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教民厅[1999]10号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推进民族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部决定由民族司、人事司、师范司、督导办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实施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请根据'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和本通知的要求,抓紧制定你省(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培训计划')是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推动和巩固民族贫困地区'普九'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培训重点。它对于改变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状况,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提高认识、周密组织,精心操作,扎扎实实搞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
二、各地要把'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并纳入省(区)教师培训计划之中,使之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培训计划'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培训目标,各地要从现有教育基础出发,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出发,根据'培训计划'的目标要求和各省'普九'规划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培训计划和目标。
四、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十分注意结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突出民族教育的特点,力争通过实施'培训计划',在使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的同时,使民族教育如'双语教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
五、开展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主要靠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和领导,各地在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的同时,要在时间、条件、经费、制度上予以保证,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职务胜任、评优奖励等挂钩,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不走形式,切切实实提高培训效益。?
六、各地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理论和科学研究,在培训的实践中不仅仅是从经验层面上,还要从理论层面上不断提炼研究成果,用新的卓有成效的成果指导和改进培训工作。我部将在培训工作的进程中,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和成果,组织开展交流,并选派有关专家对各地的培训工作进行专题指导。?
七、请各省、自治区教委(教育厅)接到本通知后,尽快组织成立以教委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并于1999年12月25日前以省、自治区教委(教育厅)的名义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及领导小组名单报送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电话:010-62003368,邮编:100088)。?
附:一、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
二、'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组织机构
??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
??我国592个国家扶持的贫困县,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占44%。592个贫困县共有中小学教师170万左右,约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9%。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到2000年在'二片'和'三片'地区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是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继续教育的难点,其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贫困县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瓶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快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步伐,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好一支立志为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献身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民族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部决定由民族司、人事司、师范司、督导办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实施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培训重点,是今后三年民族贫困地区培训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实施指南,也是教育部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的普及和初中教育的发展的工作纲领。?
一、培训计划的提出?'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培训计划')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培训目标,以配合'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为主要任务,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从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出发,通过具有主体参与的、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题培训,使民族贫困地区全体教师的素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以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培训目标?通过三年的分层次培训,在民族贫困地区建立若干个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的实验区;总结和树立1000所具有时代特点和典型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校;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培养、选拔和推荐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之在本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培养出三支队伍,即培训者的队伍、骨干教师的队伍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力争通过三年的培训与实验,建立符合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三大理论体系,即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体系及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内容是从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从21世纪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出发,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出发,瞄准未来世纪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分为六个专题:?
1、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
3、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4、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5、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6、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完善与发展。?
培训主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自修--反思为主要模式,采取:?
1、专题培训,专题总结'形式:'专题培训'是一种启蒙式的普及性的培训形式。所谓'专题',就是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现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来。'专题培训'就是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专题总结'是根据'专题培训'过程中所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
2、'强强联合、强弱合作'形式:'强强联合'指的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各具特点的贫困地区、各具特色的学校及各具特长的教师的跨地区、跨校、跨教研组之间的多向立体交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强弱合作'即组织强省、强校、强师去贫困地区、去处于弱势的学校进行交流。这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在强校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进步和强校教师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促动下的再学习和再发展是同步发生发展的。'强弱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基础不同、条件不同的各类学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和强省的教师在开展培训中处于同一起跑线,通过互相促进,使相当数量的地区、学校、教师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各具特色。
3、'专家指导为主,短期培训为辅'形式:各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重视发挥本地培训机构、任职学校及教师的作用,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力求使培训过程贯穿在教师自培、自学、自练与培训机构集中训练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之中。经过一至三年的培训实践,形成以教师自培、自学、自练为基础,培训机构的专家指导为主,短期专题培训为辅,任职学校的组织运作、安排落实为保证的动态的协调统一的培训模式。?四、组织和管理?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为把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教育部对培训实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由民族司、人事司、师范司、督导办及中央教科所联合成立'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下发项目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及指导性文件;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培训情况;负责组织、协调跨省区的交流活动。
--根据培训'计划'的整体部署和项目管理程序,项目省、自治区要成立本地区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进行项目立项工作,制定项目培训规划及实施方案。
--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在省级项目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项目培训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项目培训规划及实施方案。?
五、措施保障
--项目省、自治区要把此项培训工作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结合起来,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推动、督导、检查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与实施。
--各地(市、州、盟)、县(区、市、旗)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督导评估制度,把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纳入教育督导之中,列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校长是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引入激励机制,在政策导向上激励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要与教师的考核、评职定级、评聘任用、评优奖励等项利益挂钩。同时,校长又是培训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是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带头人,校长还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教师之间的中介人。因此,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要先行一步。
--项目省、自治区、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及中小学校要充分运用督导评估的结果,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在科学、客观的评价基础上,使督导评估结果成为奖评学校和考核校长与教师的重要依据。? 我国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分布较广,教师素质高低不等,经济、文化发展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培训工作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不变的模式。各项目省、自治区、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在全国统一的培训计划、培训总目标和分期目标指导下,从各自特点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培训规划和目标,扎扎实实地把培训工作开展下去。?
六、行动计划?
第一阶段:确立实验基地?1999年10月-11月下发《项目实施指南》,各地申报实验基地?
第二阶段:项目培训实施?2000年2月召开项目工作会议?2000年-2002年1月项目培训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项目培训评估?2002年1月-5月项目培训评估?2002年5月-12月各地选拔、推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秀成果
? 2003年3月出版实验区中小学教师自编《培训教程》?
2003年4月培训工作进入深化阶段 '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组织机构??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 夏铸 教育部民族司 司长
马立 教育部师范司 司长
副组长 阎立钦中央教科所 所长教授
阿布都·吾寿尔 教育部民族司[]副司长
成员 刘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张强 教育部民族司民语处 处长
[]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特邀指导?
郭振有 教育部副总督学、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 主任
管培俊 教育部人事司 副司长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主任
谈松华 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 教授
金学方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办 主任
庄益群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 党委副书记
赵书生 中国教育报 总编
傅国亮 《人民教育》 总编
专家委员会?
主任 阎立钦 中央教科所 所长教授
副主任 刘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张强 教育部民族司民语处 处长
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委员
李文长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 院长助理 王卫国 教育部研究室 处长
王旭明 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 处长 宋永刚 教育部人事司干部培训办公室 主任
张林逸 教育部师范司培训处 处长 赵建军 教育部师范司培训处 副处长
唐京伟 教育部师范司培养处 副处长 王定华 教育部基础司高中处 副处长
程淑华 《人民教育》杂志三编室 主任 吕敏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万福 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学院 院长 于建福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 副主任、副教授
王宝祥 北京基础教育研究所《班主任》杂志 总编 关鸿羽 北京市教育学院教管室 主任
白铭欣 北京普教研究所 所长 安宝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教授
崔宇澄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主任 刘冠英 北京海淀区教科所 所长
赵大悌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授 赵小刚 北京海淀区教科所 副教授
贾晓波 天津教育学院教管系 主任 余凤冈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 局长
项目主持人
刘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张强 教育部民族司民语处 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