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国中医药办函〔2006〕1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为了对当前中医药学的进展做出客观评价,总结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不足,提出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开展了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和针灸学特色优势的研究,当前研究已进入问卷调查阶段,希望你们予以协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此次调查问卷工作的共有: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和针灸学的特色优势研究三个课题。
二、请在收到通知和调查问卷后尽快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工作,并于2006年11月18日前将填好的调查问卷按要求分别寄送各负责单位。
三、如有问题请与调查问卷的相关联系人联络。
(一)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调查问卷(表1一表3,见附件1)
联系人电话:王振国 0531-82613131 13505312372
宋咏梅 0531-82614563 13176670581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53号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邮编:250014
(二)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调查问卷(附件2)
联系人电话:项耀祖 022-27493265 022-27477874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心临床药理部
邮编:300193
(三)针灸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调查问卷(附件3)
联系人电话:齐淑兰 010-84014607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学会
邮编:100700
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附件1: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调查表说明
表1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状况调查表,由各省(市)的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填写;
表2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的学术现状调查表,由各省(市)的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填写;
表3为家传中医师现状调查表,以在当地民间有影响的临床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尤其是家传三代以上的世医(包括针灸师、中药师,被评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或名师高徒者除外)为对象,调查其学术传承发展的基本情况;若无此类调查对象可不填。
请将所填表格寄往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地址:济南市经十路53号;邮政编码:250014) 宋咏梅收
亦可以电子表格形式发往:songym0200@163.com
联系人:王振国 电话0531-82613131 13505312372
宋咏梅 电话0531-82614563 13176670581
感谢您的填写。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6年10月
表1
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传承调查表
说明:本调查表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对象,调查名老中医本人及所带学术团队的基本情况,为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
姓名 |
|
职称 |
|
职务 |
| |||||||||||||
年龄□41一50岁 □51一60岁 □61一70岁 □70以上 学医、从医时间总计年 初学中医的形式 □院校教育 □师带徒 □家传 □自学 □西学中 □其他 指导老师 | ||||||||||||||||||
单位地址 |
| |||||||||||||||||
博士生导师 |
是 否 |
硕士生导师 |
是 否 |
享受政府津贴 |
是 否 | |||||||||||||
所在学会(协会)担任职务 |
| |||||||||||||||||
调查对象的学术思想及成果 | ||||||||||||||||||
主要学术思想或独创性技术方法基本内容 |
| |||||||||||||||||
被引用情况(√) |
写入教科书 |
|
被年鉴引用 |
|
他人论文引用 |
| ||||||||||||
推广运用情况(√) |
国家 |
|
本省 |
|
本地区 |
| ||||||||||||
代表著作 |
书名或题目 |
出版社或者杂志 |
出版时间或卷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科研课题 (限填3项) |
项目来源 |
题目 |
起止时间 | |||||||||||||||
|
|
| ||||||||||||||||
|
|
| ||||||||||||||||
|
|
| ||||||||||||||||
主要获奖情况 (限填3项) |
奖励名称 |
授奖机构 |
获奖时间 | |||||||||||||||
|
|
| ||||||||||||||||
|
|
| ||||||||||||||||
|
|
| ||||||||||||||||
学术传承体系 | ||||||||||||||||||
主要传人 (限填5人) |
姓名 |
职称 |
传承形式 |
从师时间 | ||||||||||||||
|
|
□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 |
| |||||||||||||||
|
|
□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 |
| |||||||||||||||
|
|
□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 |
| |||||||||||||||
|
|
□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 |
| |||||||||||||||
|
|
□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 |
| |||||||||||||||
调查问卷 | ||||||||||||||||||
1.对您学术思想影响较大的古代医家依次为(可填1~3项)( )、( )、( )。 2.您认为学医、从医最应该读的古籍是( )、( )、( )。 3.您认为古代中医学术流派产生的原因有 □中医学术发展 □师承教育模式 □信息闭塞 □社会文化背景 □地理环境 □疾病谱的改变 □其他 4.您认为古代中医学术流派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积极的 □消极的 □难以说清 5.古代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对您从医有影响吗 □有 □无 6.对您成名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是(可填1~3项)( )、( )、( )。 7.您认为现代中医学术界是否还存在学术流派 □有 □无 □难以说清 8.您认为现代中医学术流派比古代中医学术流派 □突出。 突出的原因有:□教育模式 □学术发展 □信息交流 □制度法规 □由个体化行医到规范化医院管理 □衰退。 衰退的原因有:□教育模式 □学术发展 □信息交流 □制度法规 □由个体化行医到规范化医院管理 9.您认为学术流派是否是中医学特色与优势的体现 □是 □否 □难以说清 10.您认为现在是否有必要支持学术流派的发展 □有必要 □没必要 □无所谓 11.您认为影响近现代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思潮主要有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汇通 □废医存药 □中医现代化 □中医科学化 □中药现代化 □其他 | ||||||||||||||||||
您对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有何建议(可另附页): |
表2
国家级名老中医高徒学术现状调查表
说明:本调查表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为对象,调查其学术传承的基本情况,为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
姓名 |
|
职称 |
|
职务 |
| |||||||||||
年龄 □20一30岁□31一40岁 □41一50岁 □51一60岁 学医、从医时间总计年 初学中医的形式 □院校教育 □师带徒 □家传 □自学 □西学中 □其他 指导老师 | ||||||||||||||||
单位地址 |
| |||||||||||||||
博士生导师 |
是 否 |
硕士生导师 |
是 否 |
享受政府津贴 |
是 否 | |||||||||||
所在学会(协会)担任职务 |
| |||||||||||||||
调查对象的学术思想及成果 | ||||||||||||||||
主要学术思想或独创性技术方法基本内容 |
| |||||||||||||||
被引用情况(√) |
写入教科书 |
|
被年鉴引用 |
|
他人论文引用 |
| ||||||||||
推广运用情况(√) |
国家 |
|
本省 |
|
本地区 |
| ||||||||||
代表著作 |
书名或题目 |
出版社或者杂志 |
出版时间或卷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科研课题 (限填3项) |
项目来源 |
题目 |
起止时间 | |||||||||||||
|
|
| ||||||||||||||
|
|
| ||||||||||||||
|
|
| ||||||||||||||
主要获奖情况 (限填3项) |
奖励名称 |
授奖机构 |
获奖时间 | |||||||||||||
|
|
| ||||||||||||||
|
|
| ||||||||||||||
|
|
| ||||||||||||||
您对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有何建议(可另附页): |
表3
家传中医师现状调查表
说明:本调查表以在当地民间有影响的临床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尤其是家传三代以上的世医(包括针灸师、中药师)为对象,调查其学术传承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年龄 |
|
学医时间 |
| |||||||||
学历 |
|
职称 |
|
从医时间 |
| |||||||||
学医的形式(√) |
家传 |
|
自学 |
|
院校教育 |
|
其他 |
| ||||||
执业机构 |
| |||||||||||||
调查对象的学术思想 | ||||||||||||||
主要学术思想或独创性技术方法基本内容 |
| |||||||||||||
代表著作或论文 |
书名、题目 |
出版社、杂志 |
出版时间、卷次 | |||||||||||
|
|
| ||||||||||||
|
|
| ||||||||||||
|
|
| ||||||||||||
医术传承情况(无传承体系者不填、传承超过五代者可续写) | ||||||||||||||
创始人 |
| |||||||||||||
一代传人 |
| |||||||||||||
二代传人 |
| |||||||||||||
三代传人 |
| |||||||||||||
四代传人 |
| |||||||||||||
您对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有何建议(可另附页): |
附件2
编号□□□□□□
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调查问卷
(专业版)
本项目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关于'中医临床特色与优势'的调查,是一项非营利性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师。敬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内容,请您用圆珠笔、或钢笔、或签字笔将您的选择用'√'号划在方框内,如果您对问卷中的内容有疑问可向工作人员咨询,问卷中有关您个人的隐私内容将受到保护。
请将所填表格寄往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心临床药理部(邮编:300193,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 项耀祖收。
联系人:项耀祖 电话022-27493265 022-27477874
感谢您的填写!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6年10月
您从事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学历:□高中、中专 □大专、本科 □研究生
类别:□中医师 □中西医结合医师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第一部分
1.关于'什么是中医特色',您认同以下说法吗?
l 中医药的特色是它的理论体系
□完全认同 □绝大部分认同 □基本认同 □少部分认同 □根本不认同
l 中医药的特色是它的辨证论治
□完全认同 □绝大部分认同 □基本认同 □少部分认同 □根本不认同
l 中医药的特色是它的养生保健方法
□完全认同 □绝大部分认同 □基本认同 □少部分认同 □根本不认同
l 中医药的特色是它的多样性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完全认同 □绝大部分认同 □基本认同 □少部分认同 □根本不认同
2.您觉得当前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政府重视(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新中医人才的培养 □创新
□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其他
3.您觉得当前阻碍中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不重视(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少) □医疗卫生政策不公平
□中医自身的问题 □中医人才的缺乏 □其他
4.您认为中医院的中医师,知识结构最好是下面哪种状况?(可以多选)
□具有高深的中医知识 □中西医知识都要懂 □西医知识懂不懂无关紧要
第二部分
1.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治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2.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按中医辨证思维处方用药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3.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代替中医四诊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4.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总是先西药后中药治疗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5.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只用西药方法治疗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6.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只用中医方法治疗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7.您在临床诊治疾病时,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治疗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8.您认为中医药理论能指导今天的临床实践吗?
□完全能 □绝大部分能 □基本能 □少部分能 □根本不能
9.您认为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能否适应当前的临床需要吗?
□完全能 □绝大部分能 □基本能 □少部分能 □根本不能
10.以您的经历和所见,您认为今天的中医退步了吗?
□完全是 □绝大部分是 □基本是 □少部分是 □根本不是
11.您认为按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的中医师合格吗?
□完全合格 □绝大部分合格 □基本合格 □少部分合格 □根本不合格
衷心感谢您的填写!
调查表编号: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全国针灸临床优势与发展现状调查表(针灸机构版)
您好!我们是中国针灸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特色与优势课题组,正在进行全国针灸学科优势与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请针灸科主任及所在医院相关管理处室协助填写本表格,主要了解针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针灸学发展的因素。本调查严格按照国家的统计法,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所有资料均以统计方式出现。我们将充分尊重您的权利,对所填写的资料保密。真诚感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填表说明:
1. 单选框,请在各选项中选择一项涂黑,示例:●
□为复选框,请在需要选择的方框中划'√'以示选择,示例:□√
2.选择'其他'项者,请用文字说明。
3. 表中有排序项目的请在下划线上用序号标明:示例:1 2 3
填表人姓名:
填表人职务:
填表日期:
一、 一般情况
医院名称 |
|
类别 |
3.针灸医院○ 4.中医专科○ | |||
医院所在地区 |
省(市)市(县) | |||||
医院级别 |
1.三级○ 2.二级○ 3.一级(社区)○ | |||||
地址(邮政编码) |
| |||||
联系人 |
|
职务/职称 |
|
联系电话 |
|
二、 针灸科人员情况
针灸人员共人 |
其中:1.医生人数人,占全院医生总数的% 2.护士(师)人数人,占全院护士(师)总数的% 3.其他人 |
学历 |
1.博士人 2.硕士人 3.学士/大学本科人 4.大专人 5. 中专人 6.高中人 7.初中及以下人 |
职称 |
1.正高人 2.副高人, 3.中级人 4.助理/师级人 5.员/士人 6.待聘人 |
三、 近三年针灸人员流动情况一览表
调入或调出 |
人数 |
年龄范围 |
学历范围 |
职称情况 |
原因/去向 |
调入 |
|
|
|
|
|
调出 |
|
|
|
|
|
四、 针灸科室设置情况
是否有独立针灸科 |
1有○ |
是否有独立专业分组 |
1有○ 请注明:、、 | |
2无○ | ||||
独立针灸科门诊的诊室间;床位数张 | ||||
2无○ |
是否有提供针灸治疗的诊室 |
1有○ |
诊室名称床位数张 | |
2无○ |
| |||
专科门诊的设置 |
1有○ |
名称: ①②③ | ||
④⑤⑥ | ||||
2无○ |
| |||
病房设置 |
1有○ |
是否独立病房 1是○ 2否○ | ||
2无○ |
| |||
本院是否有右侧所列的独立科室 |
5.理疗科□;6.康复科□;7睡眠障碍科□;8中西医结合科□ | |||
9.□ |
五、 针灸科经常治疗的前10种疾病
门诊 |
1. 2.3.4. |
5.6.7.8. | |
9.10. | |
病房 |
1.2.3.4. |
5.6.7.8. | |
9.10. |
六、 针灸疗法与技术
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请按照使用的频次多少排序) |
_ _毫针 电针 _艾灸 拔罐 放血 梅花针 火针 __ 头皮针 耳针 耳穴贴压 穴位注射 穴位埋针 小针刀 | |||||
___其他新技术(请注明) | ||||||
有独创的治疗技术 |
1是○ |
名称 |
技术特点或方法 |
适应症 |
平均每日治疗人次 |
发明人 |
|
|
|
|
| ||
|
|
|
|
| ||
|
|
|
|
| ||
2否○ |
|
七、 针灸科设备情况
本科专有诊断设备 |
1.2. |
3. 4. | |
本科专有治疗设备 |
1. 2. |
3. 4. | |
5. 6. |
八、 针灸会诊情况
是否承担院内会诊服务 |
1是○ |
会诊科室 |
1. 2. 3. 4. 5.其他 |
每周会诊次 | |||
2否○ |
|
九、 针灸服务量与收入基本情况
针灸服务量情况 |
门诊 |
2005年门诊量人 | ||||
2004年门诊量人 | ||||||
2003年门诊量人 | ||||||
住院 |
项目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
1.住院人次 |
人 |
人 |
人 | |||
2.出院人数 |
人 |
人 |
人 | |||
3.住院占用总床日 |
天 |
天 |
天 | |||
4.平均住院天数 |
天 |
天 |
天 | |||
近三年针灸收入情况 |
2005年总收入万元 |
其中:治疗收入万元 药品收入万元 | ||||
2004年总收入万元 |
其中:治疗收入万元 药品收入万元 | |||||
2003年总收入万元 |
其中:治疗收入万元 药品收入万元 |
调查表编号: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全国针灸临床优势与发展现状调查表(针灸医生版)
您好!我们是中国针灸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特色与优势课题组,正在进行全国针灸学科优势与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想了解您对针灸治病的优势特色及针灸发展现状的看法。本调查严格按照国家的统计法,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所有资料均以统计方式出现。我们将充分尊重您的权利,对所填写的资料保密。真诚感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填表说明: 1.〇为单选框,请在各选项中选择一项涂黑,示例:●
□为复选框,请在需要选择的方框中划'√'以示选择,示例:□√
2.选择'其他'项者,请用文字说明。
3.表中有排序项目的请在下划线上用序号标明:示例:1 2 3
填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
1.医院名称
2.所在地区 省(市) 市(县) 乡(镇)
3.医院类别 ⑴西医综合○ ⑵中医医院○ ⑶专科医院○
4.医院级别 ⑴三级○ ⑵二级○ ⑶一级(社区)○
5.您的性别 ⑴男○ ⑵女○
6.您的年龄 岁
7.您的职称 ⑴初级职称○ ⑵中级职称○ ⑶高级职称○ ⑷其他○
8.您从事针灸工作的时间为:
⑴5年以下○ ⑵5-10年○ ⑶11-15年○ ⑷16-20年○
⑸21-25年○ ⑹26年以上○
9.学历 ⑴中专○ ⑵大专○ ⑶本科○ ⑷硕士○ ⑸博士○ ⑹其他○
10.出诊时间您的日平均治疗病人有多少?
⑴10人及以下○ ⑵11-20人○ ⑶21-30人○ ⑷31-40人○
⑸41-50人○ ⑹51-60人○ ⑺60人以上○
11.平均每次针灸治疗的费用 元。
12.您感觉近三年来针灸科门诊病人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⑴逐渐增加〇 ⑵没有变化〇 ⑶逐渐减少〇
如果您选择增加,请接答问题13;如果您选择减少,请跳答问题14
13.您认为门诊病人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⑴设置了特色门诊□ ⑵增加了名老中医出诊□ ⑶硬件设施改善□
⑷扩大了宣传力度□ ⑸其他(请注明)□
14.您认为门诊病人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⑴没有特色门诊□ ⑵没有名老中医出诊□ ⑶硬件设施差□
⑷群众知晓率低□ ⑸其他(请注明)□
15.目前您经常用下列哪些治疗方法?(可多选)
⑴针刺□ ⑵拔罐□ ⑶艾灸□ ⑷电针□ ⑸TDP照射或其他理疗仪器□
⑸其他□(请注明)
16.您是否常用针刺手法补泻? ⑴经常用○ ⑵有时用○ ⑶不用○
17.您觉得自己的工作强度
⑴非常大○ ⑵比较大○ ⑶一般○ ⑷比较小○ ⑸非常小○
18.您目前的月均收入
⑴1000元及以下○ ⑵1000-1999元○ ⑶2000-2999元○
⑷3000-3999元○ ⑸4000-4999元○ ⑹5000元及以上○
19.您觉得自己的收入与全院平均工资水平相比
⑴偏高○ ⑵相等○ ⑶偏低○
20.您认为目前临床针灸发展的不足点是:(可多选)
⑴疗效不理想□ ⑵没有住院治疗,周期长的慢性病很难坚持□
⑶仪器设备的不足□ ⑷床位少□ ⑸硬件环境较差□ ⑹隐私得不到保护□ ⑺病人等候时间长□ ⑻其他□
21.您认为下列哪些影响针灸发展的因素比较重要?(可多选)
⑴政策导向□ ⑵患者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看针灸□ ⑶疗效不确定□ ⑷群众认知不够□ ⑸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诊疗中心□ ⑹管理滞后□ ⑺其他□
22.您是否接受过公费培训和进修?⑴是 ⑵否
23.您是否有意愿开展一些新疗法?⑴是 ⑵否
24.您认为您所在的医院对针灸科的发展是否重视?
⑴非常重视○ ⑵比较重视○ ⑶一般○ ⑷不太重视○ ⑸非常不重视○
25.目前的情况下,您从事针灸的积极性有多高?
⑴非常高○ ⑵比较高○ ⑶一般○ ⑷比较低○ ⑸非常低○
26.下述各项按您关注的程度高低排序(请在下划线上标序号)
__疗效 收入 职称 晋升机会 自我成就感 工作环境
科室凝聚力 其他(请用文字注明)
收集表格人姓名: 联系电话:
所填写的本调查表,请寄至:100700,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杂志社 齐淑兰 收,
或e-mail至:zgzjz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