|35 |  HQHKOA3 |  351   |  352   |
|---|---------|--------|--------|
|36 |  SCCDOA3 |  353   |  354   |
|---|---------|--------|--------|
|37 |  GZGYOA3 |  355   |  356   |
|---|---------|--------|--------|
|38 |  YNKMOA3 |  357   |  358   |
|---|---------|--------|--------|
|39 |  XZLSOA3 |  359   |  360   |
|---|---------|--------|--------|
|40 |         |        |        |
---------------------------------


  ②XXXXOA4标识符(OA NAMS ID)由401开始,按建网顺序排列。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核定。

  (6)各级操作代理(OA)的备份

  ①一级操作代理(OA1)的备份:主用与备用OA1的PE在不同现场,主用PE的NAMS ID=1001,备用PE的NAMS ID=1004。

  ②二级操作代理(OA2)的备份:主用与备用OA2的PE在不同现场。


---------------------------------
| 序 |         |  OA2 PE NAMS ID |
|   |  OA2名   |-----------------|
| 号 |         |  主用    |  备用    |
|---|---------|--------|--------|
| 1 | RNBJOA2 | 1003   | 28001  |
|---|---------|--------|--------|
| 2 | RNSYOA2 | 28001  | 1003   |
|---|---------|--------|--------|
| 3 | RNSHOA2 | 2001   | 7001   |
|---|---------|--------|--------|
| 4 | RNNJOA2 | 7001   | 2001   |
|---|---------|--------|--------|
| 5 | RNXAOA2 | 23001  | 19001  |
|---|---------|--------|--------|
| 6 | RNCDOA2 | 19001  | 23001  |
|---|---------|--------|--------|
| 7 | RNWHOA2 | 17001  | 13001  |
|---|---------|--------|--------|
| 8 | RNGZOA2 | 13001  | 17001  |
---------------------------------


  ③三、四级操作代理(OA3和OA4)的备份:OA3和OA4的备份应设置在本省内不同模块或地点的PE上。具体设置由省级网管中心核定,报全国网管中心备案。

  6.各级网管中心与操作代理(OA)的关系

  (1)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各级操作代理(OA)的增设、修改和调整。

  (2)全网有关信息的采集和上报,依据全网四级操作代理(OA)互连关系逐级汇总和传送。

  (3)上级操作代理(OA)可以监测(视)、协调与相关的下级操作代理(OA)所管理的网路资源,包括网路运行情况和故障告警等。

  (4)在一个省级网管中心只能设立一个三级操作代理(OA),四级操作代理(OA)的设置数量原则上不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确定。

  图3-1 全网四级操作代理(OA)的数据收集方式


 OA1       OA2     OA3       OA4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哈尔滨
         ----| 沈 阳 |-----长 春
         |   |     |-----沈 阳
         |   -------
         |
         |
         |   -------
         |   |     |-----北 京
         |   |     |-----天 津
         |---| 北 京 |-----石家庄
         |   |     |-----太 原
         |   |     |-----呼和浩特
         |   -------
         |
         |
         |   -------
         |   |     |-----上 海
         |---| 上 海 |-----杭 州
         |   |     |-----南 昌
         |   |     |-----福 州
         |   -------
         |
         |
         |   -------
         |   |     |-----南 京
         |---| 南 京 |-----济 南
         |   |     |-----合 肥
-------  |   -------
|     |  |
| 全国网 |  |
| 管中心 |--|
|     |  |   -------
-------  |   |     |-----西 安
         |   |     |-----银 川
         |---| 西 安 |-----西 宁
         |   |     |-----乌鲁木齐
         |   |     |-----兰 州
         |   -------
         |
         |
         |   -------
         |   |     |-----成 都------重庆
         |---| 成 都 |-----贵 阳
         |   |     |-----昆 明
         |   |     |-----拉 萨
         |   -------
         |
         |
         |   -------
         |   |     |-----武 汉
         |---| 武 汉 |-----郑 州
         |   |     |-----长 沙
         |   -------
         |
         |
         |   -------
         |   |     |-----广 州
         ----| 广 州 |-----南 宁
             |     |-----海 口
             -------


  二、各级网管中心的管理范围和职责

  1.管理范围:

  (1)全国网管中心

  负责对分组交换全网的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负责协调处理一级交换中心设备和省际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全网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省级网管中心和区域网路监控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2)省级网管中心

  负责对省内分组网的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负责协调处理二级交换中心设备和省内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全网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区域网路监控站和各节点机局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3)区域网路监控站

  负责对分组网的局部网路、设备运行状况、业务负荷等进行实时监测管理,负责协调处理区域内的二级交换中心设备或交换电路的重大故障,以保证局部网路稳定可靠,安全畅通,工作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最佳状态。同时负责对所属各节点机局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2.主要职责:

  (1)全国网管中心:

  ①对全网的网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省级网管中心或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重大网路或节点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

  ③对全网的业务数据(电路利用率及负荷记录、故障告警记录、计费原始记录、中继阻断记录)定期进行采集、汇总及综合统计分析。

  ④对全网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编发通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

  ⑤负责全网软件更新、版本升级的统一管理,包括功能测试,技术验证,升级遥装等。

  ⑥负责全网特种业务开放和管理,关键网路设备和资源(如特种业务服务器)的控制,全网相关数据库的管理,部分用户生成及管理工作。

  ⑦负责全网网路拓扑结构变动、资源分配、国际省际中继路由增加或调整等方面局数据的修改和管理。

  ⑧负责全网国际出入口局、国际电路调测开通,并管理、协调国际及公用网与专用网的互连技术问题。

  (2)省级网管中心:

  ①对省内分组网的网路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省内各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重大网路或交换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

  ③对省内分组网的业务数据(业务统计记录、故障告警记录、计费原始记录、中继阻断记录)定期进行采集、过滤,并负责向全国网管中心转储。

  ④对省内分组网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编发通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向全国网管中心和主管部门报告。

  ⑤负责省内用户入网和业务开放的管理,省内相关网路资源的控制和数据库的管理。

  ⑥负责省内中继电路增加或调整等方面的局数据的修改和管理。

  (3)区域网路监控站:

  ①对所属区域内的网路运行和节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②协助、指导所属各节点机局处理网络中所发生的较大网路或交换设备故障,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无法解决的故障及时向上级网管中心报告。

  ③负责对其区域内各节点的业务数据定期进行采集、过滤,并负责向上级网管中心转储。

  ④对其区域内的网路运行情况、业务发展、质量管理、重大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并向上级网管中心报告。

  ⑤负责其区域内的用户入网管理。


  三、各级网管中心的管理功能和权限

  1.业务管理

  (1)全网用户开放业务管理

  各级网管中心应按照下表中规定的管理功能和权限,完成对用户所需业务的开放,并负责用户数据的增、删、改。


------------------------------------
|       开放业务项目     |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
|------------------|   中心  |   中心  |
|   项目名称    | 管理范围 |(NMC-C)|(NMC-R)|
|-----------|------|-------|-------|
|  交换型虚电路   | 省  内 |       |   √   |
|           |------|-------|-------|
|   (SVC)   | 省  际 |   √   |       |
|-----------|------|-------|-------|
|  永久型虚电路   | 省  内 |       |   √   |
|           |------|-------|-------|
|   (PVC)   | 省  际 |   √   |       |
|-----------|------|-------|-------|
|   闭合用户群    | 省  内 |       |   √   |
|           |------|-------|-------|
|   (CUG)    | 省  际 |   √   |       |
|----------------------------------|
|  广播功能     | 省内有条件|       |   √   |
|           |------|-------|-------|
|(BROADCAST)| 省  际 |   √   |       |
|-----------|------|-------|-------|
|  网络用户识别   | 全  网 |       |       |
|   (NUI)   |      |   √   |       |
|-----------|------|-------|-------|
|  呼叫转移(CR) | 全  网 |   √   |       |
|-----------|------|-------|-------|
|   搜索群     | 省  内 |       |   √   |
|           |------|-------|-------|
|   (HUG)   | 省  际 |   √   |       |
|-----------|------|-------|-------|
|  虚拟专用网    | 省  内 |       |   √   |
|           |------|-------|-------|
|   (VPN)   | 省  际 |   √   |       |
|-----------|------|-------|-------|
|全网注记符(GMS) | 全  网 |   √   |       |
------------------------------------


  说明:(1)“省内有条件”指省内有提供此项功能的服务器。

   (2)CUG群号、HUG群号由全国网管中心统一分配,参见第四节。

   (3)由省级网管中心负责管辖业务的局数据和用户数据应每月初报全国网管中心备案。

   (4)区域网路监控站可以参照以上管理原则承担所辖范围内部分用户业务开放。

  (2)全网网路管理功能和权限


------------------------------------
|     网路资源管理项目   | 全国网管中心 | 省级网管中心 |
|----------------|        |        |
|   项目名称   |范   围| (NMC-C) | (NMC-R) |
|----------|-----|--------|--------|
|   中继电路   |省   内|        |    √   |
|          |-----|--------|--------|
|(TRUNK,NL)|省   际|   √    |        |
|----------|-----|--------|--------|
|   路由变更   |全   网|   √    |        |
------------------------------------


  说明:中继电路指TRUNK和网络链路(NETWORKLINK)。

   由省级网管中心负责管理业务的局数据应每月初报全国网管中心备案。

  (3)全网网络资源管理功能和权限


------------------------------------
|        网路资源管理项目        |全国网 |省级网 |
|------------------------|管中心 |管中心 |
|   项目名称      | 范   围    |(NMC-C) |(NMC-R) |
|-------------|----------|----|----|
|             | 由NMC-P管理的节点 |    |  √ |
| 用户端口开放      |----------|----|----|
|             | 由NMC-C管理的节点 |  √ |    |
|-------------|----------|----|----|
| RM模块增减      |   全   网  |  √ |    |
|-------------|----------|----|----|
| AM模块增减      |   全   网  |  √ |    |
|-------------|----------|----|----|
| X.25用户网关    | 由NMC-P管理的节点 |    |  √ |
|             |----------|----|----|
| (GATEWAY)   | 由NMC-C管理的节点 |  √ |    |
|-------------|----------|----|----|
|互连网关X.75/X.25|   全   网  |  √ |    |
|-------------|----------|----|----|
| PI板增删改      |   全   网  |  √ |    |
|-------------|----------|----|----|
| PE板增删改      |   全   网  |  √ |    |
|-------------|----------|----|----|
| X.28拨出拨入    |   全   网  |  √ |    |
|-------------|----------|----|----|
| X.32拨出拨入    |   全   网  |  √ |    |
------------------------------------


  说明:(1)没有省级网管中心的用户端口开放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

   (2)用户网关指用户地址为全地址(X1~Xa),规程为X.25。

   (3)采用非北电设备组网过渡的省,其所管设备用户端口开放由省级网管中心负责。

   (4)计费管理原则

  ①全网的计费实行集中统一的计费管理和处理方式。费率的等级和标准,费率的调整,计费数据的格式都应按邮电部电信总局制定的文件规定执行。

  ②已经采用北电设备组网的省,如果已经配置计费处理设备(如VAX),则应在遵循第①条原则的基础上,负责其省内分组网的计费管理和处理,每月统计结果报全国网管中心,其计费统计信息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邮电部电信总局的规定。

  ③采用北电设备组网但无计费处理设备的省(市),由全国网管中心统一收集计费原始记录,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计费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包括用户帐单、明细数据、综合计费统计等)直接送达到各省数据通信业务主管部门。

  ④采用非北电设备组网的省,也应在遵循第①条原则的基础上,负责其省内分组网的计费管理和处理,每月统计结果报全国网管中心。其计费统计信息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邮电部电信总局的规定。

  ⑤全网各级网管中心均应负责将计费原始数据每月备份一次,保留半年;负责将计费处理后的统计数据每月备份一次,保留期限为两年。

  ⑥各局应设立分组网用户计费查询台,负责为用户提供计费明细帐的查询。

  (5)安全管理

  为保证网络运行操作的安全可靠,各级网管中心应按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网管运行操作规程。

  ①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

  a.网控设备上的所有操作用户名(指系统操作员、用户操作员)均应加有口令字,以保证网络操作员使用网络设备的合法性。

  b.应按操作员的操作范围和权限,分别分配不同的操作用户名及口令字。  

  c.网控设备上的所有操作用户名及口令字应以文字形式由专人保存,并应每年更改一次各操作用户名的口令字。

  ②操作代理(OA)访问权限的设置

  a.为保证网路运行操作的安全可靠,对各个操作代理(OA)定义以下五种:


------------------------------------
|序|  命令可操作范围 |      命令权限           |
|号|          |                     |
|-|----------|---------------------|
|1|OA+网络+模块+线路|具有特权能力(Privileged)   |
|-|----------|---------------------|
|2|   模块+线路  |具有特权能力(Privileged)   |
|-|----------|---------------------|
|3|   模块+线路  |具有配置能力(Configuration)|
|-|----------|---------------------|
|4|   模块+线路  |具有业务能力(Service)      |
|-|----------|---------------------|
|5|   模块+线路  |具有监视能力(Passive)      |
------------------------------------


  b.各级网管中心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操作需要,制定其它操作员命令权限组合,但必须上报并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实施和备案。

  c.各级OA的操作访问权限的使用,应由各级网管中心根据操作员的职责、工作范围和权限,合理分配,并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

  d.各级OA的操作访问权限的口令字应由各级网管中心严格管理,不得外泄给无权操作人员,全国网管中心根据需要负责更改口令字。

  ③网控设备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

  为保证各级网管中心的网控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操作,各级网管中心应按以下原则,定期对网控系统作系统数据备份。

  a.具有NUI数据库的网管中心,应每周在另一磁盘上作一个NUI数据库备份,并且每月作一次磁带备份,备份磁带至少保留三个月。

  b.网络配置数据库(含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应每周作一次磁带备份,磁带保留二个月,月末周的备份磁带至少保留半年。

  c.网控VAX主机和IWS工作站的系统数据(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配置数据)应在系统数据有重大修改之前和之后,各备份一次,如无重大修改,应每年备份一次,系统数据备份磁带至少保留二年。

  2.维护管理

  (1)网络和设备状态、故障监控监测管理


------------------------------------
|          维护管理|全国网管|省级网管|区域网路|机关节点|
|    责任划分      |NMX-C  |NMC-R  | 监控站| 机局 |
| 监控范围         |(OA1)  |(OA3)  | (OA4) |NODE  |
|--------------|----|----|----|----|
|全网网路状态、故障     |  ● |    |    | ●■ |
|--------------|----|----|----|----|
|省内网路状态、故障     |  ○ |  ● |    | ●■ |
|--------------|----|----|----|----|
|区域内网路状态、故障    |  ○ |  ○ | ●  | ●■ |
|--------------|----|----|----|----|
|全网RM、AM状态、告警、故障 |  ● |    |    | ●■ |
|--------------|----|----|----|----|
|省内RM、AM状态、告警、故障 |  ○ |  ● |    | ●■ |
|--------------|----|----|----|----|
|区域内RM、AM状态、告警、故障|  ○ |  ○ | ●  | ●■ |
|--------------|----|----|----|----|
|全网互连网关(X.75和X.25)  |  ● |    |    | ●■ |
|--------------|----|----|----|----|
|省内管理的用户网关(X.25)  |  ○ |  ● |    | ●■ |
------------------------------------


  说明:1.●指负有监控的权力和功能。

   2.○指具有监测的权力。

   3.■指在上级网管的协助和指导下负责具体的维护。

  (2)中继线、用户线监控监测管理


------------------------------------
|         维护管理|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 机关节点 |
|    责任划分     |NMC-C |NMC-R |  机局  |
| 监控范围        | (OA1)| (OA3)| NODE |
|-------------|------|------|------|
|国际中继(X.75)      |  监控  |  监测  |监控、维护 |
|-------------|------|------|------|
|省际中继(TRUNK、NL)    |  监控  |  监测  |监控、维护 |
|-------------|------|------|------|
|省内中继(TRUNK、NL)    |  监测  |  监控  |监控、维护 |
|-------------|------|------|------|
|各节点用户线       |      |      |监控、维护 |
------------------------------------


  (3)各级网络告警信息的分类定义

  ①各级网络告警信息的分类定义见下表所示:


------------------------------------
| 告警信息级别 |            告 警 内 容      |
|--------|-------------------------|
|   1    |与用户业务有关的PE、PI性能下降,       |
|        |用户端口故障(含专线和拨号端口)。        |
|--------|-------------------------|
|        |内部呼叫中断,                  |
|   2    |与用户业务有关的PE、PI故障,         |
|        |中继电路和网络链路(TRUNK、NL)性能下降。 |
|--------|-------------------------|
|        |中继电路和网络链路(TRUNK、NL)中断,   |
|   3    |网络服务器(SERVER)和主处理器(OFFICE PE)性能下   |
|        |降,                       |
|        |模块、磁盘和文件系统故障。            |
|--------|-------------------------|
|        |模块性能下降,                  |
|        |操作代理(OA)故障,              |
|   4    |X.75互连网关故障,              |
|        |网络服务器(SERVER)故障,         |
|        |主处理器(OFFICE PE)故障。       |
|--------|-------------------------|
|   5    |模块故障,                    |
|        |模块脱离网络。                  |
------------------------------------


  ②各级操作代理(OA)收集告警信息的要求:一级操作代理(OA1)收集3、4、5级告警信息;二级操作代理(OA2)收集3、4、5级告警信息;三级操作代理(OA3其下无四级OA)收集1~5级告警信息;三级操作代理(OA3其下有四级OA)收集2~5级告警信息;四级操作代理(OA4)收集1~5级告警信息。


  四、各级网管中心的设备配备

  (1)主要硬件配备

  各级网管中心的主要硬件设备配备见下表所示:


------------------------------------
|          管理部门 |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区域网路|
|    设备数量       |  中心  |  中心 | 监控站 |
| 设备名称          |NMC-C |NMC-R|NMC-M|
|---------------|------|-----|-----|
|IWS工作站         |  3   |  2  |  1  |
|---------------|------|-----|-----|
|NCS-PE板        |  2   |  2  |  1  |
|---------------|------|-----|-----|
|VAX机           |  2   |  选配 |     |
|---------------|------|-----|-----|
|TRACE/100+微机   |  1   |  1  |  1  |
------------------------------------


  (2)主要软件配备

  各级网管中心的主要软件配备见下表所示:


------------------------------------
|          部  门 | 全国网管 | 省级网管| 区域网路|
|     要 求       |  中心  |  中心 | 监控站 |
| 软件名称          |NMC-C |NMC-R|NMC-M|
|---------------|------|-----|-----|
|配置管理(NAS)      |  √   |     |     |
|---------------|------|-----|-----|
|性能管理(AAT,OMAT) |  √   |  √  |     |
|---------------|------|-----|-----|
|安全管理(NUI)      |  √   |  √  |     |
|---------------|------|-----|-----|
|计费管理(DRCONV)   |  √   |  选配 |     |
|---------------|------|-----|-----|
|故障管理(*1)       |  √   |  √  |  √  |
------------------------------------


  *1:故障管理软件主要包括DPN-Advisor,DPN-Expert

     Advisor,和DPN-Analyst。


  五、对兼容分组交换设备组网的管理要求

  (1)总原则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一个由邮电部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公用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整体。因此,对于采用兼容分组交换设备组成的区域分组网不是一个独立的网络,而是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与发展也必须符合邮电部对国家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统一的管理要求,它的网路组织管理、运行和维护管理也必须按照邮电部的统一、集中管理的规定执行。

  (2)一般原则要求

  对于采用与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兼容设备组成的区域分组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能提供与国家网兼容的主要业务功能;

  ②遵守并执行国家网对其提出的业务管理要求;

  ③应能按照国家网统一制定的计费和业务统计管理程序运行;

  ④应能使国家网对其网内各节点实施网路和故障监测管理;

  ⑤应能符合国家网对其规定的统一资源管理(如编号计划)要求。


  六、对专用网进网的管理要求

  (1)总原则

  用户专用数据通信网接入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必须符合邮电部对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统一管理要求。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应利用各种条件满足用户专用数据通信网接入后的业务发展需求。

  (2)一般原则要求

  ①用户专用网只采用X.25网关方式进网,规程采用X.25。

  ②进网后所利用的各种网络资源须遵守邮电部的统一规定。

  ③进网方式可以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

  ④入网方式和编号由邮电部电信总局统一确定和管理。

第四节 网络资源管理

 

  一、编号规划管理原则

  根据邮电部〔1993〕160号《关于印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编号实施方案的通知》及邮电部〔1993〕711号《关于印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编号实施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各省、市、自治区分组交换数据网编号进行管理。

  1.X1X2X3号码分配

  (1)X1X2为编号区,由邮电部统一管理和分配,见711号文。

  (3)X3为网内RM节点交换机或虚拟RM节点交换机号。

  当X3=9时,定为与DPN-100网络兼容的国产设备。

  当X3=0~8时,由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启用。

  2.X4X5号码分配

  X4X5=11时参照邮电部〔1993〕711号文。

  X4X5=12~99时分配给与该RM相连的AM节点交换机,此号码由各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统筹分配,报邮电部电信总局和全国网管中心备案。

  3.X6X7X8号码分配

  (1)号码000~100由邮电部统一分配,其中:000~079为DPN-100网络内部用号码,详见711号文。080~084为网间互连预留号码。085~090为分组网与电话网互连所需号码。091~096为DPN-100网络特服号码,详见160号文。09700(00为X9X10子地址):机房X.28业务联络终端号码。09799(99为X9X10子地址):机房X.25业务联络终端号码。098、099:DPN-100网络与Telex/LDN网互连号码。100:为计费信息查询台号码。101~999:为用户号码,具体分配详见711号文,其中:301~399分配给广播服务器作为系统用户呼叫该服务器的号码。


  二、RM和AM模块管理

  1.资源模块(RM)

  资源模块(RM)提供DPN-100网络的路由和交换控制功能,用来接入中继线路和链路,也可以接入用户线路。在一个DPN-100网内最大RM数量为126个,如何分配到30个省、市、自治区,由邮电部电信总局根据各省发展的实际情况集中管理。

  2.接入模块(AM)

  接入模块(AM)用来连接链路和用户线路。AM模块的设置数量由各省管局报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实施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


  三、专用服务器管理

  专用服务器就是在AM或RM上专用PE电路板配备服务器软件。服务器的配置由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

  1.拨出路由服务器(DORS)/搜索群服务器(HGS)

  (1)DORS/HGS PE电路板的配置

  DORS/HGS 可配置在DPN-100网中任一个AM或RM上,原则上设置在RM模块上,各省网至少配置2个DORS/HGSPE电路板(主备用)。

  (2)DORS/HGS PE服务器号码分配

  在同一个DORS/HGS PE电路板上可定义256个服务器,号码范围为0~255,一个号码如果是DORS服务器,就不能用作HGS服务器,即此号码在PE板上是唯一的。

  0~255号码分配原则:

  0~50用于拨出路由服务器,51~150用作其它业务搜索群服务器,151~255用于与电话网连接的搜索群服务器。

  (3)拨出服务区(DSR)的分配

  在DPN-100网络中,每个拨出服务区(DSR)都有一个标识号码(ID),全网共有DSRID512个,每个拨出服务区标识(DSRID)号码在全网是唯一的。512个号码的分配将根据各省地理环境、分组网建设规模等等,由邮电部电信总局统一管理分配。

  (4)搜索群服务器的管理

  搜索群服务器的增加、删除与修改须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后,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数据的处理。

  2.呼叫转移服务器

  呼叫转移服务器主要用于路由标识(RID)转移、数据网络地址(DNA)转移及数据网络标识代码(DNIC)转移。

  呼叫转移服务器PE为全网共用专用服务器(PE),可以设置在网络中任一个AM或RM的专用PE上,网络中呼叫转移服务器的增加与改动必须根据业务量的变化,由全国网管中心确定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3.NUI数据库接口(NDI)服务器/全网记忆符服务器(GMS)

  网络用户识别符(NUI)数据库接口(NDI)服务器,用于将网络用户识别符NUI转发到网络数据库。在NDI服务器上同时有全球记忆符服务器(GMS),GMS用来将网络用户识别符NUI翻译成用户数据网络地址(DNA)。

  NDI服务器PE可设置在DPN-100网络中任一个AM或RM的专用PE上,每个AM或RM最多1个NDI服务器PE,全网最多可配置16个NDI服务器PE,至少配置2个NDI服务器PE。每个NDI服务器PE最多可接受252个NUI远程服务器接口(NUI-RSI)呼叫。网络中是否增配NDI服务器PE,及设置位置,由全国网管中心确定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

  (1)NUI数据库的管理办法

  目前全网采用统一的NUI数据库,设在全国网管中心,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其数据库的管理。

  (2)对NUI数据项的管理

  ①NUI数据必须严格保密,NUI数据库必须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对于网管中心NUI数据库维护人员的管理权限要有明确的规定。

  ②网管中心中对用户NUI数据有查询权的要严格管理,专人负责。任何时候,对于NUI数据的操作需有详细的记录,文字资料必须严格保密处理。

  4.广播服务器

  广播服务器PE可设置在DPN-100网络中任一个AM或RM的专用PE上,每个AM或RM最多设1个广播服务器PE。原则上广播服务器PE应设置在RM模块上。

  (1)广播服务器的管理

  ①广播服务器应采用主备用方式,分别设在两个PE上。

  ②广播服务器PE的增加、删除与修改须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实施。

  (2)广播服务器占用用户编号,分配X6X7X8位中301~399为系统用户呼叫该服务器的号码。


  四、闭合用户群(CUG)编号的分配

  全网闭合用户群最大可定义60000个,30001~60000分配给各省市定义使用,00001~30000分配给全网,由全国网管中心定义使用。具体分配见下表所示: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名  称|   CUG编号范围   |
|---|----|-------------|
| 1 | 北京 | 30001~31000 |
|---|----|-------------|
| 2 | 上海 | 31001~32000 |
|---|----|-------------|
| 3 | 天津 | 32001~33000 |
|---|----|-------------|
| 4 | 河北 | 33001~34000 |
|---|----|-------------|
| 5 | 山西 | 34001~35000 |
|---|----|-------------|
| 6 | 内蒙 | 35001~36000 |
|---|----|-------------|
| 7 | 江苏 | 36001~37000 |
|---|----|-------------|
| 8 | 浙江 | 37001~38000 |
|---|----|-------------|
| 9 | 福建 | 38001~39000 |
|---|----|-------------|
|10 | 江西 | 39001~40000 |
|---|----|-------------|
|11 | 安徽 | 40001~41000 |
|---|----|-------------|
|12 | 山东 | 41001~42000 |
|---|----|-------------|
|13 | 广东 | 42001~43000 |
|---|----|-------------|
|14 | 海南 | 43001~44000 |
|---|----|-------------|
|15 | 广西 | 44001~45000 |
|---|----|-------------|
|16 | 湖南 | 45001~46000 |
|---|----|-------------|
|17 | 湖北 | 46001~47000 |
|---|----|-------------|
|18 | 河南 | 47001~48000 |
|---|----|-------------|
|19 | 四川 | 48001~49000 |
|---|----|-------------|
|20 | 云南 | 49001~50000 |
|---|----|-------------|
|21 | 贵州 | 50001~51000 |
|---|----|-------------|
|22 | 西藏 | 51001~52000 |
|---|----|-------------|
|23 | 陕西 | 52001~53000 |
|---|----|-------------|
|24 | 甘肃 | 53001~54000 |
|---|----|-------------|
|25 | 宁夏 | 54001~55000 |
|---|----|-------------|
|26 | 青海 | 55001~56000 |
|---|----|-------------|
|27 | 新疆 | 56001~57000 |
|---|----|-------------|
|28 | 辽宁 | 57001~58000 |
|---|----|-------------|
|29 | 吉林 | 58001~59000 |
|---|----|-------------|
|30 |黑龙江 | 59001~60000 |
|---|----|-------------|
|31 |    |             |
|---|----|-------------|
|32 |    |             |
------------------------


  五、网关标识(NID)编号的管理

  全网X.25/X.75标识NID编号的分配和管理,由全国网管中心统一负责分配,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后实施。


  六、业务数据管理

  1.网络管理系统(NAMS)模块标识符(NAMS ID)分配

  为了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对全网每个模块(RM/AM)进行管理,对网络中每个模块(RM/AM)分配一个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在全网是唯一的,它由5位数字组成。

  (1)模块标识符(NAMS ID)分配原则

  模块标识符由省、市、自治区代码(2位)及模块代码(3位)组成。其中省、市、自治区代码为01~30。

  模块代码:RM为001~200,AM为201~999。各省、市、自治区代码见下表所示:


-----------------------
|   序  |    省、市、自治区   |
|      |--------------|
|   号  |  名称   |  代码  |
|------|-------|------|
|  1   |  北京   |  01  |
|------|-------|------|
|  2   |  上海   |  02  |
|------|-------|------|
|  3   |  天津   |  03  |
|------|-------|------|
|  4   |  河北   |  04  |
|------|-------|------|
|  5   |  山西   |  05  |
|------|-------|------|
|  6   |  内蒙   |  06  |
|------|-------|------|
|  7   |  江苏   |  07  |
|------|-------|------|
|  8   |  浙江   |  08  |
|------|-------|------|
|  9   |  福建   |  09  |
|------|-------|------|
|  10  |  江西   |  10  |
|------|-------|------|
|  11  |  安徽   |  11  |
|------|-------|------|
|  12  |  山东   |  12  |
|------|-------|------|
|  13  |  广东   |  13  |
|------|-------|------|
|  14  |  海南   |  14  |
|------|-------|------|
|  15  |  广西   |  15  |
|------|-------|------|
|  16  |  湖南   |  16  |
|------|-------|------|
|  17  |  湖北   |  17  |
|------|-------|------|
|  18  |  河南   |  18  |
|------|-------|------|
|  19  |  四川   |  19  |
|------|-------|------|
|  20  |  云南   |  20  |
|------|-------|------|
|  21  |  贵州   |  21  |
|------|-------|------|
|  22  |  西藏   |  22  |
|------|-------|------|
|  23  |  陕西   |  23  |
|------|-------|------|
|  24  |  甘肃   |  24  |
|------|-------|------|
|  25  |  宁夏   |  25  |
|------|-------|------|
|  26  |  青海   |  26  |
|------|-------|------|
|  27  |  新疆   |  27  |
|------|-------|------|
|  28  |  辽宁   |  28  |
|------|-------|------|
|  29  |  吉林   |  29  |
|------|-------|------|
|  30  |  黑龙江  |  30  |
-----------------------


  (2)模块标识符(NAMS ID)分配方案

  各省、市、自治区模块标识符(NAMS ID)分配方案见下表所示。

  例如:北京

  城市代码01

  RM模块标识符为01001,01002,……,按顺序排列。

  AM模块标识符为01201,01202,……,按顺序排列。

  2.网络模块记忆名命名规则

  网络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记忆名,这个记忆名在全网是唯一的,它由8位字符组成,其命名规则如下:

  8记忆名位用ABCDEFGH表示,其中:

        --------

  ABCD——表示汉语拼音局名标志。

  E——表示本局模块安装地点标志,按英文26个字母顺序表示。

  F——模块标志,即

  R表示北电的RM模块,

  A表示北电的AM模块(DPN-100/10S以上),

  S表示北电的小AM模块(DPN-100/5),

  P表示北电的PAD(DPN-100/3),

  T表示北电的DPN-100/1。

  GH——模块代码标志,由2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即01~99。使用举例:

  北京电报大楼:RM:BJBJAR01,BJBJAR02,……

         AM:BJBJAA01,BJBJAA02,……

  北京国际大楼:RM:BJBJBR01,BJBJBR02,……

         AM:BJBJBA01,BJBJBA02,……

  3.路由标识符(RID)分配原则

  全网RID为1~126,按各省分组交换网建网(采用北电设备)的先后顺序排列。由电信总局统一分配。

第五节 网路信息管理


  一、各级网管中心收集处理并交换的信息

  1.故障告警信息(ALA)

  (1)省级网管中心应实时收集本网管辖范围内各交换机模块的实时告警信息1~5级(包括模块中各种板子故障发生、恢复信息,中继电路、设备故障发生、恢复信息,用户线故障信息,网络链路故障,虚电路故障等信息)以及网络性能下降的信息。

  (2)全国网管中心应实时收集省级网管中心传送的重要告警信息,包括3、4两级,并协助、指导,必要时派人到故障节点处理。

  2.统计信息(STA)

  (1)省级网管中心应每月至少统计一次本网管辖范围内的各模块、中继电路、虚电路、网络链路等告警统计信息,分析告警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每月一次将本网网络可用性报告(ATT)中网络性能汇总表、RM和AM模块、服务器、交换局性能汇总表,中继系统性能表、网络链路性能表、未达标虚电路表及综合性能表传送全国网管中心。

  (2)全国网管中心应将未建省网的局上述统计分析数据传送当地省管局,便于当地局分析网络性能,处理、解决问题。

  (3)全国网管中心应每月汇总、统计全网运行质量信息(分开省际网和省内网)并进行分析,通报全国。

  (4)各级网管中心每月应做忙时业务统计观察,每月第二周星期二至星期五中任意连续三天9~11点。统计分析情况每月报电信总局。

  3.计费信息

  (1)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实时收集全国各模块计费数据信息,并根据各省要求,将各省计费原始记录和计费统计信息传送至各相关省。

  (2)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处理国际通信计费信息以及业务摊分所需要的信息。

  (3)全国网管中心负责提供业务量、流量、业务经营状况、收入、业务类型及用户构成分析信息,大用户通信量及收入信息以及经营、业务预测所需要的信息。

  (4)省级网管中心原则上不实时收集计费信息,对于已建立省计费系统的局,需实时将出省及国际港澳原始通信计费数据送一级网管中心;并将本省范围内每月用户数、业务量、流量、收入等有关信息传送全国网管中心。

  (5)全国、省级网管中心对于各相关局和用户的业务查询,应及时(24小时以内)给以负责答复。

  (6)全国、省级网管中心应按各局或用户要求及时提供月、年计费和统计信息。


  二、各类信息管理要求

  1.故障实时告警信息:

  省级网管中心对于各模块实时告警信息应至少保留半年。全国网管中心实时收集重大告警信息应至少保留一年。

  2.各类统计管理信息:

  忙时统计分析信息应至少保留一年,月管理统计信息应至少保留一年。

  3.计费统计记录:应至少保留一年。原始数据至少保留半年。

  4.LOG命令记录:应保留三个月。


  三、网络信息分析处理要求

  ①省级网管中心设有网络性能分析设备(如VAX或IWS)和工具(如OMAT、AAT、ROUTOP等),负责其所管辖区域网性能数据的分析,于次月5日前将分析报告省管局和全国网管中心。

  ②省级网管中心没有网络性能分析设备和工具的,由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将该省内网性能数据的分析,每月一次,送相关省管局和网管中心。

  ③全国网管中心负责全网性能数据的分析,于次月10日前将分析报告报邮电部电信总局。

  第六节 主要业务管理流程(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81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