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国科财便字[2006]103号
各有关部门(单位):
2006年度“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审核、批准,现将获资助项目予以公布(见附件)。具体评审情况请登陆www.owlsoft.com.cn “2006年度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项目查询系统”查询,查询系统的帐号和密码与项目网上申报的帐号和密码一致。
请你们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工作项目任务书》。项目申报采取书面报送与网上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送请于11月27日后从www.owlsoft.com.cn 下载程序安装文件,书面报送材料须通过上述软件打印,确保书面材料与网上报送材料一致。未经批准,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在项目任务书中更改项目申报书所提出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以及除国拨专项经费以外的其它经费等内容。
请你们于2006年12月1日前将经你们审核批准后的项目任务书(一式四份)报送至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 陈舜琮 朱雷 侯敏
电 话: 010-68731278 010-68436448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303房间
邮政编码:100089
技术支持:010-84262947-8036
E-mail: support@owlsoft.com.cn 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 | |||||
2006年度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资助项目清单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承担单位 | 主管部门 | 负责人 |
1 | 2006SJ130700 | 起重机起升机构试验台升级改造 | 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 陶天华 |
2 | 2006SJ119800 | 高灵敏度透射电镜信息纪录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孙泽明 |
3 | 2006SJ166300 | 铝型材耐磨、老化性能质检设备改造 | 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王福生 |
4 | 2006SJ110200 | 潜孔冲击机具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 国家有色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长沙矿山研究院 | 邓和平 |
5 | 2006SJ176900 | 扫描俄歇仪的图像及数据控制系统改造 |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 钢铁研究总院 | 朱衍勇、司红 |
6 | 2006SJ167700 | 同轴度测量仪改造为新型高精度同轴度测量仪 |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 钢铁研究总院 | 高怡斐 |
7 | 2006SJ114500 | 承重梁板、柱耐火性能试验装置升级改造 |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公安部 | 经建生 |
8 | 2006SJ118700 | 图像检验与分析系统的升级改造 |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公安部 | 许小京 |
9 | 2006SJ182500 | 生物功能化色谱系统 |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教育部 | 邓玉林 |
10 | 2006SJ142200 | 核磁共振测井仪关键技术升级改造 |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 教育部 | 冯义濂 |
11 | 2006SJ145900 | 矿山安全监测监控及应急预警系统改造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张兴凯 |
12 | 2006SJ133700 | 适用于氧化亚氮分析的吹扫捕集仪升级改造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国家海洋局 | 姚子伟 |
13 | 2006SJ133600 | HB-Ⅱ型海冰雷达观测系统改造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国家海洋局 | 陈伟斌 |
14 | 2006SJ164500 | SIS-1000海底成像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国家海洋局 | 陶春辉 |
15 | 2006SJ129200 | 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性能评价平台改造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国家海洋局 | 吕庆春 |
16 | 2006SJ156100 | 质谱仪用多功能离子源的研制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黄业茹 |
17 | 2006SJ113800 | 连续光谱固定光栅分析仪新功能开发 |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 国家粮食局 | 赵会义 |
18 | 2006SJ109900 | 轻型林业机械安全性能仿真测试系统 |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 | 王振东 |
19 | 2006SJ144200 | 植物活性成分纯化设备系统功能开发研究 | 中国林业科学院 | 国家林业局 | 黄立新、祖元刚 |
20 | 2006SJ172800 | 差热-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 | 潘斌 |
21 | 2006SJ106600 | 低霜点湿度检测标准装置技术改造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国家质检总局 | 易洪 |
22 | 2006SJ169600 | 沉浸式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功能开发 | 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贸食品科学研究所 | 许志强 |
23 | 2006SJ153800 | 等离子光谱/质谱雾化器及部件的国产化研发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国土资源部 | 陈永君 |
24 | 2006SJ158500 | 滑坡光纤多参数监测设备的升级改造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国土资源部 | 周策 |
25 | 2006SJ159400 | 新一代系列表面核污染智能测量仪的研制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国土资源部 | 杨丹 |
26 | 2006SJ149600 | 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台升级改造 |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机械科学研究院 | 邸鹏远 |
27 | 2006SJ135000 | 位势负载组合控制实验系统升级改造 |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交通部 | 饶京川 |
28 | 2006SJ179700 | 大型磁质谱仪电子控制和数据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 军事医学科学院 | 赵晓光 |
29 | 2006SJ117200 | 大功率拖拉机传动系试验台升级改造 | 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李京中 |
30 | 2006SJ165400 | 除尘器综合参数自动化检测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煤矿防尘通风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孔令刚 |
31 | 2006SJ103300 | 矿用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测试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采煤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刘琴 |
32 | 2006SJ147300 |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综合保护检验系统装置 | 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祖国林 |
33 | 2006SJ162900 | 矿用柴油机性能试验台升级改造 | 国家煤矿掘进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庄占斌、刘建平 |
34 | 2006SJ156400 | 三维运动捕捉康复诊疗评估信息系统 | 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 | 民政部 | 王喜太 |
35 | 2006SJ134700 | 无线远程分布式农业环境数据采集系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农业部 | 孙忠富 |
36 | 2006SJ167600 | 植物种苗工厂光环境调控装置的升级改造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农业部 | 杨其长 |
37 | 2006SJ109500 | 强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总量快速检测技术研发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农业部 | 李培武 |
38 | 2006SJ160600 | 1600kN绳索拉力试验机控制系统更新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农业部 | 郭亦萍 |
39 | 2006SJ134000 | 电池性能检测系统的改造 | 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轻工业研究所 | 汝坤林 |
40 | 2006SJ112000 | MAT-271气体同位素质谱计功能改造 |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上海化工研究院 | 杜晓宁 |
41 | 2006SJ136700 | 新能源发动机试验平台升级改造 | 国家内燃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 许睿沁 |
42 | 2006SJ117300 | 400gt大型土工离心机维修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 | 章为民 |
43 | 2006SJ107800 | 农村地区分散型水电风能互补发电试验设备功能开发 |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 水利部 | 董大富 |
44 | 2006SJ153500 | 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集成技术开发 |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 水利部 | 张步新 |
45 | 2006SJ139700 | 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改造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 | 李茂堂 |
46 | 2006SJ173500 | 列车制动模拟试验台ECP及WDP的功能开发 | 铁道科学研究院 | 铁道部 | 钱立新、林晖 |
47 | 2006SJ138800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卫生部 | 殷涛 |
48 | 2006SJ105200 |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改造用于实验动物探查的仪器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卫生部 | 王延群 |
49 | 2006SJ122600 | 无需前处理可直接实时离子化的离子源设计与开发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 卫生部 | 再帕尔 阿不力孜 |
50 | 2006SJ163800 | 直放站(2GHz-TDSCDMA)测试系统改造升级 |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信息产业部 | 李莉莉 |
51 | 2006SJ152000 | 调强放疗三维剂量分布实时测试系统 | 国家传感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徐建一 |
52 | 2006SJ152100 | 多功能程控标准谐波功率源 | 国家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苏昌林 |
53 | 2006SJ104600 | 水平基准系统的数字化与自动化升级改造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 | 路杰 |
54 | 2006SJ111800 | 气体介质三轴流变仪的改造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震局 | 何昌荣 |
55 | 2006SJ160300 | TEXTURMAT M卷缩仪改造升级 | 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王宝军 |
56 | 2006SJ148300 | 水泥混合材料含量测定仪升级改造 | 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王瑞海、倪竹君 |
57 | 2006SJ140600 | 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测试系统升级改造 |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何涛 |
58 | 2006SJ177900 | 多功能单站闪电探测定位系统的研制开发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气象局 | 孟青 |
59 | 2006SJ165700 | 食品质量控制专用气相色谱仪及填充柱的功能扩展、创新开发及升级改造 |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宋全厚、程劲松 |
60 | 2006SJ172500 | 膜分离超滤设备的升级改造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周元炘 |
61 | 2006SJ172100 | DHPLC系统的升级及在人类遗传资源传新中的应用 |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陆彩玲 |
备注:专项经费将以国科发财字[2006]455号文件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请项目承担单位注意查收。 |
编号:
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项工作
项 目 任 务 书
(格式)
(此格式仅供参考,以网上填报系统提供的格式为准!)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归口部门/主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科 学 技 术 部
二○○ 年 月 日
填 写 说 明
1. 本任务书系科学技术部为组织国家科研条件工作任务而设计;
2. 任务书的 “主要任务与目标”、“成果形式及考核指标”与项目申请书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动;
3. 任务书甲方为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的归口部门/主管单位;
4. 本任务书由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甲方)与项目承担单位(乙方)、项目承担单位的归口部门/主管单位(丙方)共同签订;
5. 本任务书一式四份,其中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留存两份,项目承担单位一份,承担单位归口部门/主管单位一份;
6. 任务书应用计算机打印填报(A4),字体为四号仿宋;
基本情况表
表B1
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名称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理由。 | ||||||||||||||||
项目名称 |
| |||||||||||||||
工作类别 |
○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系统改造、升级类 ○功能开发类 | |||||||||||||||
拟升级改造仪器设备信息 |
第一承担单位: 参加单位: 1、 2、 | |||||||||||||||
仪器设备 名称 |
|
型号 |
| |||||||||||||
原值万元 |
|
购置日期 |
|
生产厂家 |
| |||||||||||
运行状况 |
| |||||||||||||||
主要工作 内容 |
| |||||||||||||||
第一承担单位财务信息 |
单位全称 |
| ||||||||||||||
组织机构代码 |
|
法人代表 |
| |||||||||||||
上级主管部门 |
| |||||||||||||||
开户银行 |
| |||||||||||||||
开户名称 |
| |||||||||||||||
银行账号 |
| |||||||||||||||
通信地址 |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
项目 负责人 信息 |
姓 名 |
|
年龄 |
|
所学专业 |
| ||||||||||
职称/职务 |
|
性别 |
|
现从事研究领域 |
| |||||||||||
电话号码 |
|
手机号码 |
| |||||||||||||
电子邮箱 |
|
邮政编码 |
| |||||||||||||
通信地址 |
| |||||||||||||||
与完成本项目相关技术工作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国拨经费 |
完成情况 | ||||||||||||
|
|
|
| |||||||||||||
|
|
|
| |||||||||||||
项目 联系人 |
姓名 |
|
传真号码 |
| ||||||||||||
电话号码 |
|
手机号码 |
| |||||||||||||
电子邮箱 |
| |||||||||||||||
财务部门负责人 |
姓名 |
|
电话号码 |
| ||||||||||||
手机号码 |
|
电子邮箱 |
| |||||||||||||
项目总经费(万元) |
|
专项经费 (万元) |
|
自筹经费 (万元) |
|
一、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
(包括说明该项工作对促进科研条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创造科技环境将产生的作用,效益分析与评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二、现有工作基础
(包括与课题相关的现有技术、工作和科研支撑基础条件、相关的历史成果水平)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包括阶段目标,内容详细)
四、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
(要具体描述)
五、成果形式及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应分别列出项目实施前、后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采用文字与表格相结合方式说明)
2、考核指标 |
六、课题承担单位、主要参加单位及主要参加人员
填表说明:1. 职称分类: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E、其他; 2. 人员分类代码:A、课题负责人 B、课题骨干 C、其他研究人员; 3.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Y、是 N、否; 4.课题固定研究人员需填写人员明细。 | ||||||||
序号 |
姓 名 |
身份证号码 |
工作单位 |
专业 |
技术 职称 |
投入项目全时工作时间 (人月) |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 |
人员 分类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定研究人员合计 |
|
|
| |||||
流动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合计 |
|
|
| |||||
累计 |
|
|
|
七、经费预算与经费来源
序号 |
预算科目名称 |
合计 |
专项经费 |
自筹经费 |
(1) |
(2) |
(3) |
(4) | |
1 |
一、经费支出 |
|
|
|
2 |
1、设备费 |
|
|
|
3 |
(1)购置设备费 |
|
|
|
4 |
(2)试制设备费 |
|
|
|
5 |
2、材料费 |
|
|
|
6 |
3、测试化验加工费 |
|
|
|
7 |
4、燃料动力费 |
|
|
|
8 |
5、差旅费 |
|
|
|
9 |
6、会议费 |
|
|
|
10 |
7、国际交流与合作费 |
|
|
|
11 |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
|
|
|
12 |
9、劳务费 |
|
|
|
13 |
10、专家咨询费 |
|
|
|
14 |
11、管理费 |
|
|
|
16 |
12、其他业务费 |
|
|
|
17 |
二、经费来源 |
|
|
|
18 |
1、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 |
|
|
|
19 |
2、自筹经费来源 |
|
|
|
20 |
(1)其他财政拨款 |
|
|
|
21 |
(2)单位自有货币资金 |
|
|
|
22 |
(3)其他资金 |
|
|
|
注:1、具体编制见附件
2、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
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八、任务书签署各方意见:
1. 承担单位(乙方)
承担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项目负责人:
开户银行:
账 号:
2. 归口部门/主管单位(丙方)
负责人(签字):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3. 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甲方)
负责人(签字):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九、其他事项
1.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有关财务管理应严格按照科技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2. 本任务书盖章之日起生效;
3. 按计划完成预定任务后,按照《科研条件工作任务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国科财函【2003】33号)组织项目验收。
附件一
预算编制说明
一、预算编制要求
1、课题预算编制准备。在编制课题预算申报书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课题预算编制原则。编制课题预算必须以课题研究任务为依据,课题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预算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课题预算支出中的有关标准,应按照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得在各科目间重复列支。
3、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必须同时编制。采用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课题预算。平衡公式为:
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合计=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合计
4、不可预见费与前期投入等。课题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不编制不可预见经费,但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调整预算的,可以向科技部提出申请;课题立项前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课题预算。
5、课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金额单位和数据精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名称的规范性:所有课题或课题主标(参标)单位的名称,应填写正式全称,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预算申报材料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开户银行信息应将承担单位开户的银行所在省市、银行名称以及分行、支行、分理处、营业厅等信息填写完整,银行账号应填写准确,工商银行账号统一填写为19位。
◆签字盖章:课题预算申报书必须经主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课题负责人签字、主标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以及预算编制人签字。预算申报书中所有的签字之处,除提供打印名字外,还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以本人名章代替。
二、预算科目内涵及支出标准
1、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设备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和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材料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而发生的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第1、2天为500-8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1、2天为300-5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200-300元/人天。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
◆管理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课题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2、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预算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3、经费来源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渠道的经费,包括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和自筹经费来源。
自筹经费来源是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以外的各种资金,包括:其他财政拨款、从承担单位获得的资助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