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由于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与变化,2001年、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为充分反映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我们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附件一),现予以公布,征求意见。为便于大家讨论,我们同时将《修订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背景》(附件二)、《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的国际比较》(附件三)一并公布,供大家参考。我们期待社会各界提出倾向性意见并说明理由,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
对本报告有意见及建议的单位和个人,请于2004年2月28日前以信函、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反馈给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附件一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
附件二修订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背景
附件三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的国际对比
联系人:刘向耘、宋小梅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邮政编码:100800
电子邮件:money@pbc.gov.cn
传真:010-66016634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附件一:
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
一、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基本原则
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应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出发,坚持如下六项原则:
1、相关性增强原则。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的目的是提高货币反映经济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与经济产出、物价等经济变量的相关程度。调整或扩大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应当与经济变量高度相关。
2、可测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比较原则。调整和扩大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应是可以统计和计量的,并且其数量较大,构成其对经济的明显影响。数额较小,统计成本较大,即使应当纳入货币供应量,也可暂时不调整。
3、连续性原则。调整货币供应量在增强与经济变量相关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变动幅度小的调整方案。或虽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范围,但监测的重点维持原来货币与经济相关度的范围。
4、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值出售。在进行货币供应量统计时要按照居民和机构的金融资产流动性标准确定货币、准货币及其他,并把货币供应量划分成不同的层次。
5、价值储藏手段原则。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有价值,因此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但是,当经济运行中价格和利率发生变化时,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是得到保持,或随之发生波动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金融资产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程度不仅取决于保留面值,还在于取得的利息、红利或其他收益。决定金融资产是否计入货币供应量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价值储藏功能。
6、与国际接轨原则。IMF《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确定的货币统计框架体系具有国际普遍性,我国在修订货币供应量时,应当遵守这个框架原则。
二、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原因
我国1994年10月份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2001年6月份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尽管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已经修订了两次,但它仍未全面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
1、货币在境内外的流动加大。货币在境内外的流动表现为人民币的流出和外币的流入。
2、出现一些新的金融资产且交易量增长迅速。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资产,与货币供应量统计相关的有:短期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债券回购等。这些金融资产的交易量增长迅速。
3、金融机构发生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住房公积金、担保公司、养老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的一些资产构成了货币供应量。也有部分存款性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他们吸收的存款不应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使保险存款增长较快,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大。此外,相继出现的担保公司、养老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
4、部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动。从1994年开始统计货币供应量时,未将一些金融资产没有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之中。近几年随着金融的发展,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动,主要有银行卡项下的活期储蓄存款、结算中的款项和预算外财政存款等。
三、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备选方案
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考虑修订的基本原则,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可供选择的方案主要有:
(一)对我国现有金融机构分类进行修订
按2000年的《IMF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建议,将我国的金融机构划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三大类,具体如下。
1、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2、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存款性公司指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和发行包含在一国广义货币概念中负债的所有金融性公司(中央银行除外)和准公司。在我国包括存款货币公司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
(1)存款货币公司
指可以吸收活期存款、使用支票进行转账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公司。在我国主要包括:
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②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
③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④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⑤外资银行
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其他存款货币公司
指接受有期限、金额限制和特定来源存款的金融性公司。在我国包括中资和在我国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存款性公司由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构成。
3、其他金融性公司
指除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公司。在我国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等。
我国金融机构的部门分类
存款性公司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其他存款性公司
存款性货币公司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2、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
3、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4、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5、外资银行
6、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其他存款性货币公司
中资和在我国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其他金融性公司
指不包括在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内的其他金融公司。在我国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
(二)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备选方案
拟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提出以下四种修订方案:
1、维持原结构不变,扩大数量较大、流动性变化明显的金融资产的监测层次
货币供应量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3=M2+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各种基金存款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货币供应量M0一M2三个层次不做调整,保持了统计的连续性,增加M3层次,这便于操作和对比。
这个方案在操作时也可把监测重点仍放在M2,M3只作为监测的参考指标。
2、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一个监测层次
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外币存款,同时将M2中的部分金融资产调整到M1中去。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包括原来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的企业活期存款,以及银行本票、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入汇款、汇出汇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扣除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外币存款=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人民币后企业和个人的外币存款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既考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连续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但货币供应量包括的内容不全面,如日益发展的各种基金存款、商业票据等,没有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中。
3、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两个监测层次
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M3和外币存款。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包括原来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的企业活期存款,以及银行本票、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入汇款、汇出汇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扣除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存款性公司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如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
外币存款=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人民币后企业和个人的外币存款
这个方案比第二个方案监测范围扩大,同时也增大了操作的难度。
4、按目前金融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修订
货币供应量分为四个层次:M0、M1、M2、M3。
M0=流通中现金-境外人民币流通量
M1=M0+企业活期存款(包括结算中的款项)+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扣除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外汇存款+回购协议
M3=M2+基金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商业承兑汇票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按金融资产流动性调整货币供应量,相关度较高;缺点是调整幅度较大,连续性较弱,且收取数据成本较大。
附件二:
修订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一、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统计的现状
为了加强宏观监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和国际通用统计原则,1994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当时央行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由M0和能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组成,不包括居民的活期储蓄;广义货币M2,由狭义货币M1和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组成。从那时起,货币供应量在我国货币政策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依据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三个标准,从1996年起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994年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其新股申购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统计产生了显著影响。2001年6月份,经国务院批准,我们对货币供应量统计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初,随着我国金融统计机构范围的拓展,我们对货币供应量统计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按照目前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原则,将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以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统计产生的影响
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和交易量不断扩大。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这些金融工具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交易更趋活跃。并且一些原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在此背景下有了新的含义,或是机构业务范围发生变化,或是流动性变强。这些变化中一部分已对现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和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按照这些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价值储藏手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建议和各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出发,从货币定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金融资产种类、货币持有者和货币发行者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是指居民存放在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下同)中的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它是存款性公司的负债,居民的资产。
在1994年统计货币供应量时,我国银行业的电子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全国银行卡的发行量和POS机均比较少,个人使用银行卡进行的交易量也很小。绝大部分居民活期存款必须先在银行提出现金后才能进行支付,因此,当时的狭义货币M1中不包括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而是统计在广义货币M2中。
近些年,随着我国银行业电子装备水平的提高,银行卡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发行量也大量增加。同时由于POS机的大量增加和“金卡工程”的实施,以及银行卡在安全性和方便性功能上的提高,使个人凭借其在银行办理的各类银行卡用于直接支付的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1999-2002年我国银行卡年均增长速度为40.2%。到2002年末,我国银行卡的发行量达49652万张,比1999年增长175.8%,比2001年增长29.7%。其中,个人银行卡达到49351万张,比2000年多发11235万张,增长29.5%;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近7千亿元,约占同期居民活期储蓄的25%,比2001年增长54.9%,比重提高9.3个百分点。2002年用人民币银行卡实现的交易量为115601亿元。其中,用于消费和转账的金额为26844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达到23.2%。
此外,我国一些银行已经在部分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等试点开办居民人民币支票业务,居民可以利用人民币活期储蓄账户签发支票进行支付。因此,居民的人民币活期储蓄,特别是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在流动性标准上与机构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基本相同。根据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128条关于可转让存款的定义“可转让存款包括所有:(1)不存在罚金或限制的可以按面值立即交换和(2)可以通过支票、汇票、汇款、直接借记/贷记或直接支付手段进行支付的所有存款。”,目前我国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就是一种可转让存款。
(二)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
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是指银行汇款业务收到的待解付的款项以及异地采购单位或个人临时性存款和其他临时性存款。
汇出汇款是指银行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汇往外地的款项。
本票是指银行签发本票所吸收的款项。
从这几个科目定义中可知,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本票是金融机构吸收的一种临时性的存款,其存款期限较短,是金融机构的负债,同时也是企业、单位或个人可以用于直接支付的存款,是企、单位或个人的资产。从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关于可转让性存款的定义看,这些存款均是一种可转让存款。
1997年以来,全部金融机构的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这四项的余额合计数,最高时为2002年末的2487亿元,占同期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比重为3.5%,最低时也近1000亿元。
(三)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
这里的外币存款是指国内企业、单位和个人存放在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各种外币存款。它是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的负债,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资产。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银行外币业务量较小,因而货币供应量统计仅限于本币,银行的各项外币存款没有包括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近些年,我国境内中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业务发展迅速。到2002年末,我国中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余额(不包括境外存款)为1486.3亿美元,按当时的期末汇率8.2773折人民币为1.23万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0.9%。
随着企业和个人外币存款的大量增加,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会日益显著。因为外币存款是居民和机构拥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能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和消费;外币存款和人民币存款一样,反映了总需求的变化;尽管外币存款在我国市场上不能直接进行支付交易,但却与人民币准货币一样,很大部分经过结售汇和兑换,尤其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方便地转化为人民币现钞和存款。此外,居民的外币存款显然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外币存款的流动性会继续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四)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开出或承兑申请人开出,并其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经过银行承诺付款后,银行负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按照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138条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定义“银行承兑汇票即便没有发生资金的交换,也被视为一种实际金融资产。……。银行承兑汇票代表了持有方的无条件债权和承兑银行的无条件负债。银行对应的资产是对其持有者的债权。”,银行承兑汇票实际是上金融机构的一种真实负债,持有者(企业和单位)的资产。
目前我国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票据未到期前持票人可以在银行办理贴现或背书转让给第三者。因此,银行承兑汇票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是类似于一种短期金融债券的金融工具。
1995年起,人民银行开始恢复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近几年在央行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货币市场上一项重要的融资手段和信用工具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全年,全国累计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和融资额分别为15273亿元和21007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6.6%和34.2%。2002年末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和融资余额分别为7128亿元和4674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在商业银行的贴现和在央行的再贴现,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五)短期政策金融债券
短期政策金融债券,指由政策性银行对金融机构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金融债券。短期政策金融债券能够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是政策性银行的负债,持有者如金融性公司的负债。
1994年起,政策性银行开始发行政策金融债券。到2002年末,我国已发行各种短期政策金融债券2260亿元,余额为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目前短期政策金融债券已是我国银行间市场和公开市场上一种重要的交易品种。未来,随货币市场的不断完善,短期政策金融债券的发行和交易量会越来越大。
(六)债券回购协议
债券回购协议指按照特定价格出售债券获得现金并承诺在将来特定日期按固定价格购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协议。债券回购协议通常的交易期限较短,一般在几天或1个月以内(目前,我国最长为1年,但交易量极少),因此债券回购协议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1997年6月起,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回购交易。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成员由最初的27家,发展到2002年末的945家,增长34倍。成员从商业银行扩展到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外资银行在华分行等各类金融机构,2002年10月份起,企业通过结算代理行也可以在债券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逆回购交易。与此同时债券回购的交易量也逐年快速增长。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额仅为307亿元,2002年达到106297亿元,增长了345倍。1997年至2002年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倍。其中,2002年全年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等与银行间市场存款性公司的逆回购量为净融出资金约130多亿元,比上年少融出370多亿元。
(七)其他金融性公司如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银行的存款
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是指除存款性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它是存款性公司的负债,其他金融性公司的资产。
1994年以前,我国其他金融性公司的数量和业务量均较少,相应地在银行的存款数量也不多,对当时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影响不大。1994年后,随我国金融业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从保险公司看,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已有保险公司35家。全国保费收入由1994年376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3053亿元,2002年比1994年增长了7.1倍,1994年至2002年间,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29.9%;保险公司在银行的存款,1997年底为89.1亿元,2002年底发展到2445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26.4倍,1997年至2002年间,保险公司在银行存款年均增长速度为94%。
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看,从1998年起开始设立,当年成立6家,到2001年末含已批准筹建在内的共有18家,是1998年的3倍;1998年底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为120亿元,2002年底发展为13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2.1%;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为555亿元,2002年发展为116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4%;2002年末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17亿元。这些情况均表明,近年来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八)住房公积金存款
住房公积金是指职工及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缴存的具有保障性和互助性的职工个人住房基金,归职工个人所有。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仅有一些地区进行了城镇住房改革,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的设立情况也与住房改革大体类同,因此在1994年的货币供应量统计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4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国的住房改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才开始全面推开。根据有关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要求,职工及所在单位缴存的个人住房基金要存放在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指定的银行,并进行专户管理。即住房公积金要按照“房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因此,住房公积金存款是居民的金融资产,存款性公司的负债。据统计,到2002年末全国职工及所在单位缴存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余额为910亿元。
(九)跨境流动的人民币现金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增长,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跨境流动已成一定规模。同时,人民币现金不仅在部分周边国家的部分地区和港澳地区接近可自由兑换,而且在部分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人民币也已成为个别货币兑换点的挂牌货币。
据调查,2001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滞留量约为168-194亿元,比1998年调查的滞留量多112-138亿元,占当年我国现金流通量15689亿元的1.1-1.2%。2001年全年人民币跨境流出到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量约为592.8亿元,从境外回流的数量约为544.5亿元,净流出量约为48.3亿元,总流量为1137.3亿元。可见,目前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跨境流动已成一定规模。
三、有关金融资产计入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计入M1
在现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中,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和应解汇款和临时存款计入在广义货币M2内,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则没有统计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上述分析可知,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都是一些可转让性存款,按照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289条“现钞和可转让存款构成了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所有国家都将其纳入广义货币总量”及注28“在许多国家,现钞和可转让存款构成了通常所称的‘狭义货币’”的建议,我们将这些可转让存款调整计入狭义货币M1。
(二)将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计入M3
从银行承兑汇票这种金融资产的支付功能、流动性、对经济的影响和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310条“存款性公司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能够在有效的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则其可以归入广义货币。”分析,我们建议将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计入M3。
(三)短期政策金融债券和债券回购协议暂不计入货币供应量
短期政策金融债券和债券回购协议都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从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309条的建议“由存款性公司发行的一些股份之外的一些短期证券如果在期满之前进行交易,能够以合理的时滞和接近于面值的价格转换为现金或可转让存款,因此它们通常都归入广义货币总量。”和第303条“如果回购协议在国家定义中属于广义货币的一部分,就应将其划为其他存款”,以及各国实践看(如欧洲中央银行、日本等国),由存款性公司发行的一些期限较短的短期政策金融债券和债券回购协议是可以计入货币供应量统计的。
1994年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时,我国还没有短期政策金融债券这种金融工具,债券回购协议的交易也不大,在当时的货币供应时统计中没有包括存款性公司发行的这两种金融资产。从目前情况看,存款性公司发行的短期政策金融债券和债券回购协议的存量仍十分有限,统计上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此次修订中暂不考虑这部分。
(四)将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计入M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住房公积金都是1994年后新出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当时保险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量不大,因此,在1994年公布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时并不包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但是,近年来,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的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它们也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存款。与企业定期存款不同的是,这些存款在存放或提取时有一定条件。如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为3000万元,期限为5年期(不含5年期);住房公积金存款的提取,必须是在存款人有用于购房、维修房屋需求时,才可使用。因此,我们建议将这些存款计入M3。
对于担保公司、养老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汽车、住房消费者融资机构等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由于目前统计上存在一定困难,此次暂不考虑计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未来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研究和统计。
(五)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现金仍计入M0
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现金是非常住机构单位的资产,我国中央银行的负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现金量占流通中货币的比重并不大,数据的取得也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此外,按照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317条的建议“虽然中央银行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持有的本币在原则上可以排除在广义货币之外,但如果持有量相对较小,花大力气来判断这种持有量可能没有必要。”,我们认为,目前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现金仍统计在M0中。
附件三:
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的国际对比
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Keynes主义经济学逐步走向衰落,货币主义日益赢得世人的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并赋予重要的政策地位。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工具差别很大,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量结构体系、统计口径,没有统一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提高成员国货币金融统计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强不同国家之间主要金融指标的可比性,曾于1996年制定并颁布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anualOnMonetaryandFinancialStatistics),随后分别于1997、2000年两次修改。《统计手册》为货币供应量统计提供了概念框架体系和基本方法,是当今指导各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重要文件。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统计框架体系
在1997年版的《统计手册》中,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一般性原则、货币定义和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给了具体表述: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原则:货币在经济政策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中央银行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必须依据机构组织和市场特点,以满足政策制定和经济分析的需要。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以实证分析为主要依据。
货币定义:货币是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钞、可转让存款和近似的公众金融资产,其中,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指存款金融部门,金融工具包括以本币面值和外国货币面值两种。哪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被包括在广义货币统计中,应当通过实证性研究确定,在不同方案中选择与宏观经济变量至通货膨胀和名义经济产出至最具密切关系的作为确定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标准。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M0:现金,本币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一定期限内的(三个月到一年之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随着金融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货币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仅仅采用金融中介的负债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货币的内容[1],也不能涵盖所有成员国的货币构成[2],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版的《统计手册》对货币和货币分层的定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在2000年版的《统计手册》中,取消了对货币和货币分层的定义,转而采用更为原则和笼统的方法规范货币供应量统计。
新《统计手册》从三个方面描述货币,即特定属性的金融资产、特定资产持有者和特定债务人或货币发行者。首先是特定金融资产属性。《统计手册》认为,从持有者角度看,货币是具有特定属性的金融资产,具有四个基本功能:交换工具、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延期支付标准(即能够将金融合同中的目前价值与未来价值联系起来,如银行承兑汇票)。甄别一种金融资产是否属于货币范畴,并不要求全部满足上述四个功能,而是重点考察是否具有流动性(或充当交换工具的能力)。价值储藏功能与流动性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没有价值储藏功能的资产就不可能具有足够的流动性。《统计手册》根据流动性和价值储藏功能两个主要标准,判定某种金融资产是否属于货币。可以属于货币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法币、可转让存款、储蓄存款、旅行支票、外币存款、储蓄贷款协会和建筑协会或信用社等机构发行的存款凭证、回购协议、短期证券、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商业票据、中期证券。而贷款、股票和其他权益、金融衍生工具、保险技术保证金、应收账户,通常不包括在货币范围内。
被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货币统计体系中,一般把货币分为不同层次。新版《统计手册》中没有明确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但各国货币统计基本上是依据流动性强弱把货币依次划分为M0、M1、M2和M3等,但又不严格遵守从0到3的排序,有些中央银行只统计M1、M2和M3(如欧洲中央银行),还有中央银行的货币分层采用跳跃式,由M0、M1直接跳到M3等(如英格兰银行)。
一种价值被认定为资产还是负债,必须依据在债权债务关系中主体所处的位置,换言之,必须认定这种价值在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中处于资产方还是负债方。因此,表述作为货币的金融资产就必须界定谁是债权人至即货币持有人,谁是债务人至即货币发行人。《统计手册》指出:货币总量仅包括经济中特定部门指定的金融资产。在货币持有部门的确定上,各国基本都遵守共同的标准:1、公共和其他非金融性公司,具体包括各类企业;2、中央政府之外的其他政府单位,包括地方政府机构和政府附属的事业单位;3、家庭和为家庭提供服务的非盈利机构(如社区公益性组织);4、金融性公司部门中除存款性公司(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之外的所有机构单位,包括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投资信托、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按照《统计手册》规定,上述四类机构所持有的符合货币条件的金融资产,应当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
《统计手册》规定,货币应当是存款性公司的负债,即存款性公司是货币发行人。在其他机构持有的符合属性要求的金融资产中,如果它的债务人不是存款性公司,这种金融资产就不应被认定为货币。但是,一些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统计中,也包含了短期企业债券。为此,《统计手册》又专门列出了几种特殊情况作为补充,如政府发行现钞、国外货币和其他机构发行的债务工具等。
归纳IMF《统计手册》对货币的描述,可以把货币大致定义为:货币是具有一定流动性和价值储藏属性的,除存款性公司和中央政府以外的部门持有的金融资产,其债务人主要是存款性公司(还可以包括中央政府、非金融性公司和外国存款性公司等)。
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存款性公司概揽是进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基础,因此,IMF强调良好的货币统计应当建立在规范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和银行概揽基础上。
二、有代表性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统计
为了获得对当前国际范围内货币统计的总体认识,我们选择了7家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统计体系。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包括了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三个层次,在外汇管理方面涉及完全开放型和部分管制型两种,在地域上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因此,这7家代表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实践的概貌。
1、英国
现金M0
在BankofEngland(英国中央银行)之外的现钞和硬币,包括商业银行和建筑协会持有现金。每月公布按四个星期三计算的余额平均值。
狭义货币M1
流通中现金(不包括银行和建筑协会库存现金)+国内私人部门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3
流通中现金+国内私人部门所有类型本币存款(包括CD);
欧洲货币供应量M3H
M3+国内居民持有外汇存款;该指标旨在为欧盟国家货币供应情况对比分析提供方便。
2、日本
日本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分四个层次,分别是M1、M2+CDs、M3+CDs和广义流动性,其中狭义货币M1由流通中现金和非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包括支票账户存款、储蓄存款、税收财政账户存款。
M2+CDs是由M1加上准货币和大额定期存单CDs构成。其中,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存款,非居民日元存款和居民外币存款。
M3+CDs是由M2+CDs再加上邮政储蓄存款、劳动信贷协会以及农业合作社存款等
广义流动性是由M3+CDs再加上信托投资性存款、金融机构签发的商业票据、回购协议、本国政府债券和用作证券性贷款的抵押现金和国外政府在日本发行的债券。
在上述各层次货币统计中,存款持有者包括非金融性公司、个人和地方政府。
3、美国
美国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由M1、M2和M3三个层次组成。
M1由流通中现金和支票账户存款以及旅行支票构成;
M2是由M1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在互助基金(MMDAs)的存款;
M3是由M2加上货币市场基金机构存款(MMMFs)和负债管理工具,即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
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不含外汇存款的国家中,美国最具代表性,它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体系,美元作为最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同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开放,巨额游资成为货币供应统计的扰动因素,致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运行和物价之间的关系变得松弛,如果把巨大且不稳定的外汇存款添加货币供应量中,势必进一步弱化货币供应量的监测价值。
4、欧洲中央银行
货币供应量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狭义货币M1,中间货币M2和广义货币M3,其中M3是欧洲中央银行重点监测的指标。
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具有即时支付能力的存款,如隔夜存款,是欧洲中央银行货币统计中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处于货币体系的最底层。
中间货币M2是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增加了期限为2年以下的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M3在中间货币M2基础上增加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和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期限超过两年的定期存款在广义货币M3之外统计并公布,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5、香港
M1包括市民持有的法定货币和硬币加上持牌银行的客户本、外币活期存款。
M2包括M1+持牌银行客户的本、外币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再加上持牌银行发行而由非金融机构持有的可转让性存款证明(NCD)。
M3包括M2+有限制牌照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的客户本、外币存款,再加上由以上两类机构发行而由非金融机构持有的NCD。
6、爱尔兰:
狭义货币M1
流通中现金+可转帐性本、外币存款
广义货币M3E包括M1+本、外币储蓄存款+本、外币带利息可转帐性存款
7、埃及
狭义货币M1
流通中现金+本币可转帐性存款
国内流动性M2
M1+外币活期存款+本、外币储蓄存款+邮政储蓄存款。
三、当前国际范围内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几个特点
尽管世界各国货币国供应量统计在口径、层次等方面差别很大,但宏观上看,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普遍性。无论货币政策有无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进行货币供应量统计。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统计框架体系的普适性。虽然各国在货币分层、每个层次货币的具体内容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都基本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的统计框架体系。
三是货币统计体系的演变性。从各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实践的历史看,无论货币供应量的框架结构,还是每个层次货币的统计口径,都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工具的演变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