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合质监[2006]01号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06年度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施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六年一月六日
2006年度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施要点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工作的展开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又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都有新的要求。因此,今年我市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当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目标,重点抓好关系建筑结构安全、关系百姓利益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为"工业立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保障。
一、工作目标:
(一)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工作,建立"现场"与"市场"的联动机制,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行为;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减少一般质量事故的发生;杜绝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竣工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
(二)进一步深化以巡查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将巡查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制定合理的差别化管理办法,将监督资源重点转向技术风险较大和质量行为不好的工程。
(三)全面开展裂缝和渗漏通病治理的试点工作,出台《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认真受理各类质量投诉,确保投诉答复率100%,投诉办理满意率达90%,努力提高结案率。
(四)建立创优质工程的激励机制,引导施工企业多做精品结构工程并提高装饰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内在品质。
(五)积极推进经济合理、适用性强的节能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上的使用,以保证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内部建设,打造一流监督队伍
为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以打造"学习型、开拓型、效能型、和谐型"质量监督站,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合格、专业技术过硬、依法监督管理、勤政廉洁高效的监督队伍为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学习:坚持每周三的学习制度,着重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和邀请有关专家授课。二是调动监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监督人员积极参与站务建设,为质监站的发展献计献策,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和谐的氛围,进一步保持站领导班子团结,建立良好的站风。四是加强廉政建设: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警钟常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确保全年不发生违法违纪事件,以及影响建筑业大环境发展的投诉和举报。五是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监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市城建档案馆联合编制《合肥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从而解决我市没有统一的工程资料管理标准的窘境;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替代原有运行不畅的软件系统。
(二)加大监督执法,规范责任主体行为
制定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强对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监管,并将现场发现的有关质量违规行为通报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市场与现场的联动效应。加大对项目监理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不能认真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假验收、假监理、假报告、假资料现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施工企业发挥质量职能部门的作用,确保其质保体系有效运行,加大对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充实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企业标准的完善工作。
(三)深化巡查监督,采取差别管理方式
在以巡查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运行近一年的基础上,将巡查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运用差别化管理方法加大对技术风险较大以及质量行为差、质保体系运行失效的工程的监管,如施工现场混乱、质量管理失控的成片住宅小区工程;钢结构(网架)、幕墙和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过程等。
上半年,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差别化管理方法,如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形式的不同区分不同的监督方式,对住宅小区、政府投资的工程进行重点监督,为外商投资的工业项目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针对具体工程采用量化方式区划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好、中、差等级,优化有限的监督资源,在日常监督工作集中优势力量重点加强对技术风险较大以及质量行为不好的工程的监管。
(四)抓好通病治理,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当前,困扰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楼板、墙体裂缝和外墙、外窗、屋面、卫生间渗漏问题。将在去年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一年抓点、两年抓面、三年初见成效"的治理目标,扩大试点小区的范围,调整、完善综合治理措施,使其更加合理、有效,尽快出台《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通过一年的摸索、试点,在质量通病防治方面有实质性进展,为今后编制《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规程》做好技术保障,为实现三年内基本消除渗漏和裂缝打好基础。
(五)促进创优活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施工企业创优意识明显下降,尤其是装饰细部工程质量逐年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今年将制订相关措施以鼓励和引导施工企业多创精品工程,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出台我市建筑结构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将其作为评选"琥珀杯"工程、"市用户满意"工程的前期必备条件,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还将组织人员结合近年来外地和我市好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编制《合肥市建筑工程装饰细部集锦》(VCD光盘),借此引导施工企业从工程细部抓起,提升工程品位。今年我们将采取措施争创"鲁班奖","黄山杯"工程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六)制定可行措施,稳步推进节能工作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颁布实施,节能技术和材料将很快在我市推广运用,并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组织监督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节能材料的性质和施工工艺,深入施工现场观摩学习;监督管理上严把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关,避免施工不当导致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积极引导工程使用经济合理、适合我市建筑工程的节能材料和措施,以保证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搭设宣传平台,架起信息沟通桥梁
为体现服务意识,引领施工企业运用更好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将继续办好两个信息平台。一是继续办好《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简报》。进一步改进简报的版面、丰富简报的内容,增加施工技术交流栏目,及时通报工程质量形势和质量监督的动态。二是充实建管局网页"质量管理"专栏的内容。将一些有价值的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在网上登载,便于施工企业借鉴和使用,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四新、四节"技术的使用等等。
(八)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县域工程质量
为缩小市区与三县质量监督工作的差距,实现全市监督工作的一体化,按照全市监督工作的整体思路,从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上对三县质量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县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督促配备必要的监督交通工具和检测设备,确保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九)认真受理投诉,探索新的处理模式
工程质量投诉的处理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今年将调整和完善质量投诉受理、处理、结案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办事程序和人员职责,要求监督人员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起质量投诉,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并将此项工作与对监督人员的考核相挂钩。对一些多年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努力提高投诉的结案率。还将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质量投诉处理与质量保修金的利用、质量保险工作之间的关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市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