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1-06-27 生效日期: 1991-06-27
发布部门: 教育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

现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印发给你们。该计划从1992年秋季开始施行,请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告我委学校体育卫生司。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教育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从事体育活动时身心变化的规律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方法;能够从事体育教学,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及竞赛工作,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具有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初步能力。
  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楷模。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时间安排
  4年8个学期。各学期时间分配见表一。

  三、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课(693学时)占总学时的23.15%。
  1.政治理论课(240学时)占总学时的8%:
  中国革命史(68学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70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72学时)、法律基础(30学时)。
  2.教育理论课(105学时)占总学时的3.5%:
  心理学(54学时)、教育学(51学时)。
  3.计算机语言(72学时)占总学时的2.4%。
  4.外语(276学时)占总学时的9.2%。
  (二)专业必修课(1606学时)占总学时的53.64%。
  体育理论学科(756学时)占总学时的25.25%。
  1.人体解剖学(118学时):初步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主要功能和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了解体育运动中人体位移运动的一般规律。
  2.人体生理学(140学时):在初步掌握人体正常生理学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功能与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3.体育心理学(54学时):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着重学习和掌握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知识、形成道德品质,特别是体育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应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体育保健学(108学时):重点学习个人卫生、学校卫生、营养卫生和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医务监督、运动按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样并重地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体育保健的理论和方法。
  5.体育测量与评价(84学时):学习体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变化情况的测量、统计的基本方法与评价标准。
  6、体育概论(32学时):学习体育的概念、体育的目的任务、手段、体制、体育科学的范畴以及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等。
  7.学校体育学(90学时):学习学校体育的任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余训练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学校体育管理以及制订计划,教材教法和课的分析等内容。
  8.运动生物化学(46学时):学习关于人体运动过程中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理论,掌握研究人体运动物质能量转化的基本技能。
  9.体育绘图(36学时):学习和掌握人体动作以及场地、器材的绘图方法,重点掌握单线图的构图方法。
  10.体育史(48学时):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的演进情况,掌握必要的体育史料,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体育手段与方法(850学时)占总学时的28.39%。
  要求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几种常见体育手段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全面增强体质的多种锻炼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作、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并具有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竞赛及场地、器材管理的能力。
  11.田径(210学时):以跑、跳跃、投掷为重点内容。
  12.球类(210学时):以篮球、排球、足球为重点内容,乒乓球和其他作为一般介绍内容。
  13.体操(170学时):以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为重点内容。其他作为一般介绍内容。
  14.武术与保健气功(108学时):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练习套路,具有看图学习套路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保健气功课程,学习气功的基础理论和简易的健身气功功法。
  15.游泳、滑冰(50学时):为地区性教材。各院校可根据自然条件安排教学时数和确定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开设轮滑课程。
  16.健美(32学时):学习和掌握发展力量素质和塑造健美形体的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
  17.舞蹈(36学时):学习和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如体育舞蹈、韵律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感与韵律感。
  18.体育游戏(34学时):学习和掌握符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益身心健康的多种体育游戏的方法,组织、创编及其运用原则。
  (三)选修课(695学时)占总学时的23.21%。
  1.限制选修课(495学时)
  学科(210学时):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人类遗传学基础、体育锻炼学、学校卫生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方法学。上述选修课程,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在学校确定的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3门课程。
  术科(285学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运动项目上有所专长。提高选修项目的水平,使其具有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能力。术科选修安排在第四至第八学期。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和特点开设课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其中的1门课程。
  2.任意选修课(200学时)
  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和扩大知识面,由各院校灵活安排开设课程(包括跨系选修),每个学生选修若干门课程。

  四、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和检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必须认真组织进行。时间至少为8周,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
  教育学习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担任一定的课余训练和班主任工作。
  平时应加强与中学的联系,组织学生到中学见习,辅导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由各校确定。

  五、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
  科学研究应着眼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应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读书报告、专题报告或科研论文。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共6周。

  六、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
  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4年共8周,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

  七、考试
  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不超过4门,具体安排由院校确定。
  术科必修课的考试应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评两部分,应以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手段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评定成绩。术科选修项目的考试,应根据该项目的理论、技评和达标的成绩,结合其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进行评定。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3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