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修改。现将该专业考试计划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试行。
开考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和试行本计划是大学专科毕业后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全国考委制订的专业考试计划起着统一考试标准的作用,各地都要贯彻执行。各地如开考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请你们依据此计划的要求确定本地的考试计划。
各地在试行本计划过程中有何意见,望及时报告全国考委办公室。
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实行这种教育制度,可以广开学路,激发广大在职工作人员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和选拔大量的专门人才。这对于开发智力,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在总体上与全日制高等学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的水平要求是一致的。但以高等教育全日制或自学考试专科毕业为起点,主要考核本科段的有关课程。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应着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本科段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本科段的应考者主要是具有机械制造类、机械设计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及非在职人员。对于具有非机械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及非在职人员,已从事上述专业工作多年,经主考学校考核合格并审批后,也可报考。考核方式由主考学校确定,其中也包括对几门基础课及基础技术课的笔试。
通过本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应确认应考者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业务上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生产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与研究能力和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阅读一般专业英文资料。
应考者通过本考试计划确定课程的考试和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和考核,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完成毕业设计,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三、考试课程、实践性环节与学分
本专业本科段考试课程、实践性环节及学分数如下表: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 注
必考课
1 中国革命史或哲学 6
2 外语 14
3 高等数学 10
4 大学物理 8 包括物理实验2学分
5 工程数学 5 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3
7 金属切削原理 3
8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3
9 算法语言 3
10 微机原理及应用 3
11 机械工程实验 3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 注
选考课
1 机械设计 3
2 流体传动和控制基础 4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4
4 机械加工新工艺 4
5 机床动力学 3
6 可靠性设计 3
7 现代设计方法 3
8 机构分析与综合 3
9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3
10 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基础 3
11 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
12 应用化学 3
合 计 71
四、对考试计划的几点说明
1.本计划是在本专业(包括全日制及自学考试)专科考试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是要在业务上使应考者完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造就和选拔一大批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较强工作能力的,擅长于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的技术人才,以满足机械制造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2.根据本科自学考试的特点,计划中比较强调基础理论、新学科和新技术,并重视实践性环节,使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一定的近代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3.考试计划中对每门课程规定的学分数反映了课程的比重及课程内容的份量,每个学分大致相当于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课内18学时。试题的份量及难易程度应体现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
4.考试计划中规定了12门选考课程,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条件从中选定开考课程,考生必须从开考的选考课中选考三门,总计不得少于10学分。
5.考生经考试取得71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并经答辩合格后,始达到毕业要求。毕业设计一般应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再进行。
6.每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内容和要求由各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规定;每个实践性环节(包括毕业设计)的内容、具体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由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大纲规定。
五、课程和实践性环节的说明
1.英语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者掌握3000个英语词汇,具有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翻译能力以及初步的听、说和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自学者在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借助词典独立阅读与后期课文难易程度相当、内容为自学者所能理解的科普性文章和机械工程方面一般性的资料,并能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基本通顺。
2.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课程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中是一门必考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必须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级数学(包括常数项级数、幂级数与付里叶级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重点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和级数。
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应考者对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必须透彻理解,基本方法必须熟练掌握。要认真地阅读教材,独立地完成足够数量的习题,从而使自己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逐步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自学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而打好必要的基础。
3.大学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类专业本科段的必考课。
应考者应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应考者应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4.工程数学
工程数学是本专业本科段继高等数学之后的一门必考基础理论课,它包括两个部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地掌握行列式、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空间、矩阵、线性变换等的基本概念,并能应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要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把二次型化成标准型的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古典概率问题理解概率的定义;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条件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概率密度等概念;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它们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等的数字特征,了解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掌握点估计,并运用样本对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进行区间估计及进行假设检验;了解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为后继课程及实际应用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内容是研究零、部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即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以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运用测量手段以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公差与配合标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学习本课程应着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完成教材上规定的作业,重在应用。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完成测量技术教学任务方面具有独立作用,本课程应做的实验内容将安排在机械工程实验课内。
6.金属切削原理
金属切削原理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的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条件下,揭示切削过程的规律(切屑变形规律、切削力的变化规律、切削温度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及刀具磨损规律),从而阐述提高切削效率及改善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本课程虽属基础理论课,但实践性较强,同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应考者需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实际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除完成规定的习题作业外,还应通过参观或实习以仔细观察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情况,并应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7.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本专业本科段的必考课程之一。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主要研究机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机床总体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有进行机床设计和其他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生在学习中应结合现有机床进行分析,并重视基本理论的应用。在学习中应做一定的作业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8.算法语言
算法语言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基础课程。它的要求是通过学习掌握BASIC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编程技巧,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BASIC语言是国际通用的、简单易懂的、具有人-机会话功能的计算机语言,它适用于一般的数值计算和事务管理。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为BASIC语言各个语句的语法规则,语句的作用,要求学习后能读懂BASIC程序并能使用所学的语句来编写有意义的BASIC程序。BASIC语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上机操作的实践环节,来检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BASIC程序的调试方法。
9.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必考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微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应用,并简单地介绍微机系统和微机的外部设备。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了解目前最为通用的八位单板微型机Z-80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组成原理及概念;掌握Z-80的指令系统并能编制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能了解微机和简易外部设备的接口;了解微机在机械制造系统中应用的概况,在适当指导或配合下能进行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
10.机械工程实验
机械工程实验是本专业本科段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用来培养考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研究能力。
本课程中,规定了两类实验,第一类实验为基本实验或必做实验,第二类实验为综合实验或选做实验。第一类实验围绕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气传动与控制、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内容,要求考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第一类实验的目的是使考生在完成实验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所学的有关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有关课程基本理论的能力。第二类实验主要围绕有关选修课的内容以及有关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研究手段与方法,使考生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综合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并通过实验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在设置本课程时,考虑到全国各地实验条件不同,因而在两类实验中均给定了较多的实验项目以供选择。
11.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程,属技术基础课。它以简单机械及经常使用的通用零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应用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等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零件的工作能力出发,并综合考虑结构、工艺、使用、维护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能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以及有关资料,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件、机械传动装置以及简单机械的能力。
12.流体传动与控制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选考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液压气动传动与控制两部分。考生应在理解流体力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各类液压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图形符号表示法,典型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液压和气动相比,侧重液压。传动和控制相比,侧重传动。基本原理、元件和系统三者并重。
1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技术,它不仅能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供客观的评价,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合理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因此,它在机械工程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工程动态测试中常用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装置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几个常见物理量的动态测试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并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较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进行动态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14.机械加工新工艺
机械加工新工艺是以超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课,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选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考生应掌握各种超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原理、工艺特性及用途,应培养自己针对实际工艺问题合理选择工艺方法及解决关键质量难题的能力。
15.机床动力学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自学考试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是计划规定的选考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考生掌握单自由度、多自由度振动的一般规律、振动分析的模态方法,机床中的受迫振动及消减措施,金属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及机床振动特性的试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考生具备对机械系统进行动力分析所需的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涉及专业面较广的课程,学习中要注意课程中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及基本概念的应用。
16.可靠性设计
本课程侧重于机械工程中常见机械零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使考生掌握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考生具有从事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的能力,培养考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机电产品的可靠性设计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能根据现场数据或试验数据提出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能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能制订可靠性试验方案,并具有初步从事可靠性管理和可靠性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因此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17.现代设计方法
由于数学方法、控制工程等学科理论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便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现代设计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系统分析设计、可靠性设计等等。这些现代设计方法的出现,不仅加快了设计周期、提高了效益,而且使设计的产品更为完美。本课程就是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掌握现代设计方法而设置的。
本课程着重讲述几种现代设计方法,如优化设计、有限元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设计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有条件的也可讲述其他现代设计方法)。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这些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在工程中应用这些方法打好基础。
18.机构分析与综合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选考专业课。通过自学,使考生获得机构分析与机构综合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
(1)对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机械,能画出其机械运动简图,分析其组成和判断其运动的确定性;
(2)对一般的和高级别的平面机构具有运动分析的能力;
(3)对一般的平面机构具有按已知条件进行运动学综合的能力。
19.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是一门选考专业课,其主要内容是金属切削机床的电气设备。应在学过电工学与电子学和金属切削机床两门课程后才能自学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自学考生应能看懂各种机床电气设备的说明书,从而加深对机床整体性能的理解,并能独立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了解当前机床常用的各种电力拖动方法和各种类型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合理使用场合,从而提高自己使用和设计机床的能力。
20.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基础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计算机辅助经济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考生应了解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情况,初步了解计算机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内容、工作原理及系统软件组成,初步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并初步掌握工程应用软件的编制过程和方法。
21.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
数控技术是以自动控制理论和逻辑代数为基础理论,以电子器件和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以信息变换为基本手段,对电子测量仪器、金属切削机床及人工智能设备等实现数字控制的技术,属于高技术领域。本课程的重点是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本体结构,它的电气控制、逻辑控制和计算机控制,以及信息检测变换与处理等,属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知识。
考生自学时,应按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弄清楚基本概念,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起“控制”与“系统”的思想。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实地动手并上机操作。
22.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大学机械类专业本科段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物质结构基础知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电化学一般理论了解电解加工、电镀等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介绍润滑剂、粘结剂、耐磨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学习应用化学,要求能够根据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理论,认识和理解与机械类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以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六、自学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本专业本科段各门课程的自学教材主要从已出版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材中选用;少数课程选不到合用的教材时再考虑组织编写,待出版后公布。下面仅列举出11门必考课的推荐自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供各地、各校开考时选用(也可从参考书中选自学教材)。至于选考课的自学教材及参考书,拟不作推荐,请开考地区、学校自定。
(一)中国革命史或哲学
自学教材:
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 杨先材 王顺生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李秀林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年
(二)英语
自学教材:
1.《英语》(全国组编本) 万家翔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年
2.《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理工科用)》第三、四册 吴银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年(该书第四册,只要求考生掌握“写摘要”306页~311页,“英译汉翻译指导”319页~373页)
参考书:
1.《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理工科用)》第一、二册 吴银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
2.《科技英语语法手册》 西安交通大学外语系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
3.《简明英汉科技词典(修订版)》 西安交大外语系编 商务印书馆 1986年
4.《新英汉词典》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4年
5.《英语语法手册》 薄冰等编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6.《英汉技术词典》 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5年
(三)高等数学
自学教材:
《高等数学》(上、下册) 陆庆乐 马知恩 邵济熙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4年
参考书:
1.《高等数学》(上、下册)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第3版
2.《高等数学》(上、下册) 西安交大高等数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第2版
(四)大学物理
自学教材:
《普通物理学》(1、2、3册)1982年修订本 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 朱泳春等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
参考书:
1.《普通物理学》(1、2、3册) 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
2.《物理学》(上、中、下册) 南京工学院等七所工科院校编 马文蔚 柯景风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年
(五)工程数学
自学教材:
1.《线性代数》 过粹华 徐辰 沈定球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鸣鹤等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
参考书:
1.《线性代数》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年
2.《线性代数》 上海交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年 第2版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自学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陈宝山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7年
参考书: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廖念钊等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1986年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范国梁主编 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1986年
(七)金属切削原理
自学教材,待定。
参考书:
1.《金属切削原理》 陈日曜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
2.《金属切削原理》 周译华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年
(八)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自学教材: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编写组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年
参考书:
1.《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戴曙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年
2.《机床设计图册》 上海纺织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9年
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指导》 翁世修 王良申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年
(九)算法语言
自学教材:
《BASIC语言》 谭浩强 田淑清编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7年
参考书:
1.《BASIC语言简明教程》 那英西等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
2.《BASIC语言及程序设计》 朱鸿鄂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
3.《BASIC结构程序设计》 袁淑君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
(十)微机原理及应用
自学教材:
《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 胡瑞雯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年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习题和实验指导书》 陶农芳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年
参考书:
1.《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王义方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
2.《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缩编本) 周明德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4年
3.《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指导书》 同上
(十一)机械工程实验
自学教材,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